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哪吒》VS《封神》:同题同场竞技的冰火两重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哪吒》VS《封神》:同题同场竞技的冰火两重天

来源:文汇报2025-02-19 08:37

  作者:黄启哲

  160亿,这是AI给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累积票房预测。而在此之前影片早已创下中国影史第一,截至成稿前正向着全球票房第七位挺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属《封神演义》神话改编、同档期上映、同为三部曲第二部、同样被寄予厚望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2》)。尽管作为春节档新片票房季军,12亿元的成绩不俗,但考虑到其30亿元的庞大投资与口碑的一落千丈,无疑为尚未上映的第三部蒙上厚重阴霾。诚然,动漫与真人电影存在制作层面的诸多差异,但两者的比较仍在创作、产业、市场等诸多维度对今后的创作具有思考意义。中国电影人应当在这场“冰火两重天”中及时复盘得失调整手势,来应对更高审美需求的中国电影观众。

  本土故事改编,一贯是创作红海,神话尤其如此。较之以往,《哪吒2》与《封神2》都对原作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哪吒》系列哪吒变成了永远顶着两坨黑眼圈的“魔童”,虽然与《封神演义》中哪吒的顽劣有所呼应,但其作为邪恶魔丸投胎出生三年将被天雷毁灭的悲剧,无疑是全新的故事设定。《封神》则在神魔大战中更注重涉及历史真实的部分——描摹武王姬发的个人觉醒与成长。两者看似都与原作或是以往改编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但为何前者叫好连连后者口碑滑坡?

  因为《哪吒》的颠覆性改编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中。比如第一部开篇给定的全新设定“混元珠”分魔丸灵珠,便是道家的“万物一生二”也是“阴阳互根”的思想体现。而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哪吒》系列也用得不突兀,用得意想不到。“龙套”结界兽灵感来自于三星堆面具,两部戏的戏份不到十分钟,却成为衍生文创的热门选择。足见主创的用心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回应。

  反观《封神》系列电影开篇,将“封神榜”直接物化,成为人人争夺的象征“天下共主”正统性的宝物,疑似照搬了托尔金奇幻故事《魔戒》的设定。即便是口碑好于《封神2》的前作中,也有大量借鉴莎剧的“弑父”情节,与中国伦理道德与王朝历史产生了严重偏差。即便能够自圆其说,但让观众觉出了“水土不服”。

  借鉴西方审美与故事,《封神》系列不是孤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封神榜》中,西化的服化道就引发持续的争议。然而,倘若三十多年前的“西化”尚且存在时代局限,那么到了2025年,这种文化的不自信,显然是与文化自信日益高涨的观众背道而驰的。

  诚然,在《哪吒》系列电影中,也有西方动漫影子。比如石矶娘娘照镜子与《白雪公主》中坏王后的呼应,比如太乙真人掏宝物让人联想到的日本动漫形象哆啦A梦。但这些设计无关乎核心设定与情节推动,只是让不同年龄层观众会心一笑的“梗”。

  创作者应清醒,是中是洋,观众考察的不只是比例浓度,而更是一种整体感受。

  再来看工业化大片制作。

  注意力时代,影视宣发、尤其是院线大片诞生不少所谓的“中国《权游》《指环王》”,有的名导干脆把《王子复仇记》直接嫁接中国宫廷戏。“巨资+明星+大场面”模式下,美则美矣,然而却是“唯好莱坞至上”迷思下没有故事灵魂的空壳。

  这种无谓的对标,并非工业化的正途。

  同样得益于工业带来资源配置优化、分工专业化的《哪吒2》,则全部启用中国动画公司。更令人动容的是,其中接近八成是小微企业,却在众人拾柴下,实现了堪比世界最顶尖动画工业水准的《哪吒2》。

  工业化,同样也是《封神》三部曲的追求。

  立项之初,导演乌尔善就立下宏愿“做成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标杆”。更规律的工作时间、更严谨有序的后勤保障,都让《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羡慕不已。

  然而工业化不应只有标准化流程,其最终还是要为好内容服务。

  就拿《封神2》饱受争议的殷郊法相来说。半透明而饱和度极高的殷郊形象,尤其突兀而被网友吐槽为“蓝精灵”。此后,更传出了这是4500块外包给团队做出来的谣言。制作方出面辟谣。原来这家海外公司有《权力的游戏》《海王》等代表作,制作周期更是长达18个月,预算高达1800万元。

  然而即便在辟谣中抬出西方大片背书,但观众显然并不买账。

  采用西方一流团队还是本土小微企业,饺子也面临选择。但当遭遇西方团队的“傲慢与偏见”,他果断把机会留给本土制作公司——即便是顶尖的公司,面对中国的项目,也有可能给出三流的团队完成项目。

  最后,中国电影创作不妨从前辈的经典中溯源,不忘本才能走更远。

  严格意义上来说,哪吒作为反抗封建与压迫的小英雄形象,并不是数百年神话中沉淀而来的,而是缘起于1979年上海美影厂《哪吒闹海》的改编。为了让流传数百年的哪吒杀敖丙夜叉故事合理,龙族被塑造成剥削百姓的封建统治者,哪吒的“闹海”动机也就从原著中的顽劣挑衅,转变为对抗龙族暴政。更神来之笔的是改变了原著第一次因“孝道”自杀的情节,转为“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悲剧自刎。这些改动,使得哪吒不仅成为反封建反压迫的代表,更成为时至今日仍不过时的反父权文化符号,启蒙了迄今为止的当代哪吒改编故事。

  如今回看,这种改编何其高明!更不用说,作品对于敦煌壁画、传统戏曲、剪纸皮影、民俗画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元素的全方位融会贯通。

  然而,好些年,这些经典动画成为动漫从业者遗落在角落,转而模仿美漫日漫风格。尽管诞生不少模仿阶段的合格作品,但其气韵已然与我们曾引以为傲的国漫经典断了联系。

  好在,从《大圣归来》开始,国漫人有了回溯传统的创作自觉。直至饺子的《哪吒》系列,多处致敬1979年《哪吒闹海》的情节画面,更是勾起成人观众的“回忆杀”。

  反过来,作为魔幻大片,早在中国电影萌芽初期,就诞生了《盘丝洞》这样的作品。及至上世纪60年代,邵氏神魔电影亦不乏对于中国美学传统的承继。

  然而在《封神》系列及此前的更多“封神”IP院线电影中,观众只看见了《权力的游戏》《指环王》的若隐若现,全然不见中国神话的经典银幕呈现。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以上三个维度最终都指向了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哪吒2》的成功证明,文化自信并非排斥全球化,而是以本土精神内核驾驭技术、链接当代,寻找创新支点。《封神2》的困境则是文化主体性有所缺失的显影。所以,及时纠偏,不只是为了商业项目的止损,更是重新赢回人心的文化密码。(黄启哲)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郭 伟:纪录片《寻找冯友兰》的诗意叙事与思想探寻

  • 散仙的快乐:陆压与《封神演义》的隐逸趣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