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综艺《种地吧》:认真持续地做好一件事是种信念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综艺《种地吧》:认真持续地做好一件事是种信念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11-05 10:04

  作者:祖薇薇

  2022年年底,10位毫无农耕经验的年轻人来到杭州市三墩镇,开始为期近200天的种地之旅,并为此成立公司,还背上了35万元的巨额“债务”。当时,谁也没想到,“纯种地”也能闯出一片天。

  半年后,这档名为《种地吧》的节目播出,意外地受到各界关注。有人被都市少年干农活的笨拙和勤奋吸引;有人从中悟到了“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的信念感;有人感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宏大议题竟然能被做得生动又接地气。一季节目让10位少年变成了“十个勤天”,他们靠着真诚、认真和努力一步一步走上了音乐节,走进了央视,走上了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

  《种地吧》从节目内容到制作再到取得的成就,让人看到了努力、坚持、收获之间的确定关系,认真持续地做好一件事,你就会对未来多一分笃定,人和作物都是如此。

  缘起

  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

  《种地吧》的创意,来自于总导演杨长岭看过的一本书,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撰写的《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该书用30万字,讲述了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代际之间对土地态度的变化,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口离开土地的原因,及其发展现代农业的影响。这让杨长岭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正在离自然越来越远,特别是都市中长大的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没有时间去田野了解农作物之间的差别,终日忙于不确定的未来,却始终充满迷茫和焦虑。“世界很大,但年轻人应该要有更多可能性”。于是,“回归土地”就成为了《种地吧》的内容核心。

  导演组对于《种地吧!少年篇》的最初构想是做一档小体量的节目,用偏纪录片的方式拍摄明星嘉宾在田里种植蔬菜瓜果——也不用每天守在那里,能伴随农作物成长的不同阶段、参与一下劳作即可。随着讨论和策划的不断深入,导演思路逐渐清晰:一定要踏实种地,一定要让少年们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过程。

  选人

  “你不是来享受田园生活的”

  现在谁还能踏踏实实地种地?《种地吧》节目组在选角上花费了近4个月的时间。他们向进入面试阶段的300名候选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你想象中的《种地吧》是什么样的?你和农田、农业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对方的答案,团队基本能判定出对方对土地是否足够真诚。其中有人觉得节目会像《跟着贝尔去冒险》,更多人觉得会类似《向往的生活》,喝茶、聊天、顺便种田。显然,这些不是节目组想要的答案。“种地是件真实且辛苦的事情,你不是来享受田园生活的。”杨长岭说。

  能够打动导演组的恰恰是那些质朴实在的回答,比如想做点有确定性的事情。给出这个答案的是赵一博,他从上海海事大学毕业后,与一家演员经纪公司签约,一直处在“面试-被挑选-等待”的循环往复中,却总感觉“控制不了自己的生活”。“我想做一点既然干了,就从自己手里承担结果,或者看到希望的事情”。赵一博的想法打动了杨长岭。

  与之相似的还有蒋敦豪。21岁他就拿到了《中国新歌声》的冠军,但此后6年,尽管一直在写歌、发歌还组了自己的乐队,他却一直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关注度。是坚持下去还是换个行业?蒋敦豪也很迷茫,他想借《种地吧》“重新理解生活”。

  选拔持续了4个月,导演组确定了28个左右的大名单。在9月份秋收来临之际,节目组把这些候选人扔进田地,进行实地操作。“让他们在北京密云、延庆,或者杭州的村子找一些农户,在农户家里同吃同住,共同秋收,并且拍摄视频。”这样又“筛”出来10个年轻人,他们虽然都有娱乐艺人的经历,知名度却接近素人,但确实被验证过了,是能“好好干活”的人。

  筹备

  用最笨的办法验证可行性

  选角过程中,节目组也在修炼。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调研和学习农业知识。看片、翻书之余,节目组还咨询了国内许多农科院的学者、科学家,甚至拍摄地的农户,他们甚至用了“最笨的办法”,找到一块试验田,种菜、养鸡,来验证可行性。“别的导演组在忙着写文案,我们的导演组在忙着当农民”。

  “录制用192天,是因为麦子的生长周期就是192天。在完成小麦收割之前,我们是不会离开的。”杨长岭承认,团队这么做有点“傻实在”,“我们这个节目不是那种让艺人去经营什么东西,(那种类型)可能他亏了也是一个看点。但是,种田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导演组必须认认真真先把这个路径走一遍,才能保证少年们的行为不会对粮食生产造成致命的伤害。”

  呈现

  天真和笨拙显露无遗

  某种意义上来说,《种地吧》就是要把农业的生产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呈现给年轻群体。对于这个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都市20岁+年轻人)而言,它很像一个纪实栏目。因为年龄相仿,观众很容易代入他们的视角,了解当一个习惯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决定回乡种地到底会遭遇什么。

  他们会遭遇什么呢?节目首期,困难接踵而至:

  住宿是真正的“寒舍”,床是上下铺,一动左摇右晃还咯吱作响;地面好像永远扫不干净,走路会带起一片尘土。

  农活是从抢收水稻开始的,十人卖力割了一天,累得话都不想讲,去验收时才被告知“他们的收割量远未达到13吨的起烘量”;赵小童驾驶收割机经验不足,屡次把收割机开到陷落泥坑,一旁的师傅看的是干着急。

  连续雨雪天,地里积水越来越多,播种之前首先要排水。南方的冬天,少年们跳进水渠里疏通淤泥,半个身子都泡在冰水里。10个人哆哆嗦嗦用杆子拉了半晚上,终于听到水流声变大,高兴地一起欢呼纪念。如果是电影,故事讲到这里,主角就该大获全胜了,可现实是,第二天一早还得继续干活,而且还要起早贪黑干十几天……

  农活之外,少年们还要自己处理乡村生活的人情世故。由于操作不熟练,少年们刚上手就搞坏了挖掘机,引起了师傅的不满,他们就推出年长、沉稳的蒋敦豪和师傅商量沟通;当以“高价”租借的老旧打谷机故障频出,机器主人又拒绝退换时,少年们还试图以人多势众威慑对方。但等到了人家里,少年们却又变成了原本乖巧不善言辞的模样。

  年轻人的天真和笨拙在节目中袒露无遗。在杨长岭看来,这就是他理想中的少年状态,“并不需要多么优秀,也不需要对未来有多么清晰的规划,只要去坚持、去做就好”。他坦言,他对少年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让麦子死掉。其他的事情,只要不违法,导演组的态度就是“不介入、不引导”。“我们把编剧的东西交给了真实的天气变化和农作物的成长,以及少年们自己的生活。”

  收获

  投身“新农人”有如此多可能性

  观众一集一集地看着少年们磕磕绊绊地被农时追着跑,每一步都会因为没有经验而状况百出,但也都在认认真真去做,之后一步一步被解决了。这个过程既曲折又辛苦,看到这些年轻人累到直不起腰、疼到每天要互相贴膏药,你会不由自主地认同赵一博说的“我现在觉得浪费粮食是最大罪名”;看到中二少年们干活时动不动就攀比起来谁干得更猛时,气氛又变得无比欢乐。

  看到他们不但解锁了种粮,后来还学会了种其他蔬菜、养虾养鱼、挖笋种萝卜,联系供货渠道、参加线下创意市集、直播带货后……你会为他们在节目中的飞速成长感到欣慰,进而感叹,投身乡村的“新农人”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可能性。

  意义

  看到农业和年轻人的希望

  这种成长的叙事一直延续到今年开启的第二季。以前走过的弯路,都成了今日成长的台阶,一位位合格新农人的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

  “十个勤天”的农业版图从142亩扩张到450亩+,公司农产品线从水稻、小麦拓展到了水果、花卉。

  他们的技能点也在飞速提升:同样割水稻,第一季时大家空有技巧和自信,开着收割机强行上坡把车子撞坏;在第一季需要消耗六天来完成的水稻收割任务,到了第二季少年们在一天便已经完成;何浩楠开着收割机高难度抢救倒伏的水稻,得到了收割机师傅的认可。李昊的谈判技巧也变得“炉火纯青”,三言两语直指要害,迅速达成交易。

  不变的则是冬去夏来,秋收春种,开沟、通水,播种、收割,再开沟……种地是一件每年循环往复的事情。恰恰是在这种高度重合的流程中,观众清晰地看到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确定性。

  《种地吧》让人们看到了农业和年轻人的希望与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也有了呼之欲出的答案。

  画外音

  总导演杨长岭:

  《种地吧》不是真人秀而是“真诚秀”,所有的主创都在用真诚对待“种地”,我们用“笨”办法记录种地小队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依靠节目的冲突和话题来博取观众的眼球。少年们经过不懈努力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他们的努力没有被土地辜负,这也践行和印证了节目的最初立意——你只要用心、用力地去做一件事情,一切都会变得有价值、有收获。

  “种地少年”蒋敦豪:

  几个月前我们刚开始种地时,一共耗费6天时间收割了142.8亩水稻,200天后我们收割小麦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这让我体会到“认真做好一件事”的成就感;看见母羊生产时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我这双手曾经是弹吉他的手,但我现在的手也是可以开联合收割机的手、可以为母羊接生的手、可以熟练撒有机肥的手、可以焊羊圈羊棚的手。很多网友留言说这是一档很治愈人心的节目,但对我而言,我才是那个真正被治愈的人。

  “种地少年”卓沅:

  在这里可以脚踏实地地做事,12 月份干的事情,1、2月份它就有了结果,这种感觉是很舒服的,不会让你觉得很焦虑或不安。我来到这里连微信都不想回,有的时候看见现在外面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会感觉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种地少年”代表赵一博:

  现在大家喜欢叫我们新农人,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因为这个“新”是新鲜的新,是为我们农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新的活力的新;这个“新”也是创新的新,我们给农业带来了创新的科技;这个“新”也开启了我们新的人生,这200天我们收获了友情,收获了自己的自信,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祖薇薇)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