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穿越千古直击诗坛巨匠名篇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穿越千古直击诗坛巨匠名篇

来源:北京晚报2024-11-04 09:17

  作者:邱 伟

  去年,《宗师列传》系列第一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凭借新颖的节目模式、多元的文化解读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收获了广泛好评。新一季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近日在央视一套开播,节目聚焦唐代“顶流诗人”,透过“初唐四杰”以及孟浩然、王昌龄、李白、王维、杜甫、岑参、白居易、李贺、杜牧等诗坛巨匠的人生故事挖掘诗词文化魅力,让观众与节目一起“穿越”时空,直击名篇诞生的瞬间。

  大唐是属于诗歌的时代,风骨雄健、文思飞扬的唐诗创造了傲视古今的文学高峰,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大唐诗歌拉开了帷幕,宣告了唐诗气质的最初成型。《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开篇,主持人撒贝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谷曙光、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雨组成探访团“穿越”时空踏入初唐时期的长安。

  节目创新视听表达,让探访团走进“初唐四杰”跌宕起伏的人生,讲述他们是如何掀起革新的高潮,开创出一片新天地。首期节目由演员马天宇饰演王勃、叶祖新饰演杨炯、牛子藩饰演卢照邻、蒋毅饰演骆宾王,再现“初唐四杰”的风华。节目中揭示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间错综复杂又惺惺相惜的关系,并将目光聚焦于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还原了创作背后的风云变幻与情感波澜,让这段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再次焕发光彩。

  大唐初期,“宫体诗”因繁复华丽、细腻缠绵的风格,占据着文坛的主流地位。而“初唐四杰”横空出世带来了唐代诗坛的变革浪潮,他们坚信诗歌的灵魂不在于辞藻的堆砌,而在于心灵之声的自由流淌,必须融入生命的真挚体验与思想的深刻洞察。在节目中,诗、诗人、时代大事件交织串联,让观众得以窥见长安城中的气节、风骨、情怀和胸襟。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没有局限于宗师故事本身,节目通过演播室特别设置的“专家会议”环节,让探访团以当代人的视角深度解析诗词诞生背后的名场面,挖掘名篇的当代价值及时代意义。品读《滕王阁序》,谷曙光称赞王勃是共情高手,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人,都能从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那些失意的人而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像一面镜子照见自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形容的景色“人人心中有,却又人人笔下无”。

  《滕王阁序》对杨雨触动最深的一句则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她感叹一个26岁的青年写出这样一种沉郁、深厚的人生感慨,直接向宇宙时空发问,向命运质疑,打动了今天的自己,“再个性化的生命体,放到漫长的历史时空,放到那么浩渺的宇宙当中去,它又不过是沧海一粟。”

  延续上一季的模式,节目的一大亮点是开启了千古穿越的双向奔赴通道。主持人撒贝宁不仅带领探访团以“今人”身份穿越千年,还在大唐与当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时光桥梁,邀请王勃以“古人”之姿回到今天的江西南昌,“故地重游”营造出文心相通的时空共鸣。

  新一季节目继续“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AI赋能文旅体验”的创作理念,在沉浸式实景演绎与历史情景重现中切换,在真人秀与影视剧中无缝衔接,让观众感受到古人的诗意沉淀在今天的现实生活里,“唐诗就在我们身边”。(邱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