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只此青绿》:银幕放大舞剧之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电影《只此青绿》:银幕放大舞剧之美

来源:齐鲁晚报2024-10-11 09:22

  作者:刘雨涵

  根据同名舞蹈诗剧改编的电影《只此青绿》上映后,成为银幕的一道异观。这是多年来国内难得一见的舞蹈片,精简剧情,抽去对白,通过舒展的舞姿,将电影与舞蹈融合成新的艺术,呈现在观众面前。电影《只此青绿》,是银幕放大了舞剧之美,也让舞剧走入了大众视野。

  早在三年之前,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演出便引起轰动,2022年登上央视总台春晚舞台,更是令其在覆盖超过80亿人次的观看中,引发“青绿潮”的出圈。《只此青绿》成功的背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挖掘和独特呈现。尽管该剧目已经演出70多个城市,累计巡演近600场,但《只此青绿》所到之处仍是一票难求。为了让更多观众一睹真容,电影版的诞生是题中应有之义。

  此次,电影《只此青绿》保留了原版剧目的精髓,讲述了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见证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历程。电影以舞蹈诗剧为蓝本,在“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原有章节上,新增了“初见、听雨、青绿、苦思”等篇章,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电影版不会让熟悉舞蹈诗剧的观众感到陌生,又能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它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和内心世界,感受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从舞台到银幕,艺术表达的空间语言发生了重大转变。舞台上由于空间相对有限,主要依靠演员的肢体语言和舞台布景来传递内容。在电影中,则可以通过实景拍摄、虚拟摄影、蒙太奇组接、动画、特技、特效等电影手法技术,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空间语言和艺术情感,拓展叙述维度。

  片中,有许多场景是在自然环境中完成拍摄的,如雨中、湖边等,这些场景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真实感染力。同时,电影还运用了虚拟摄影等技术,将观众带入了宋代的山水画卷之中。电影以更自由的视角、更绚丽的光影和更丰富的想象力,在大银幕上带领观众赏析宋风雅韵和壮哉美哉的《千里江山图》。

  电影初见篇中,展卷人与希孟对舞,精神相连贯通千年;唱丝篇里白衣女子在湖上芳洲翩翩起舞,有如山水画般如梦如幻;听雨篇里,希孟在雨中舞蹈,他从水中舞到房中地板上、绢上运笔作画,如同孩童一般肆意酣畅,与自然融为一体,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希孟的创作感兴之中;青绿篇中,令人惊鸿一瞥的“青绿腰”再度登场,众女舞者的青绿服装与画中青绿山水相互映照,幻化的人体舞姿将青绿颜料变得鲜活生动,宛若星河流转、天地初开;苦思篇则表现了希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作画的态度,传达了他的心中丘壑……

  电影《只此青绿》的这些精彩画面,使观众既能感受到舞剧的灵动与诗意,又能享受到电影的高清立体视听效果,让观众更加全面而真切地体验到宋代画家的心理世界及其笔下青绿山水世界的魅力。观众可以通过电影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微的动作变化,捕捉到那些在舞台上可能会被忽略的细节。当看到希孟落泪的特写镜头,有观众说:“大美中有大悲,为一卷丹青燃尽生命。”不禁也动容落泪。

  电影《只此青绿》不仅展现了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上下求索,更通过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等,集中展现多项中华非遗技艺,体现了无数劳动者的匠心创造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接续守护。

  《只此青绿》以独特的方式将《千里江山图》背后的故事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幅传世名画的创作历程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华非遗技艺。它以希孟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一位少年画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同时也呈现出宋代的文化特色和美学理念。

  电影通过展卷人与希孟的跨时空对话,还深入探索了艺术家微妙的心理世界。希孟问道:“何谓青绿,是心中所念,还是手中所痴?”展卷人发出灵魂叩问:“如果你知道此生只有短暂的18岁,还会为了一幅画而燃尽自己的生命吗?”这些问题引发了观众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刻思考,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千里江山图》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电影最后的入画篇,将全片推向高潮。当“青绿”与《千里江山图》重叠交合,真正实现了“此图,与天地众人共绘”。在9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见证了一幅画的诞生,更完成了中国古典审美的代际传承,实现跨越千年时空的文化联结。有观众说这是一堂最好的“美育课”,“电影中的画面太美了,让人仿佛置身于宋代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壮美。”(刘雨涵)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