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卓别林黛
脱口秀当属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曲艺形式之一。今年《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两档节目整装重来,赛事正酣。节目中的话题频上热搜,爆梗破圈引发热议。脱口秀成为观照青年文化的密码。青年人为什么选择了脱口秀?
给每个人“说烦恼”的机会
脱口秀是舶来品,类似单口相声,却比单口相声的门槛更低。对比而言,单口相声作科学艺,需要一定的艺术积累才能出师,脱口秀则不然,不少脱口秀演员在从艺之前从未听说过脱口秀。如外卖骑手“南瓜”,在给某酒吧送外卖的现场听到脱口秀,觉得有意思,便学习基本的喜剧技巧,当年就参加了线下开放麦演出,并借此打磨自己的段子。脱口秀界有句名言:“每个人都能讲5分钟脱口秀。”想来不难理解,脱口秀给了每个人讲述生活的舞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些烦恼想要倾诉,如此单调的表现形式却能引发广泛热议,无他,只因讲述的内容或顺应了时代思潮,或切中社会心理,或批判了某些不良现象,甚至只是讲述青年人生活中的小尴尬、小处境,都能因小见大,获得共鸣。
今年脱口秀演员的来源空前广泛:外卖骑手、退休老兵、法医、人民警察、待业的哲学系毕业生、北大学生、海归、来华留学生、残障人士、阳光大妈、创业失败者、网红、基层公务员、说唱歌手、喜剧演员、相声演员、企业员工、装修工人……不一而足。
有限的钢琴键可以弹出无限的音乐,脱口秀的喜剧技巧是有限的,笑料来自于无限的生活。只要有生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抖包袱。当今年轻人经常面对的是哲学家韩炳哲所谓的“倦怠”感,如果说在传统的美学概念中,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那么,当代的喜剧内核是“内耗”,而脱口秀抚慰的就是这种“内耗”。
“一个段子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脱口秀演员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每位演员都提供了各自观察生活的视角,共筑了脱口秀这个千灯互照的场域,或交锋观点,或达成共情。
留意节目出现频率较高的观众反应镜头不难发现,大多数为年轻女性观众。女性话题依旧是持续出圈的热门话题。如演员“菜菜”幽默地挑破了女性在生活中遭遇的“月经羞耻”;“大山的女儿”Echo讲述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唐香玉吐槽在“重男轻女”的文化背景下的家长催婚;史妍讲述中年女性在婚姻中的状态……都收到了女性观众的广泛共鸣。“她视角”是脱口秀爆梗出圈的重要原因。
视障演员黑灯擅长密集的包袱输出,比如通过善意的讽刺周围人群对自己的过度照顾,反而造成了不便;公共空间和交通工具中密集又常失于周全的广播,给真正依靠声音获得信息的出行人群造成了诸多困扰;等等。同时,黑灯辛辣的“地狱笑话”中又隐含了自强独立的人格,在“笑”之外,还给人价值感召力。退休老兵山山,上节目吐槽“啃老”的儿子,不得不赚演出费贴补儿子,迅速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理解,觉得这个大爷包容、开放、幽默。
年轻演员们还在台上吐槽收入的窘迫、网络暴力、情感生活、饭圈文化、加班、劳资关系、消费主义、求职困境、虚假的人际关系、地域歧视等等。
脱口秀贵在真实,难免“冒犯”,只不过脱口秀的高下之分,要看“冒犯”的力量比。如果是强者“冒犯”少数群体,那是霸凌意味的低俗笑话,如开残疾人的玩笑等等;而少数群体“冒犯”强者,正像俗话说的“不平则鸣”,说破无毒。如演员孟川勇敢地批评网络暴力,将其比作“网络李逵”,只知道“打打杀杀”,便是高级的幽默艺术。适度的“冒犯”,提供了观照审视弱者生活的视角,有利于共建相互理解、更加和谐的文化氛围。
为大家好的梗,才是好梗
2023年脱口秀演员李某某玩梗脱轨,冒犯人民子弟兵,受到了法律制裁。这给脱口秀行业敲响了警钟——演员当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而且,脱口秀的“冒犯”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抚慰自我、共情他人、相互理解、促成和谐。
脱口秀作为青年文化样式,时常将“攻击性”作为自我的保护壳,讲“最狠的话”,表达“最怂的我”,就像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桥段,直白的“我爱你”说不出口,反而用“我恨你”来表达爱。脱口秀常用“以恨言爱”的语调或艺术手法。但是,有的爆梗在互联网上病毒式传播后,由于碎片化和“断章取义”,传着传着就荒腔走板,引发骂战和舆论撕裂。作为艺术的一种,作为言论的一种,脱口秀的起点和归宿都不应该是骂战和撕裂。无论创作,还是传播,从业者都应该绷着一根公序良俗底线的弦。脱口秀,不应“脱口”就完事儿了,归根到底要促成更佳的环境,更“秀”的生活。
呼唤更多样的“嘴替”
整体而言,作为脱口秀综艺节目,当前的脱口秀节目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在话题和市场奖掖方面,青年人感兴趣的话题难免天然占有优势。可以说,现场落座的手捏评分器的两百余位观众,便决定了脱口秀演员的晋级与淘汰,而晋级的脱口秀演员被青睐的内容、题材势必又影响未来的脱口秀风向,形成闭环。事实上,脱口秀应该给更多样的群体而不只是城市青年以发声的机会。比如讲述中年人生活和育儿话题的良言和步惊云,尽管文本扎实优秀,价值立意较高,讲述的育儿生活让笔者这样的中年人颇心有戚戚焉,却并未取得该有的分数,生活体验、年龄代沟使其在青年观众的评分器前无明显优势。
同时,表演型的选手,如付航特别“炸”场,但是隔着屏幕,尤其是在移动端等小屏上,代入感就差许多。而文本型选手,演出环环相扣、逻辑缜密、笑料设置精湛密集,立意超拔,余味隽永的文本,需要充足的时间去体会和回味,在现场需要即刻打分的赛制下,也很难充分发挥实力,尤其是现场演出不设置字幕,在一定限度上也影响了意味的传达。
其实,每一个群体都需要“嘴替”,这意味着脱口秀潜藏着巨大的爆发力和丰富的可能性。而这种爆发力和可能性,需要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来激发和实现。我们期待更多的“嘴替”走上脱口秀舞台,面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讲述自己的生活,让脱口秀艺术照出更宽的光谱,成为老少咸宜的精神口粮。(卓别林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