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方格子
坟头打架的左伯桃,自刎告状的羊角哀,他们所谓的“舍命全交”,像是两股荒野煞气,跟大义凛然毫不相干,跟感天动地毫不相干,不过是又一个陈腐狭隘的报恩故事罢了。不说风水观念和坟头打架的事情已非现代观念,哪怕是从情节和人物自洽的角度讲,也是说不过去、会将年轻人推到京剧的门外去的。
最近,京剧传统老戏《舍命全交》再次被搬上了舞台。
虽然只是一家民营剧团,但北京风雷京剧团颇为用心和努力,这些年创排演出了《网子》《缂丝箭衣》《角儿》等剧目,很有些特色和味道,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这次排演的《舍命全交》,如今在舞台上已属罕见。
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的北京京剧团曾演过马连良(饰左伯桃)、裘盛戎(饰羊角哀)和琴师李慕良、鼓师谭世秀组合的版本,如今此剧几乎已只能在老唱片里听到。
这部戏的唱腔和音乐堪称上佳,再次被搬上舞台,多少有些抢救的味道。
但客观来讲,它的情节内容充其量也就是“半部戏”。
前边讲两人结拜,左伯桃舍命成全羊角哀投奔楚国,大义感天动地。后面讲左伯桃鬼魂受到荆轲鬼魂的霸凌搅扰,托梦羊角哀,羊角哀义愤而自刎入地府替兄长打起了坟头官司,就显得有些扯淡了。
鬼亦有道,本质还是写人。
这跟它是不是“鬼戏”没什么关系。
事实上,如今人们早已对此有了更加开明和包容的认识,并不简单地将“鬼戏”看作是封建迷信,也可能反映出一种独特强悍的民间血性。
比如,《牡丹亭》里有杜丽娘的“生可以死,死可以生”,《聊斋志异》里有书生席方平入地府替父鸣冤,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被认为是极具反抗色彩的。
具体来讲,这部戏中的所谓“舍命”,一是指左伯桃托衣绝食,二是指羊角哀自刎告冥状。就“舍命”而言,都相当极致,特别是羊角哀告冥状。
哦,对了,左伯桃托梦,人家莎士比亚不也有老国王托梦的桥段吗?
一切看起来都还好。
可左伯桃托梦说的居然是,他被荆轲霸凌了。
你没看错,他被霸凌了。
图片《舍命全交》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而霸凌的原因是,两鬼(人)占了一处好风水,坟葬到一块了。
于是原本“抱奇才怀大志”的左伯桃,跟“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荆轲,发生了宅基地纠纷。而且左伯桃明显干不过荆轲,毕竟人家是习武的,还有高渐离助拳,只好托梦哭诉了。这是极其荒诞不经的,哪怕接受如此无厘头,故事本身还是难以自洽。
不说这里的荆轲还是不是那个荆轲,就说左伯桃。
左伯桃出场时唱的奇才和大志呢?就这么点宅基地纠纷都搞不定?好吧,哪怕确实搞不定,之前能舍命全交的风骨呢?总之,他的能人异士形象,算是塌房了。
我们看到的完全是另一个人——或鬼。
他早已不是大义凛然的那个左伯桃了。
往下掉的还有羊角哀。
开始的设定,羊角哀是困居乡野而难展胸中志气,想来也是一个能人异士。后面他揭榜得官,辅佐楚国,大败秦国军队,也确实贯彻了这个设定。
回顾左伯桃和他相携投奔楚国,将他带出困局,并舍命成全了他。
至此,故事都相当感人。
甚至到左伯桃托梦,也会让人想起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诗和他的故事——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胸襟和气魄,即便不当宰相,也有栋梁之姿。
图片《舍命全交》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可从羊角哀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以头抢地的匹夫行为,草草交待了国之大事,就自刎投冥府解决宅基地纠纷去了。他的胸襟、智慧和才识,完全看不到,更与两人相携报国时的胸襟抱负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样的舍命全交,不过是又一个陈腐狭隘的报恩故事罢了。
左伯桃舍命成全的是什么?是施才报国,是他舍命同时也交予的重任托付。
在羊角哀揭榜之际,他实际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生命意志的共体,是不能也不敢轻易死去的。舍命相报是容易的,赍志相报才更难,才更具有崇高的典型意味。
好吧,坟头打架的左伯桃,自刎告状的羊角哀,倒也堪称“知己”。
但如此“知己”,他们所谓的“舍命全交”,也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倒像是两股荒野煞气,跟大义凛然毫不相干,跟感天动地毫不相干。
现在可听的,也就剩下马派和裘派唱腔了。
特别是羊角哀那段“哭恩兄思往事痛嚎啕”的反西皮二六板和两人轮唱的西皮摇板。闭着眼睛听,或放逸潇洒、丝丝入魂,或气血淋漓、亢直豪迈,确实是难得的享受。
但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尚未进入京剧唱腔欣赏阶段,基本判断往往先是情节内容,是价值判断。不说风水观念和坟头打架的事情已非现代观念,哪怕是从情节和人物自洽的角度讲,也是说不过去、会将年轻人推到京剧的门外去的。
在传统戏当中,类似的剧目还有很多,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的倒未见得有思想内容或趣味格调上的问题,而可能是结构和节奏上的问题。就连梅派经典《霸王别姬》,其实也不过是“半部戏”,前面的排兵布阵无甚可看,但到了“别姬”“舞剑”,那是绝对惊艳。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戏曲较为民间的特点,过去的民间艺人受限于文化知识水平,比较经验地从底层趣味出发,去进行故事编排,于是出现了良莠杂芜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过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剧目逐渐湮没了,有的继续在演;随着人们观念和认识的更新,有的又被挖掘出来,得以焕新呈现。
在对待此类传统戏的态度方面,早已不必多说。
至于如何继承和扬弃,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每部作品自有各自的具体情况,也应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去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其焕新呈现的可能性。
就传统戏《舍命全交》来说,它的问题主要是价值格调。
若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又具体体现在后半段矛盾冲突的设置上。客观分析,左伯桃和羊角哀各自的舍命,都相当有力,特别是自刎入冥,可称继承了民间特有的浩然正气。但是,在设计和衔接两段戏时,荆轲完全是被临时抓来的,是为制造矛盾冲突而设计的。
这就显得随意了,还停留在过去江湖民间艺人的处置方式上。
左伯桃和羊角哀相携报国的阻力是什么?在左伯桃死后,这个阻力又有了怎样的转化?相对于羊角哀不惜自刎入冥府告状,其分量和强度应该达到怎样的地步?
这才是现代剧作法的贯通思维。
坟头打架,可以休矣。(方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