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好人文化”与素朴的中国农民精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好人文化”与素朴的中国农民精神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09-20 10:02

  作者:李树榕 海 钦

  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建构好人文化的现实主义要“温暖”。赵海忠的新作长篇小说《匠者》,即是对此积极有益的实践。这是一部半个多世纪中国北方农村匠人的“文献史”,铁匠、皮匠、裱匠、画匠……没有圣人,没有恶人,素朴的笔墨描绘出一个个好人、憨人、实在人,其血脉涌动的都是中国农民的基因。

  一、“好人”善良,必能凝聚人心

  这部涉及一百多个人物的长篇小说中,典型人物有许多。掩上书卷,我印象深刻的竟是出场不多却贯穿始终的生产队长,他是决定村风性质的灵魂人物,没有他,杏村就没有清爽的“文化呼吸”。

  作品讲述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山西、山东、河北、天津、上海流落到杏村的人。无论是下放的,还是逃难的、躲祸的、自愿插队的,都被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和善良的队长及乡亲们所接纳。

  农民判断人的好坏,只有两个标准:是否有劳动本领,做人诚实。为此,队长从不歧视和欺负他们。这些杏村“新人”的压抑释放了,精神呼吸顺畅了,被整治的窘迫心态舒展了,被“罪名”打压的本领有用了……这就是队长“德不孤,必有邻”创造的村风,人人平等、互相尊重。

  那位因“社会动荡”落难到杏村的郝裁缝,一双摆弄了几十年缝纫机的手,不会干农活。“一段时间劳作下来,满手起泡。他不吱声,默默忍受。好不容易到秋收结束,他(竟)伤心地哭出声来。”队长了解了他的身世,不仅安排他“做轻活”,还带动全村好劳力悄悄帮他锄地、割麦子。默默帮助他的人是谁,作品里一直没写,此处“无名”胜“有名”的一带而过,即蕴含着“好人”都会助人为乐、行敏言讷的良好村风。

  喜欢光脚走路的李大爷,“是从南方过来的……哮喘严重……”他用种菜的本领让杏村乡亲们尝到了韭菜、香菜、菠菜、油菜等各种细菜,但他住的房子在村落西北角,只有一间,难免风寒冷冻。队长便谋划着帮他改善改善……泥工盘量半天,给李大爷加了一个门斗。门斗侧墙,迎南留出门洞。从队房找一旧门装上,里推进入,很是挡风隔寒。李大爷倍感温暖,连连夸赞。

  古人将“德”阐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心”,即告诫人们,当行为能得到他人认可,又能得到自己良知的认可时,你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一个村落“公德”的确立,靠领导树榜样。就这样,队长通过一件件小事,身教胜于言教地影响着村民,也为杏村形成人人平等的清爽民风奠定了基础。

  二、“好人”勤劳,必有劳动精神

  《匠者》在叙事和价值倾向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满怀深情地讴歌劳动者。

  杏村劳动者队伍庞大,令人记忆深刻的是罗锅“马裱匠”,这是一位传奇人物。众目睽睽之下,与队长比赛割麦子,队长第二,他竟第一;没爹妈没妻儿,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由于业余时间为乡亲们糊顶棚,天天接触报纸,凡国内外大事,他的消息最灵通;高考时,政治成绩近乎满分;最终却因其他成绩低而落榜……但他一进入劳动过程,读者必会忘掉他的驼背,与作者一同进入欣赏“造型艺术”的过程。

  “裱仰层最难是头一层。马裱匠背着锅,倒弯腰仰脖昂首干活,筋抽得紧。为了顺手,他沿西墙开始。他将报纸一边抹了稠浆糊,把纸边贴着铁丝外侧向上弯进去,折回来,裹住铁丝,对粘。如此再把报纸对面的另一边抹了稠浆糊,裹住铁丝,再对粘……”作者似以亲身经历,将三道工序写得极为准确。随着细节的铺展,普通劳动者的惬意和尊严被激活——他每干完费力的工序,就会坐下来“卷一支烟”,得意地喝下东家沏好的茶水”。人的尊严,是奋斗出来的!马裱匠尚且如此,那么其他人呢?

  从李大爷侍弄菜地、田老太做凉粉、郝裁缝做旗袍,到韩泥匠挖碱土、王木匠做梳妆匣,一招一式均浸润着劳动者的经验、智慧、快乐甚至惬意,读者随之也感受到劳动的幸福。

  劳动,为生存。享受劳动,是人的最高境界,因为只有劳动,“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对象化”。以田老太为例,“小粉坨……小孩儿手掌大小,颇得城里火锅店喜欢。田老太偶然压出失传的化德水晶玉粉,还配制一两粉坨,为杏村做了贡献。”这就是劳动与创新和奉献的关系。这样的情节,反映出作者奉“诚实劳动”“智慧劳动”为人生最高境界的潜意识,所以才有了杏村质朴可亲的农民形象。

  三、“好人”真诚厚道,懂感恩

  在内蒙古中西部方言里,“愣”就是有些傻、有些犟、做事一根筋。所以,有人认为地处寒风很猛的“北坡”,只有“愣”的人才把房子盖在那里。当姓韩的一家人居住在北坡时,有些“聪明人”立刻高兴起来—— “此地就需要个愣货震着”。户主43岁,由此被人们戏称“愣韩”。

  寒冷的冬天,愣韩带了30颗鸡蛋到外村泥瓦匠家拜师学艺,主家炖了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款待他。愣韩“脑子里固执地思考,要把自己口中省下的鸡肉带给母亲。他看见满圐圙的干净麦秸,编蝈蝈笼是他的拿手好戏,就给那块肉编罩了麦秸笼挂起……步走30里,给母亲拿了回来”。因为在他记忆中,老寡母从没吃过鸡肉。当他把鸡肉送给母亲时,老人“双眼‘叭嗒叭嗒’掉下大大的泪珠:‘我的愣儿啊!’”读到这里,人人感动。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者履也”,“礼者理也”,感恩与敬畏是精神内核。《匠者》中,感恩父母和师长,是杏村人的本分。队长施政,公开公正公平,言必行,行必果,是感恩众乡亲;老师从教,德高身正,身教胜于言教,是对事业的感恩……义动君子,知恩图报的民族向心力由此产生,而孝敬老人是首要的。

  赵海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很强。喜欢咬文嚼字的知青紫丹,敏于行而讷于言的“炒匠”老牛,总想占小便宜的三干头,自带几分优越感的队长夫人等等,都是典型人物。然而,把“道义”演绎到极致的还是那个被称为“葛旦”的盲人。他曾是上海昆曲界小有名气的旦角,得罪同行,被害瞎双眼,不得不流落到北疆,成了十里八乡有名气的“大鼓匠”。一晃30年过去,年过半百却出了事。

  杏村沈家办丧事,请来鼓乐班子。到了关键时刻,所有乐器竟都遭人祸害,吹不响了。他只得站起来“双手抱拳,高声说道:‘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只求逝者饶恕,东家担待,我大鼓匠请你依规行事,我拼老命奉陪!’”继而,他让徒弟把所有乐器摆在灵前,浇上煤油点着,自己则叩头谢罪。这些乐器可是他们的饭碗啊!就在他把唢呐哨子也丢进火堆之后,立刻脱掉上衣,在寒风凛冽的冬季赤膊吹起唢呐,沉稳、庄重、威严:“宛如戏曲中画了脸谱的包文拯。他嘴巴顶住唢呐嘴儿,深吸一口气。”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万分惊讶”,被震慑住了。持续的吹奏,吹破了嗓子,吹出了鲜血,感动了主家,吹哭了众人,最终把自己吹倒了。若非队长差人把他送到医院,这位“君子一诺,五岳皆轻”的鼓匠很可能再也站不起来。

  无论12岁的七鼓匠为师母张罗修房;郝裁缝在鼠疫来临时义务缝手套;还是姜皮匠用自制肥皂还三干头的人情,抑或是田老太与老牛的互相帮助,我们都看到了中国农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德与精神。那么,葛旦呢?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段开设博物馆,是惊天动地之举。葛旦与妻子邀来杏村乡亲的条件只有一个,带来几十年前大家“共患难”时的劳动工具。这是对农民质朴精神的歌颂,也是对中华民族无比厚重的农耕文化资源的尊重。

  一部《匠者》,描绘出一众好人,作者将体验和记忆转化成真情叙事,回报养育自己的“杏村”,也温暖着所有读到了这本书的人。(李树榕 海 钦)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