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非遗的美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非遗的美妙

来源:人民日报2024-09-01 08:05

  作者:王 珏

  用服装设计展示非遗苏绣、堆锦、绒花等传统手工技艺之美。时装设计师兰玉与其作为苏绣传人的母亲兰堂花共同完成的苏绣作品,以及多套融入非遗工艺的服饰,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兰玉希望,传承母亲的传统技术与手艺,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非遗的现代表达。

  将一根线劈成64根丝线,在同色的布面上运用不同的针法与丝理,呈现绣品的立体和层次感,作品《玉兰花》展现了苏绣“顺色秀”的精妙。苏绣艺术装置作品《至洁过冰清》《无暇胜美玉》,让刺绣呈现水晶的质感……兰玉用现代服装设计,在厚重的非遗与轻盈的纱罗之间营造起一个时尚美学空间。

  出生于苏绣世家的兰玉,从小在布墩儿和线头中,看着外婆和母亲以银针作笔、彩线为墨,在一块块布料上挥毫泼墨。兰玉说:“大二那年,我开始系统性地学习苏绣,为它的精致与典雅所折服。”考入北京服装学院后,她潜心学艺、积极实践。如果说兰玉母亲的苏绣是传承,那么兰玉的苏绣则是新声。一针一线间,兰玉向母亲请教苏绣针法的奥秘。同时,她也积极思考探索,如果用现代的造型和配色来诠释传统非遗,会是怎样一种曼妙的表达?

  传统苏绣以花鸟山水画等题材为主,兰玉希望打破传统题材的“静”,打造动态的效果。作品《水》由兰玉和母亲共同完成。细腻灵动的织面、若隐若现的高光,一簇飞溅的水花在画框里凝固……兰玉和母亲通过苏绣的表现力,将水花击打在墙面上的瞬间定格。“我曾经想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瞬间,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而苏绣具象了水的柔情和力量,呈现写意的意境,实现了现代表达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兰玉说。

  在时装设计上,兰玉将现代立体剪裁与苏绣的精致瑰丽结合。她设计的苏绣时装《凤穿牡丹》,采用红色真丝绡打底,缀有苏绣传统吉祥纹图案。她设计的苏绣斗篷,让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富贵牡丹”“喜上眉梢”呈现于真丝斗篷之上。如果说苏绣赋予简约廓形以生动灵魂,那么现代造型和风格则给苏绣注入时尚气息。

  除了探索苏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兰玉还将堆锦、绒花等非遗技艺,也融入时装艺术作品。为此,兰玉对非遗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她深入山西、苏州等地采风。

  在山西,兰玉在一户村民家的墙上,看到了一幅孔雀主题的堆锦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以丝绸为主要面料,以硬纸板、棉花为骨架,经过十几道纯手工工艺加工而成的非遗,很多时候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和需求了。兰玉在传统堆锦中看到了创新可能,她提炼出堆锦立体浮雕效果,让朵朵玉兰盛开在裙摆衣身。

  让传统堆锦、绒花跳脱原来的面貌,兰玉通过极简的剪裁、极繁的工艺,赋予这些传统手工艺新鲜气息,也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非遗的美妙之处。“非遗传承在保留自身艺术根脉的同时,要积极与现代生活相适应,在实用中留住市场,在创新中发展传承。”兰玉希望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幅画卷,既保留非遗的神韵,又充满设计的创新。在兰玉的诠释下,丝绸和刺绣形成了一种优雅的腔调,在时装设计领域吟唱出绕梁的歌曲。(王珏)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灿烂的风和海》:城市空间的诗意重构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