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故事对儿童文学来说还重要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故事对儿童文学来说还重要吗?

来源:文学报2024-08-22 15:43

  对儿童来说,听故事、读故事是他们获得对世界早期认知和理解的一种最亲近的方式,这也在儿童文学领域得以彰显:当作家想给孩子写些什么,他们往往会通过写一个故事,或以充满故事性的叙述来结构作品。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学叙事的多样化探索,在我们拥有了更多讲述和言说的方式时,故事还重要吗?在新一期的《贝壳谈话录》中,鲁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评论家方卫平就与此关联的多个问题与刘海栖、汤素兰、刘玉栋、李浩、崔昕平、马兵等儿童文学作家、学者展开探讨。

  一、故事和故事性对儿童文学来说还重要吗?

  方卫平(主持人):儿童文学,特别是叙事类的儿童文学作品重视故事和故事性,这可以说是儿童文学研究中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中外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普遍具有一种类型化的故事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母体——民间文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类型性,其基本的故事结构模式,不少都在早期儿童文学创作中得到了继承。在中外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故事”一直被重视,甚至一直具有一种被“尊宠”的地位,就像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一书里说的,我们的“小说家”时常忘记“说书人”的那种叙事艺术,忘记了从早期童话开始,我们最应该做的还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但是,随着儿童文学艺术及其观念的现代发展——在中国儿童文学界,随着20世纪80年代儿童文学艺术实验时代的降临,探索文学叙事的多种可能性一度成为一种“先锋性”的姿态,传统的“故事”和故事性不再被认为是叙事类儿童文学作品构成的必要元素了。本雅明还有另外一个人们熟悉的观点:在当下,讲故事的人,已变成了一种与我们日渐疏远的存在,而且与我们的生活越走越远。讲故事的艺术行将消亡。

  那么在今天,在各种叙事媒介和方式不断丰富、发展的今天,故事与故事性对儿童文学创作、阅读来说还重要吗?

  刘海栖:儿童文学当然需要故事,这是由其面对的读者决定的。儿童文学是写给孩子看的,只有故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只有好故事才能吸引他们读下去。没有故事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主要指儿童文学中的小说和童话门类——应该并不存在,无非是这个作品讲了一个好故事,或者讲了一个平庸的故事、硬造的故事,讲了一个作者自以为是的故事,或者一个残缺的故事、一个缺乏故事性的故事。儿童文学是不是需要故事,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特别讨论,需要讨论的是儿童文学需要什么样的故事。

  李浩:作为一个成人文学中的“先锋作家”,影响我文学观念和个人写作方式的主要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本。也就是说,我理应是赞同小说可以不讲故事的,儿童文学是可以不讲故事的——恰恰相反,我却是要强调故事性的,尤其在儿童文学中。我认为,在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和儿童小说中,讲故事的才华是作家不可或缺的。

  我们人类天生有爱听故事的习惯,好的故事会以它的曲折和生动吸引住我们,让我们急切地想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小说的主人公还会遭遇怎样的波澜和挫折,他们会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爱听故事的习惯在孩子们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孩子们想读好故事,我们不应当偏不给,不是吗?我们反复强调儿童文学应当尊重儿童性,向小说和童话要故事就是儿童性的表现之一。基于儿童性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迅捷的、有发展的和不断挑战其想象力的小说和童话,更习惯被故事的发展和波澜起伏所吸引,而不是绵密的生活描述或者作家讲出的生活道理。其实,对于成人来说,大抵也是这样的,我们始终有这样的诉求。

  我们试图表达的主题再重要,再有力量和分量,再有教育意义,也必须先要“把药裹进糖里”,先要把可爱的小读者吸引住才行。没有这一点,所有的价值和意义都可能是微薄的和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已经拒绝了作者和这本书。

  马兵:我同不少作家朋友分享过乔治·斯坦纳的观点,最能代表现代模式的小说,它们的说服力已经没有多少来自故事,来自“且听下回分解”的古老魅力了,现在很少有作家能通过斯坦纳假想的一个测试:“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在一节二等列车车厢内,他能够信口说出一则故事,迷住所有的乘客。”对于儿童文学来说,这个测试就更有必要,毕竟孩子们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故事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们通过寓言和隐喻的方式认知社会万物的最好形式之一。所以,我个人认为,故事对儿童文学来说是一种需要捍卫的美德。

  有人说,当下的儿童故事在衰竭,传媒发达导致的经验通胀也极大地削弱了故事茂长的空间,过去孩子们借由故事获知的经验和教诲被各种无处不在的短视频所取代,但是我想这其中衰竭的其实不是故事,而是人心的是非曲直,是小说家创新的灵魂。景观化的新媒体提供给孩子们的,其实是一种“去叙事化”也“去故事化”的画面,孩子被画面激发的情绪其实缺乏真正的附着。在这样的情势下,儿童文学作家应回归故事,让故事重新散发迷人的光晕,让故事负载起千差万别的经验,给孩子们提供他们在生活中迟早要体验的情感,让故事对抗信息之茧的固化和简化。所以,它当然是重要的。

  崔昕平:我也想亮明个人观点,故事与故事性对儿童文学创作来说太重要了。我非常理解这个问题的缘起与它指涉的文学现象。在儿童文学领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读者普遍感受到不少儿童文学作品中有故事但丢了人物。故事读完,人物形象在脑海中仍然是模糊的。因此,不少学者呼吁儿童文学创作应着力于典型性与经典性的儿童文学人物塑造,这是重要且有效的文学倡导。学界也曾有这样的批评话语,说小说自觉不自觉地“沦为”了故事。

  但是,这并不代表故事因此站到了人物塑造的对立面,站到了小说以及文学性的对立面。故事是文学“叙事”特征的基础,是叙事性文学的源头,故事性也是给予读者的重要阅读动力。记得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当下,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重要主题或者文化价值的传达上,故事不自觉地成为附属工具。这显然无意间模糊了文学的功能边界,更多地向文学建立在审美功能基础上间接发挥作用的认知功能趋近了。

  能够从日复一日又世相万端的生活中发现、构思并讲述出一个触动人心、植入记忆的好故事,对作家和读者而言,都是一件幸事。

  二、如何判断作家讲故事的能力?

  方卫平(主持人):从历史上看,相较于成人文学,早期儿童文学特别是幼儿文学,因为接受对象方面的原因,更多地继承了来自民间文学的各类叙事模式和原型。对孩子来说,这类沉淀在人类集体无意识深处的叙事模式和原型,既令他们感到亲切和易于理解,也是他们建立对世界、生活的最初认识图式的途径。

  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讲故事的能力如何?当然,作家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每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一定也是独特的。不过,作为我们时代的一个写作整体,我们如何来描述、判断今天儿童文学作家讲故事的能力呢?

  汤素兰:我认为,今天许多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讲故事的能力都很强,尤其是虚构故事的能力强。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读书多,学习过许多创意写作的技巧。现在的网络文学就是讲故事的文学,而且动辄几百万字,没有故事,根本无法支撑这样长的篇幅。如今年轻人玩的网络游戏,也是基于剧情的,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在虚拟空间里的故事游戏。因为擅长虚构故事,现在的年轻作家往往动笔就是长篇和系列作品。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认为他们讲故事的能力也在弱化。这是因为,首先,好故事是在生活的土壤里诞生的,而不是作家凭空捏造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生活往往比想象更加精彩。现在的许多作品,比如为主题出版创作的作品,缺乏生活的细节,或者细节不够真实,因而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又比如在童话创作中,近些年有许多作家自觉回到民间,仿写民间故事,或者挖掘民间故事、神话资源,但是,这样的作品与真正的民间童话相比,即便技巧、构思、语言都不错,但就是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因为,民间故事的诞生,像一切民间艺术一样,往往可以理解为困顿中生命的自我救赎,一种在困境中的心灵造梦。比如,《一幅壮锦》是贫苦的老阿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鲜族民间故事《哈尔妈妮冬至打老虎》,老妈妈陷入被老虎吃的困境,与她朝夕相处的背柴架子、门帘、纺纱的纱锭跟她一起打老虎。还有,《格林童话》中《不莱梅城的音乐家》因是年老体衰者的梦想,才那么乐观又那么有趣动人;而《三个纺线的女人》,故事里那个不爱纺线的平民女孩最终因为不纺线而成为王后,我们不能以今天的伦理价值观来解读这个故事,认为这个作品褒扬说谎和懒惰,而应该解读为辛苦劳作的纺线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细节缺乏。故事可以虚构,细节却只能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而一部作品,不管故事情节如何曲折离奇,最打动人心的还是细节。在一部作品中,决定人物命运的是事件,而能凸显人物性格的却是细节。

  李浩:我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在讲故事的能力上还应当加强,不断加强。即使在我们一些成名的、频频获奖的儿童文学作家那里,讲故事的能力也是相对较弱的,甚至是过度简单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儿童文学出版的要求相对简单,主题出版催稿过急,“黄金N年”让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急于完成作品……

  我觉得我们的儿童故事,有的讲得过于绵细,冗长的絮叨充斥于诸多的小说文本中,而这部分可能是儿童并不喜欢看的,对他们不构成吸引。有的故事老旧,配方过于简单,有的作家还一用再用,换汤不换药。别轻视儿童的智商,他们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有的故事讲述不得法,前面的部分拼命交代来龙去脉,为每个人物贴上标签,几乎没有多少故事性,而后面却又飞快地跑了起来,飞快地结束了故事。还有,故事编造的痕迹太明显,经不起推敲,即插即用的人物和用过即弃的故事比比皆是。我想,我们也应警惕儿童文学中过于显露的“主题先行”。许多作家根本没有消化某个主题出版的内容和内涵,就急于将它塞进一个故事中,久而久之,他们原本的耐心和讲故事的能力也随之弱化。

  好在,年轻的作家,有些已经开始有了更变。他们有的还不错。

  崔昕平:会讲故事的儿童文学作家,首先得对题材具有敏感性,能够捕捉当下或是既往再次与当下发生对话的事件或问题,并对其展开生动的文学表达。也即,作家所讲述的故事,不是一个陈旧的故事、雷同的故事,而是一个新鲜的故事,甚至是一个前瞻的故事。比如当下儿童文学作家在大量的乡土缅怀和都市校园书写间,发现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面临的新的生活挑战;比如当下儿童文学作家由幼者关爱投向老者关爱,以幼者可感的视角描述和探讨老龄问题与亲情关系;比如当下儿童文学作家将视线投注在科技时代儿童成长与AI智慧如何共处的思考上。

  会讲故事的儿童文学作家,也势必要有将观点、事件、问题、思考融入有吸引力的、具象生动的故事中的能力,而不是以理念引领着粗糙的事件、观点、知识进行“裸奔”。同时,性格鲜明的人物,抓人的情节,缜密的逻辑,隐在的思想,都需要借助准确的文学语言加以表达。

  其实,每一类读者,无论专业读者还是儿童读者,拿来一部作品,最先对它的判断便是其语言。作家的语言是好的,说明是准确的、有传达效能的、能带入的、能还原的。继而,便是作家与读者的角力了,读者隐在的判断始终追随着阅读——作家将如何讲下去,故事将如何走下去。若是故事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没有芜杂、多余的人物,没有枝蔓、无效的情节,那必然会吸引读者一路追随下去。这样的作家,讲故事的能力自然是好的。

  (节选自《贝壳谈话录》,全文刊于《万松浦》2024年4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许进安:写在《百年巨匠·冯友兰》播出之际

  • 音乐剧《大钊先生》:现代审美下的英雄塑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