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撤离到我们的初心,再出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撤离到我们的初心,再出发

来源:北京日报2024-08-13 09:37

  作者:华明玥

  “我们最常说的谎话,就是‘长大就好了’。”

  长大一定会更好吗?不一定,然而,若是你38岁的成熟躯壳中,装进18岁街头少年的中二热血,你一定会看懂《从21世纪安全撤离》这部怪异又独特的电影:未来的考验可能更多;当你真的来到未来,你怀念的,正是今天急于离开的少年时光。

  故事结构非常简单:1999年,在K星球上,三位18岁少年王炸、诚勇和泡泡,因为一次倒霉事件意外获得了超能力,只要吸入蒲公英,打个喷嚏,就能穿越到20年后自己的身体里。在2019年,他们意外撞见反派大BOSS要毁灭地球,三个目光清澈却又中二无比的少年,想尽办法破坏反派的设定,为了不让反派用他们的血毁灭1999年,他们不得不决定与船一同沉没,这种悲壮就像我们拼了命也回不去的少年时光。当然,最终反派毁灭,三位少年也安全返回1999年。

  《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观影体验都在意料之外,风格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电影镜头在双线叙事之间穿梭,唤起成年人对逝去青春的缅怀哀悼。它像是一场中年观众在儿时都会做的白日英雄梦,少年们通过充满喜感的想象力,打破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壁垒,以无处不在的赛博朋克元素,展示青春幻想和热血感,你可以称之为“2.5次元中式超级英雄电影”。

  这部电影的实验性,在导演李阳的两部前作短片《李献计历险记》与《坏未来》中都已初露端倪。严格来说,该片的K星设定不过是创造了一个讲故事的平行时空,让各种脑洞大开的画面变得顺理成章。故事的细节还是在现实主义的框架范围内,讲的还是地球上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和脑子里的幻想世界。为了令两条叙事主线更加明晰,李阳动用了不同的电影画面,来区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1999年的画面是1.55∶1的画幅,背景是胶片怀旧黄,让人想起当年的“大驼背电视机”;2019年的画面是更窄的3∶1,背景是赛博阴暗紫,非常像如今的联机游戏画面。当许多导演在用黑屏代表主角牺牲或者撕心裂肺的转场时,李阳也用了,然而他的黑屏显示的是“放映故障”,这就有意识地让观众恢复“看戏感”,立刻松一口气;而正如动漫书中的人物会从画框中蹦出来展示愤怒与力量一样,有时,电影中的人物也会出“框”,尤其是在2019年的窄幅画面中。搭配上演员们适度夸张的表演,让电影的荒诞感更加耐人寻味。是的,可以看出,无论是张若昀还是宋洋、吴晓亮,他们本人其实没这么中二,完全是凭着演员的信念感,演出了那种离谱的率真。连王炸本人在关键时刻冷不丁的一声呐喊,都让人起了鸡皮疙瘩:曾经,我们也是这样的热血少年。

  整部电影看下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大胆肆意的画面呈现方式,即在真人演绎的画面上,肆意地炸开二维动画特效,这种“打破次元壁”的融合性,在之前的国产电影中是绝少见到的。在大银幕上,它输送给观众一种“你在打游戏,你会主宰角色命运”的在场感。举个例子,女主开着面包车载着王炸躲避反派的追踪,中途反手挂上了“特效挡”,面包车后就甩出了二维特效光波;当王炸用电脑线带着刘连枝从大楼上一跃而下之时,如同蜘蛛侠降临一般的二维火光爆炸特效,配合着让人热血沸腾的背景音乐,张若昀和钟楚曦仿佛瞬间成了二维动漫人物。连三个少年第一次喝了烈酒后,那种头晕目眩的感觉,导演都用颅内体验的视觉动画来展现,有醉酒体验的观众应该很有共鸣;而杀手韩光与主角团的肉搏,“拳拳到手”迸溅出来的声光电,全是动画效果,这不仅大幅度地避免了血腥感,还很轻盈,且符合影片整体的调性。

  对广大80后中年人来说,《从21世纪安全撤离》还提供了令人莞尔的一波“贴脸回忆杀”。导演李阳用有点俗套的故事主线,把我们这20年来见证的经典影像,打碎了揉在一起,真让观众有了“打个喷嚏就回去”的特权。例如,男主王炸想到的打败大BOSS韩光的方法,居然是穿越回20年前,阻止韩光打街霸。而彼时的韩光正在《我爱我家》的摄影棚内,文兴宇老爷子和杨立新、宋丹丹,以及扮演圆圆的关凌全部在场,这场景不由得你不笑;而王炸有主角光环,遭遇任何偷袭都死不了,原因竟是他“脑子里进了99%的水”,这种设定也相当无厘头;你见过主角们齐齐用圆号吹奏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吗?你想象过矮个子拥有一个身高螺旋桨,就让那些高壮霸凌者都退避三舍吗?你体验过那种暑假去同学家抄作业,忽然撞见对方爸妈的窘迫吗?若是对方爸妈不动声色地为你准备好了作业答案,目的只是为了和你换一袋有《水浒传》英雄卡的干脆面,这样的“预谋”是不是更让少年不知所措?这种小时候的“头脑特工队”情节,都被导演放进了电影里。因为,这部狂想曲式作品,是在用一种超现实的方法哀悼我们逝去的青春,电影有意通过一系列的“回忆杀”,让大家体会到潜伏各处的“成长陷阱”,连后半程的台词,也在反复强调:成年人千万不要变得油腻、自私和世故——

  “我们才18岁,有的是时候成为更好的人。”

  “所以,一定不要变坏啊!”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故事坚定的内核:从21世纪安全撤离,就是撤离到我们的初心,再出发。哪怕这种初心是西西弗斯式的,需要你竭力推起一块巨石,砥砺前行,来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但这种尝试替我们补钙,未尝不是成长为“自己看得起的大人”的必由路径。

  (作者为散文家,媒体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