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穆海亮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摘星星的孩子》是一部既富有创新性、充满想象力,也具备个性化舞台风格的儿童剧。该剧创造性地选择了儿童剧舞台上并不常见的航天题材,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中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同时,以轻松诙谐的艺术格调和颇具想象力的舞台呈现,营造出别有韵味的剧场效果,使剧场中的孩子们获得了充沛的审美愉悦。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在儿童剧舞台上有着最鲜明的体现。作为唯一一个以受众对象来命名的戏剧类型,儿童剧与生俱来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实现艺术与教育的双重功能。艺术与教育的终极意义恰是殊途同归的,都是为了优化“人的建设”——教育是通过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来启迪孩子们的思想和创造力,艺术则是通过形象的感染、情感的触动、审美的熏陶来促进人格的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摘星星的孩子》在题材与主题上的独特价值,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审美需求,实现了儿童剧应有的文化功能。
就知识层面而言,该剧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为背景,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日新月异的面貌,并折射出科技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主人公叶星辰和她的同学们渴望成为航天员,他们为此而展开的“训练”,虽然简陋得令人忍俊不禁,但其态度却十分认真,这就从儿童的视角体验了航天员的艰辛和努力。再加上那憨厚可爱的机器人、熠熠闪光的“飞碟”以及神秘而悠远的浩瀚星空,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的景观,将这些呈现在舞台上,自然能够让孩子们开拓视野,获取更丰富的科技信息。
比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思想认知的开掘和人生体验的拓展。叶星辰小组参加科技节并获奖,这样的经历不仅让他们获得了“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的切身体验,更理解了追求梦想的意义所在。梦想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而是双脚站立在大地上,双眼始终仰望着星空。正因为有了梦想,生活才更加绚丽多彩,我们才拥有了前行的动力。即便儿时的梦想难免随着年龄逐增而趋于平淡,但正如剧中所说,任何渺小的梦想,都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它对孩子们的成长、成才依然有着启示、激励和镜鉴的价值。
尤为可贵的是,该剧通过航天题材来承载梦想的价值,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想象力。毋庸讳言,当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分数依然是衡量学业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的时候,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想象力在无形中就有被沉重的课业负担磨平甚至泯灭的潜在风险。在这样的情境下,舞台上那遥望宇宙的航天器,连同剧场中会意的笑声、共鸣的掌声,让孩子们重新插上想象的翅膀,重新燃起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孩子们那宝贵的探索意识得到维持和尊重,而这正是滋养创新精神的土壤。就此而言,对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的鼓励与张扬,或许远比获得一些航天的知识更值得珍视。
儿童剧“戏剧性”的独特表达
在儿童剧舞台上,教育意义的发挥必然以艺术的表达为前提,因而终究还是要落实在情节的编织、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抒发上。儿童剧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属性,孩子们的接受习惯也异于成人。成人戏剧舞台上常见的以剧烈冲突、危急情境、人性思辨、灵魂撕裂来营造“戏剧性”的做法,显然不适合儿童剧舞台。实际上,正如戏剧理论家阿契尔和乔治·贝克所说,真正的戏剧性旨在激起剧场观众的欣赏兴趣,而并不以紧张激烈或扣人心弦为唯一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摘星星的孩子》正是以独特的戏剧性表达充分体现着儿童剧的审美特征。该剧并不以情节的复杂曲折而取胜,其剧情推进、场景转换和人物关系的设置都比较单纯,但作品的“戏味儿”并未因此而减弱,能够让小观众们自始至终看得兴致勃勃。那么,该剧引人入胜的剧场感染力究竟从何而来呢?具体而言,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其一,剧情虽然单纯,却不乏设计巧妙且环环相扣的悬念。一开始,叶星辰为有一个做航天员的爸爸而骄傲,但从爸爸妈妈顾左右而言他的话语中,小观众们隐隐地产生疑虑:爸爸究竟是不是航天员呢?随着剧情推进,他们渐渐明白,原来叶星辰的爸爸并不是真的航天员,他对孩子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那么,他为什么要编造这个谎言呢?于是,小观众又不由自主地担起心来:这个善意的谎言究竟会以何种形式揭示出来?一旦真相大白,爸爸该如何面对叶星辰,叶星辰又能否接受得了呢?这一系列悬念能够引发孩子们持续的欣赏兴趣。最后,当善意的谎言被戳破,叶星辰一时难免沮丧,而爸爸扮成“宇宙人”从天而降,父女二人的心灵沟通化解了情感的隔阂,洋溢在剧场中的温馨氛围打动了每个小观众。
其二,人物关系虽然简单,却有鲜活的形象塑造。剧情主要围绕叶星辰的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而展开,这原本是儿童剧舞台上十分常见的人物设置,却给观众留下了新鲜生动的观剧感受。这是因为,剧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备比较鲜明的性格特征,个性化的台词、动作及情感表达方式赋予人物较高的辨识度。叶星辰的语言表达和思维特点迥异于一般的女孩,她与父母之间自由、平等、充满机趣,有时却又因此而“惹祸”,这样的相处方式与众不同。爸爸的“揭秘”和“圆谎”出乎意料、独具一格,而学霸周思维高分低能的暴露“隐私”也同样让人过目不忘。
其三,在流转自如的戏剧场景中,营造出浓郁的趣味性与喜剧色彩。剧中的喜剧性,有时源于天真无邪的童真童趣,如纸飞机游戏和转椅训练;有时源于情境倒置的滑稽,如智能机器人测出的“人工智障”;有时则源于人物身份的错位,如孩子们时常表现出成人的思维特点,以超出自身年龄段的表达方式来凸显他们的可爱。这几种喜剧性所引发的,都是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笑,其指向的不是讽刺性,而是幽默感。
舞台呈现的点睛之笔
该剧的舞台呈现最能体现《摘星星的孩子》的想象力。科技元素与艺术语汇的和谐交融,营造出简洁灵动、虚实结合的舞台氛围,从而为梦想的传递找到了极富表现力的具象表征。舞美设计并不繁复,舞台中间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硕大且可自由旋转的航天器,它与投射在天幕上的月亮繁星相得益彰,彰显着现代科技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随着航天器的转动,它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别展示叶星辰的家、茶餐厅、训练仓库、科技节现场乃至长城一角,为舞台叙事和时空调度提供了便利。此外,这些航天器的形状还好似一个巨大的望远镜,寄托着孩子们探测宇宙的愿望,并由此而产生了象征性的意味。
主题歌和插曲的运用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就外在形式而言,插曲经常起到承上启下的叙事功能,伴随着一首清新明快的《启航》,场景就由叶星辰家转到了茶餐厅,时空流转自然妥帖、了无痕迹;而那首动感十足的《基础训练》,既有载歌载舞的形式美感,也把艰辛枯燥的训练场景表现得趣味盎然。就内在意蕴来说,歌曲更在抒发情感、揭示剧作主旨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那首深情渺渺的主题曲《摘星星的孩子》,不仅是在剧末化解父女隔阂的情感载体,而且其中的“星辰大海,点亮每个人生”更是全剧的点睛之笔。这使得该剧呈现出儿童音乐剧的艺术特征。
科技元素的艺术化呈现和音乐剧风格的有机渗透,为《摘星星的孩子》这部带有生活气息和写实风格的作品渲染出浓郁的浪漫气息。对于一部以航天题材来传递梦想的儿童剧来说,这种浪漫气息不正是不可或缺的吗?(穆海亮)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