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天雄鹰》:军旅剧创作的传承与创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海天雄鹰》:军旅剧创作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6-26 09:15

  作者:范志忠 黄馨瑶

  由中央电视台、海军政治工作部、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海天雄鹰》,近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作为第一部聚焦于中国航母舰载机试飞员题材的军旅剧,剧集讲述了几位顶尖青年飞行员传承了老一辈的“海空雄鹰精神”,率领中国舰载机机群在辽阔海空上展翅翱翔的故事,塑造出新时代的中国军人形象,其富于张力的情节设置,具有冲击力的视听话语,饱满激情的中国军人形象,令人瞩目,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与强烈共情。

  生死瞬间的刀尖舞者

  在国产电视剧创作中,军旅题材剧可谓长盛不衰,精品迭出。一般认为,1996年《和平年代》的问世,标志着国产电视剧军事题材从表现战争年代军人血与火的洗礼,拓展到和平时期军队的建设和军人的工作与生活领域。此后,诸如表现海军题材的《驱逐舰舰长》,表现空军题材的《长空铸剑》,表现导弹部队的《导弹旅长》,表现陆军的《士兵突击》,表现数字化合成部队的《DA师》等作品相继问世,从不同维度围绕着军事演习这一范式,以精湛的镜头语言叙述了各军种、兵种的军队建设,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追求热情。

  《海天雄鹰》的创作,以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开始出海试航、中国海军成立首支舰载机试飞大队为背景,叙述试飞大队飞行员的日常训练。剧集沿用了军旅剧中常见的“军事演习”这一叙述范式,全剧分为空中对抗赛和试飞两个部分,由于不管空中对抗赛还是试飞,舰载机飞行员既面临着与队员之间竞赛的外部压力,又承受着高压危险环境下自身的心态压力,这种高对抗性的设定,为剧集平添巨大的悬念和戏剧张力,剧情一波三折,令观众欲罢不能。

  由于舰载机试飞所攻克的是舰载机着舰技术和起飞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因此,剧集紧紧围绕着“试飞”这一行动线,突出试飞的飞行员不但要具有高超的飞行技艺,而且还要面对各种意外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放大了试飞的风险性。可以说,试飞可谓站在生死边缘的“刀尖舞者”。如剧集叙述的冲索试验,当飞机尾钩以高速频率在跑道上跳动,凭借极大力量撞索成功时,意外发生,阻拦索接头崩断。机舱中,试飞员秦大地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导致眼前出现红视,以极快的速度冲向大海。正在千钧一发之际,秦大地紧急刹车,保住了即将坠入大海的飞机。

  很显然,剧集正是通过展示试飞员生死一线间的勇气与挑战,令剧集充满了炫目的视觉奇观,同时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试飞员翱翔于蓝天的 “海空雄鹰精神”。

  伟大时代的英雄勇者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预言式的抽象品。”《海天雄鹰》的成功,就在于不仅生动地展示了舰载机试飞大队试飞员如何面对技术上的困难与挑战,而且细腻地叙述了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压力与个人成长。

  《海天雄鹰》呈现了军人在极端环境下的职业精神和技术能力,正是基于试飞员所处环境的极端性和挑战性,剧集十分注重强调科学精神对飞行安全的保障。剧中飞行员的每一次试飞的动机,都是建立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每一次试飞的结果,又转化为新的实验数据而成为下一次试飞的依据。试飞行为次次深入,恰恰就是科学探索的步步为营,并水到渠成地转化为最终的凯旋。

  与此同时,电视剧《海天雄鹰》深化了角色的心理动态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剧集中的主人公秦大地,有着丰富的空中作战和飞行操作经验,但是,心理医生刘敏洁通过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并纠正了秦大地潜意识里的极端思想,秦大地从原来以生命相搏的挑战者,终于成长为具有冷静、睿智的指挥官。谢振宇好胜心强,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挫折。夏初单独为谢振宇做心理辅导,发现谢振宇内心深处缺少亲情的呵护,于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治愈了谢振宇内心的创伤。

  在这个意义上,《海天雄鹰》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突破了传统军事题材剧侧重展示主人公技高一筹的动作线,将镜头延展到每一个军人心灵深处,关注他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同时,努力走出各自心理阴影与生命隐痛,并最终成为这个时代的勇者与弄潮儿。

  家国情怀的传承者

  家国同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近年来新主流影视剧创作的主题。

  《海天雄鹰》表现了主人公秦大地的家庭生活,他的父亲高位截瘫,儿子秦熠疾病缠身,却因工作性质特殊而无暇照顾。因此,在剧集开端,秦大地想申请转业,到地方航空公司就业,以此弥补多年来对家庭的愧疚之情。但是,当秦大地知道了舰载机试飞任务之后,立即选择割舍小家的利益,义不容辞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战场。

  舍小家为大家,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每一个试飞员都竞相争夺第一试飞的位置,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军人的骄傲与荣誉,更意味着军人的牺牲精神。剧集中每一次惊心动魄的对抗与较量,其中折射的,莫不是试飞员渴望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来直面死亡的挑战。

  《海天雄鹰》把这种家国情怀放在余兆年和吴惊天、秦大地和吴强、余涛和谢振宇这样的老中青三代飞行员中,这样的演绎不仅强化了剧作叙事的历史纵深感,而且强调了飞行员的传承不仅是职业的延续,更是信仰和精神的传递,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融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种家国情怀在中国军人中代代相传,捍卫着祖国的和平,伟大的祖国才可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最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耐人寻味的是,在试飞完成后,一直勇挑第一试飞员职责的秦大地,却毅然放弃了全体队员希望由他完成第一次起飞的光荣使命。年轻一代的谢振宇和余涛驾驶着舰载机在舰艏起飞跑道上高速滑行,随即有力地飞向高空。中国舰载机成功在中国航母上第一次起飞,未来应是属于青年一代。

  (作者分别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天雄鹰》:军旅剧创作的传承与创新

  • 《“520”的变奏曲》:“现实”面具的荒凉底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