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代情感观照下的仙侠叙事经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当代情感观照下的仙侠叙事经纬

来源:文汇报2024-06-12 09:29

  作者:夏烈 段佳

  “每年必有一部大爆的仙侠剧”,这是观众对国风仙侠题材类型剧的期待,也是反复被影视市场证明的经验现实。追溯记忆,2005年开播的《仙剑奇侠传》无疑是大家公认的当代仙侠剧的源起和典型,20个年头中,《古剑奇谭》《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琉璃》《苍兰诀》等等,都在历年的影视剧市场画上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近期收官的《与凤行》也以网播、收视率数据和社交媒体热度,再次证明仙侠题材的旺盛生命力和市场接受度。

  与此同时,“仙侠已死”的讨论却也频频出现。那么,梳理仙侠剧集的发展,解析它与时代、观众的心理共鸣,挖掘它的独特审美风范,考量它在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海外传播中的作用,就成了一件非常值得做、也有益于我们理解和评判仙侠题材文艺创作的事。

  20年来仙侠剧:从少年成长到轮回虐恋

  仙侠剧从叙事传统言,追根于旧时的游仙文学和侠义文学、近现代的通俗小说和电影,以及庞大的当代网络小说都不为过。但作为新世纪来中国独有的剧集类型,它又是新生的、独特的——它是当代文娱消费的审美性和中国传统文化想像的审美性的糅合,是当代人在“仙”与“侠”的文化坐标中安排社群情感“私货”的容器,也是“新中国风”意义上的国际国内文化传播的新介质。

  所以,仙侠剧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更流行、更具普遍价值的商品,始终消化和创造着社会的主流情绪和审美趣味,20年间基本呈现了两个段落的生长样态。

  首先,是2005年《仙剑奇侠传1》开辟的1.0阶段。从游戏改编为影视,是这一阶段几部代表作品的一致特点,且“侠义”之情是这一阶段仙侠剧的基本情感。在李逍遥喊着“我要成为天下第一的大侠”的回音中,观众完成了与新世纪仙侠剧的初见——这部综合水准颇高、如今豆瓣评分仍在9.1的精品剧集,其华丽的画面特效和动作特技让“仙”变得触手可及,“侠义”之情则给了观众轻松进入东方奇幻世界的入口。

  之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开幕式上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呈现,带给国人惊艳与自豪的同时,又迫切需要产生一批传统基因和当代审美结合的作品,进一步释放大众汹涌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国产仙侠剧正好是这一情绪的承载和反应者之一。

  2009年、2012年先后推出的《仙剑奇侠传3》和《轩辕剑天之痕》广受好评。这两部剧将平凡少年在冒险中收获友情与爱情、为拯救苍生牺牲自己的宏大叙事套路演绎成了经典。但《轩辕剑》之后,仙侠剧几乎陷入停产。主要原因是2012年前的仙侠剧均改编自单机游戏,内容来源比较单一,IP储备少、消耗快。此外,仙侠剧集要在“奇幻视效”和“古装”上重点投入,制作成本和难度远高于其他类型剧集,在缺乏有观众基础的IP的情况下,投资风险骤然升高,制作方望而却步。无人敢拍,也就无戏可播。

  但仙侠剧不可能昙花一现,回归势在必然。

  2014年《古剑奇谭》的出现再次点燃观众的追剧热情。一般认为,这部剧开启了“流量明星”与“仙侠剧”结合的商业模式。

  如果说《古剑奇谭》还在用单机游戏IP改编和当红明星护航来打安全牌,次年播出的《花千骨》则可谓是扣紧了时代的脉搏,真正开启了仙侠剧的2.0时代。IP资源上它选择了网络小说作为改编对象,挑选女频网文IP正是瞄准了“她经济”,在受众定位上更为精准;其次,它根据目标受众的流行风向调整了仙侠剧的叙事,将主题从宏大色彩的拯救苍生,聚焦为个人情感体验,着重刻画“虐恋”情节;再次,《花千骨》用一部剧调转了仙侠剧自出现以来惯用的“大男主”叙事视角,开辟了仙侠剧“大女主”叙事的先河。

  此后的一些爆款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等,就是在不断强化《花千骨》带来的种种改变的同时,加入了“轮回转世”等新元素,让角色以不同身份在人间、仙界、魔族等场景中“将爱情进行到底”。2020年播出的《琉璃》更是打造了一场“十生十世”的浪漫盛宴,可谓是虐恋巅峰。

  仙侠剧在这样的叙事套路下将爱情反复提纯,强调忠贞专一的独家爱意,刻画着为爱情牺牲奉献的角色们。这种风尚甚至影响了相对少数的男频网文改编的仙侠剧,《青云志》(原著《诛仙》)和《雪中悍刀行》就被人指出,过于加重感情戏份的描写,损伤了原著IP清新刚健的气质。

  仙侠变仙恋,仙骨化柔情,这是仙侠剧1.0到2.0时代内容上最大的变量。整个仙侠剧的2.0时代,其内容来源虽以网络文学为多,但也有基于原创剧本,或来自游戏、漫画等多重媒介的,可为何在影视化改编时都采用了虐恋的叙事模式?这既有女频网文市场和接受方面的影响,也有改编成本的原因——换言之,它是商业叙事和受众接受两个维度上得出的最大公约数。所以仙侠剧2.0时代的问题也随之凸显,虐恋化的通行叙事模式不仅会抹平IP原著中的丰富内涵,也会压缩女性角色的塑造空间。

  此种模式下,女主角通常以被拯救者、原地等待者、辅助者的形象出现,偏离了最初的“大女主”方向。即便是拥有个人追求的角色,如《仙剑4》中的韩菱纱,在遇到男主后便失去了独立人格意义,成为帮助、见证男主成长的辅助人物。女性角色翻身的关键也大都在于出生血统是否高贵,如《三生三世》中凡人素素成为太子夜华的妻子后,在天庭得不到承认,转世后元神以青丘上神白浅回归,便得众人跪拜。在人们呼吁建立多元价值观的今天,这样的创作已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的潮流渐渐位移。仙侠剧需要一部剧集,扫除往日颓唐,开启3.0时代。

  探索情感共同体:仙侠剧的国内进展与国际传播

  由九鹭非香同名网文改编的《与凤行》,角色的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采取了与此前仙侠剧全然不同的策略。

  最明显的是加强了女性角色的主动性。剧中展现了女主人公沈璃如何率兵守护灵界子民,面对男主人公从凡人到上古神的身份变化,她也直接道“我爱的是凡人行云,不管他此前是谁此后是谁”。这样的沈璃在事业上独当一面、爱情中人格完整,从而也将男性角色的性格从清冷、强大和霸道的固有套路中解脱了出来。

  男女设定的改变也让仙侠剧的两性关系有了全新可能。《与凤行》中强大的女将军可以和病弱凡人行止相爱。虽不能免俗要让行云拥有一重“世间唯一的上古神”的真实身份,但他面对感情时摇摆不定,“虚弱的人格”暴露无遗,最终沈璃葬身东海时,行止才甘愿忤逆天道,坦然面对自己的爱意。实力上,女将军与上古神旗鼓相当,在情感方面,也是女性引导男性成长。这样的改动呈现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男女双强”。除主角外,《与凤行》还塑造了金娘子和慕子淳这一对同样由女方主导的两性关系,可以看出创作者是有意在颠覆传统的两性情感模式。

  同时,《与凤行》还以“家国情怀”为故事主线,创作了沈璃为保护子民与魑魅对抗,原本不合的仙灵两界为守护众生携手同行等诸多情节。2023年的《仙剑4》虽然也有拯救苍生的戏码,遗憾的是,这些情节更像是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增加佐料。《仙剑4》大量篇幅在讲述男主云天河如何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景也是在修仙门派和各类秘境之中,全无苍生的踪影,又何谈拯救呢?

  《与凤行》继承了仙侠剧1.0时代的侠义精神和宏大叙事的优点,也避免了2.0时代过分强调虐恋和角色扁平的问题,展示了女性力量和平等的两性关系,并且传达出独立、自强、善良的正向价值观,这也是未来国产仙侠剧发展的新方向。不妨大胆预判,仙侠剧3.0时代将由此拉开帷幕。

  仙侠剧浮沉20年,故事从少年成长到轮回虐恋再到强调女性力量,这中间最能画出的其实是受众群落的文化和情绪价值变迁。通俗的、流行的文艺作品是强消费属性的产品,便需沉淀和折射大众情感的周期性变化浪潮,社会、社群特别是仙侠剧主要受众的思想、价值、情感与仙侠剧的生产、发展、传播正可谓互为成就。此外,仙侠剧的古装形式即其服化道成为愈来愈自信的中华审美风尚的又一聚焦,它着重体现了精品剧的外观表征并呼应着当下国风审美的流行,表里之间增进了仙侠剧的感染力和东方审美辨识度。

  浸润在这样仙侠包装下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传达也是传播中的“硬通货”。2018年播出的《香蜜沉沉烬如霜》在当时国内视频网站尚未开展海外业务时,就在YouTube上掀起了一阵reaction(反应)狂潮。《与凤行》更是在海内外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播出,韩国MOA网站还为主演赵丽颖设立了剧集专栏。

  有趣的是,仙侠剧不仅能打动东南亚、日韩等与我们地缘较近的观众,也能触及欧美观众的内心,这与中国网络文学和东方文化在欧美的热度也有关联。网络文学先在海外开辟市场,奠定了审美基础,随后以网文IP改编的仙侠剧再度进入,那些神秘独特的东方韵味成了海外爱好者们确认身份的暗号。近年来,影视剧产业高度发达的韩国也在尝试拍摄仙侠题材剧集,但效果极差。这也说明,仅靠技术无法复制中国仙侠剧的成功,仙侠文化内涵以及时代共情、故事共情才是关键。

  在此意义上,以仙侠作为独特文化和故事渠道,交流沟通世界范围内人类情感模式的共通性、共同体,用心制作国际级仙侠影视,依然是传播和审美上大有可为的当代文化拓进。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原标题:一种仙侠剧,人间晴雨表  当代情感观照下的仙侠叙事经纬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