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学批评要有“才胆识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文学批评要有“才胆识力”

来源:文艺报2024-01-24 09:31

  作者:吴中胜

  如何增强文学批评的有效性?什么样的文学批评才有穿透力?我认为,清代叶燮提出的“才胆识力”说,有助于我们思考这些问题。他在《原诗》中提出:“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具体说来,“才”指才思、艺术才华;“胆”指敢于独立思考、进行自由创造的胆识;“识”指对是非美丑的审美判断能力;“力”指笔力、表达能力。叶燮的“才胆识力”说,主要是就文学创作而言,但将之挪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却也十分贴切。实际上,“批评”也是一种“创作”,批评主体要具备真正的才、胆、识、力。

  一

  首先,批评家要有自己的见识和见解。才、胆、识、力四者,叶燮最重“识”,认为无“识”则“人云亦云,人否亦否”。叶燮认为,批评家有见识才会有判断,才能分清是非黑白,也才不会人云亦云。有“识”则“是非明”,“不但不随世人脚跟,并亦不随古人脚跟”。(《原诗》)中国文论史上,有许多有自己洞见的文论家,他们秉持自己的文论观点,敢于批评前人或同时代的观点,体现出特有的艺术鉴赏眼光和审美判断力,在中国文论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刘勰说:“见异唯知音耳。”(《文心雕龙·知音篇》)这个“异”可作“特异”之“异”解,也可作“异同”之“异”解。作为批评者,不仅要用自己专业的眼光看到作家作品的特异之处,还要看到与同行评论不一样的观点,挖掘出作品的独特价值。这一点尤其重要,这是一篇评论文字能否自立的重要质素。

  严羽是宋代特立独行的诗评家,其《沧浪诗话》剑锋所指,正是当时最盛行的江西派诗风。严羽一针见血地指出,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这直指江西诗派的要害。严羽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自称是江西诗派的“刽子手”(《答吴景仙书》)。南宋前中期,江西诗派风气主导诗坛,当时许多诗人都或多或少受其浸染,随波逐流者大有人在,所谓“一波才动万波随”。(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严羽却尖锐地指出江西诗派的不足,他有自己的“识”:诗有“别材”“别趣”,“非关书也”“非关理也”。他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都体现出一种独到的眼光。比如评论孟浩然和韩愈:“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学问方面,韩愈比孟浩然高深多了,但诗歌却不如孟浩然,可见,诗歌“非关书”“非关理”,关键要看“妙悟”。对于江西诗派的弊病,严羽以其卓识直捣黄龙,提出自己鲜明的诗歌主张。

  清代吴骞说:“昔人论诗话一家,非胸具良史才不易为。何则?其间商榷源流,扬扢风雅,如披沙简金,正须明眼者抉择之。”(《拜经楼诗话》)清代黄子云也说:“无所得于心而妄以告人者谓之欺己;有所得于心而不以告人者谓之私己。”(《野鸿诗的》)我们结合两人的话,即评论家只有“有所得于心”,才能具有“明眼”之识断,论者要有自己的见识,这样才能作出分辨和识断。

  二

  有了自己的识断,还要敢于放胆表达出来,所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这是有文胆的表现。没有文胆,笔墨畏缩,一肚子见识却怕见世人,这样的评论说不到点子上,也说不进读者的心里,不能出彩,也成不了气候。清代薛雪《一瓢诗话》有段妙论:

  “诗文无定价。一则眼力不齐,嗜好各别;一则阿私所好,爱而忘丑。或心知,或亲串,必将其声价逢人说项,极口揄扬。美则牵合归之;疵则宛转掩之。谈诗论文,开口便以其人为标准,他人纵有杰作,必索一瘢以诋之。后生立脚不定,无不被其所惑。吾辈定须竖起脊梁,撑开慧眼;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则魔群妖党,无所施其伎俩矣。”

  人在文坛江湖,评论者明知作家作品的缺点瑕疵,碍于各种世俗情面,不说为妙。要说也只说优点,至于不足则不说或轻描淡写,鲜见直入心源、有真知灼见的评论。评论者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学术胆识和学术勇气。这样的评论才是真刀真枪的文坛匕首,才能刮去文坛毒瘤。

  叶燮形象地描绘那些“笔墨不能自由”者的窘态:“中且馁而胆愈怯,欲言而不能言,或能言而不敢言,矜持于铢两尺矱之中,既思恐不合于古人,又恐贻讥于今人。如三日新妇,动恐失体;又如跛者登临,举恐失足。”又云:“易曰:独立不惧。此言其人;而其人之文当亦如是也。”(《原诗》)叶燮认为,我们为人为文都要“独立不惧”,这是道出了中国文论的真精神。

  对于文学批评而言,要尽量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初唐时期,“王杨卢骆”崭露头角,持守六朝旧习的“时流”们讥笑这些年轻人“轻薄为文”。到了盛唐,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对初唐四杰创作成就的充分肯定。

  刘勰说:“顺美匡恶,其来久矣。”(《文心雕龙·明诗篇》)“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文心雕龙·史传篇》)惩恶扬善、褒美贬丑从来就是中国文论的优良传统。总之,文学批评要大胆直言,不能违心说话,这样的文学批评才真正传承了中国文论的优良传统,也才能建构起当代生机勃勃的文论生态。

  三

  光有胆有识还不够,容易变成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见异而见异。文学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要有话语创新和学术创新,要建构起当代文学理论评论话语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被冯友兰称为“一大解放之时代”(《中国哲学史》),其标志即百家争鸣,诸子互“非”。如《墨子》批评儒家,有《非乐》《非命》《非儒》。《荀子》有《非十二子篇》,认为其他各家都是“邪说”“奸言”。《韩非子》主法家,认为其他学术皆为社会蠹虫。各家各派“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汉书·艺文志》)诸子互“非”,也相互启发。百家争鸣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理性品格,奠定了中国学术的思辨精神。这种理性品格和思辨精神值得当代文论家、批评家发扬光大。

  刘勰为什么能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首先他有学术胆识:“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文心雕龙·序志篇》)他大胆指摘前人的不足,认为此前的文学评论有的“密而不周”,有的“辩而无当”,有的“华而疏略”,有的“巧而碎乱”,有的“精而少巧”,有的“浅而寡要”,总之,都是“未足立家”的。(《文心雕龙·序志篇》)刘勰当然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他指出别人的不足,是为了避免自己走老路,要进行学术“立家”。《文心雕龙》50篇,有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是中国文论史上当之无愧的自成一体的文论巨著。

  叶燮说:“立言者,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原诗》)有穿透力的文学批评,要有自己的识断,能推心置腹说真话,理论建构自成一家。(吴中胜)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