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峥嵘
《生命的礼物》欧文·亚隆、玛丽莲·亚隆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生命的礼物》,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死亡倒计时之书、一对夫妻公开地面对死亡以及幸存配偶记录随后的心理体验的书,是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夫妇献给彼此的最后的礼物,是对爱人最后的深情告白,也是对大众的一场温柔的死亡教育。他们以真挚的记录和觉察,揭示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意义,为同样受苦的人们带来一丝丝安慰。
2019年,相爱了73年、结婚65年的亚隆夫妇被告知,妻子玛丽莲患上了不治之症。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夫妻俩像往常一样一起散步。玛丽莲说:“我心里有一本书,我们应该一起写,我想记录我们面前的艰难日子,也许我们的实验,对别的其中一人面临致命疾病的夫妇会有些用处。”欧文·亚隆回答说:“亲爱的,这是一个好主意,你应该投入其中。联合项目的想法很诱人,但如你所知,我已经开始写一本故事书了。”玛丽莲说:“不不不,你不要写那本书,你和我一起写这本,你会写你的章节,我会写我的章节,我们交替着来,这本书跟任何别的书都不一样,因为它需要两个头脑,而不是一个,是一对结婚65年的夫妇的反思,一对走在通往最终的死亡道路上,非常幸运的彼此拥有的夫妇。”欧文·亚隆同意了。他们交替撰写章节,分别讲述对疾病以及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反应。
他们俩常常在院子里牵着手、挨着对方、回忆往昔岁月,细数他们走过的地方,沉浸在美好的往日时光里。玛丽莲牵着欧文的手说:“此生我无怨无悔。”欧文·亚隆也是这样想的。他们俩在深入的交谈中,都深感这一生活得充实而无畏,因为他们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去探索未知的机会,而今几乎了无牵挂。
玛丽莲承受着化疗的痛苦,消耗了她的精力,常常需要睡很长的时间。欧文·亚隆则思考着那些被死亡恐惧淹没的病人,以及那些直视死亡的哲学家。
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深深地认识到,彼此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极其宝贵,写作是为了理解彼此的存在,帮助自己走向生命的尽头。在玛丽莲患病后期不能写作,欧文一个人继续写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直至完成。写作让玛丽莲能更平静地面对最后的时光,写作也让欧文·亚隆能够在妻子玛丽莲离世后幸存下来。
这本书虽然是亚隆夫妇个人经验的产物,但依然可视为有关临终关注的对话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从家人和朋友处找到情感的支持,尽量没有痛苦地死去,但即使拥有医疗和社会福利的优势,也无法免受即将到来的死亡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为了活下去,我们愿意承受多少、我们怎样才能尽可能无痛地度过,我们余下的生命该怎样度过、怎么才能优雅地把这个世界留给下一代呢?这些问题书中都有思考,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真诚地袒露,也会让读者深受启发。
作为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隆早就思考过死亡的种种问题,他说:“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在与死亡密不可分,有生就有死,有自由就有恐惧,有成长就有分离。”但是理性的理解不能代替感性的体验,欧文虽然早有准备,依然没有想到悲痛是如此巨大。在妻子过世之后,欧文一直把妻子的照片朝向墙壁放着,因为如果他直接看到照片上的妻子的眼睛,就会悲伤流泪。欧文·亚隆明白,他们俩从少年时期就一直深爱,怎么可能不悲伤,这悲伤正是因为爱所付出的代价。直到4个月之后,触景生情的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一天中有几分钟,他可以把妻子的照片转过来,凝视着妻子的眼睛,痛苦减轻了,爱的暖意又充满了全身。他再次感受到,这携手共度的一生是何等的幸运。
欧文·亚隆最后写道:“我很确定自己在接近生命的尽头,然而奇怪的是,对死亡我很少感到焦虑,内心异常的平静。现在每当我想起死亡,要和玛丽莲会合的想法就会抚慰我。”一个科学家却从和死去的妻子会合的想法里获得的安慰,这难道不奇怪吗?欧文·亚隆说:“我们每个人都害怕死亡,应该找到一种方法来应付这种恐惧。”如果能从不是那么科学的想法中得到安慰,也未尝不可。玛丽莲生前曾一再宽慰欧文·亚隆说:“一个对自己的生命毫无遗憾的87岁老妇人的死不是悲剧。”欧文·亚隆写下了这个信念——“你活得越充实,死得越坦然。”他们这一生,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帮助了无数的人,他们的故事也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那些读过他们的作品的人心中。(李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