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涉过愤怒的海》: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涉过愤怒的海》: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12-06 16:13

  作者:韩贵东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三毛在《如果有来生》里刻画了一种极其富有未来诗学想象的假定性美好。只不过现实的骨感远远超越人们的内在想象力与生命感知力,以至于电影成为诠释善恶的一面镜子。确切地说,曹保平执导的电影《涉过愤怒的海》正是这样一部切开现实剖面,并极尽流露出人性蛮荒的现实主义力作。电影犹如一把利刃砍向了“爱之关怀”的暴力谎言,刺穿了原生家庭钩织的“救赎之网”,也在二元对立的人性矛盾挣扎中,上演了一出充满家庭伦理纠葛的情感追逐大戏。不过,令人窒息的也恰恰在此,散场后电影院里充满了无声的呐喊与无力地挥舞,而这些似乎已经跃过屏幕,达成了戏里戏外“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互文映照关系,仿佛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曾多次谈及对“爱之权利的捍卫”。甚至,巴迪欧明确提出了“爱是一种真理的建构”。尽管,从现实的层面而言,我们不得不在动荡的生命体验中,直面狼奔豕突的生活常态,爱的凋亡已然成为某种可能,不过,这并未阻挡人类凭借“命运共同体”的勇气捍卫爱。正如巴迪欧所阐释的那般,“爱”所代表以及被赋予的内涵来自“二的超越”,即爱不是“一”这个层面的占有与支配,更多时候应当是理解差异性后的共同生活创设。在这个意义上,《涉过愤怒的海》披露了一种有关“爱的暴力”的关怀结构。黄渤饰演的父亲老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抗争者形象”。从表面看,他的生活、教育、家庭乃至于父爱的一切都无法摆脱个体生命的自我挣扎,他出海捕鱼不仅需要与恶劣天气相争,还要拼尽全力地护住仅有的求生之本。老金的形象像极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只不过与圣地亚哥自我抗争、勇敢不屈的精神有所不同,老金拼搏的这一切最终成为了有关“爱的暴力”的输出口,而正是这种与天地相斗,与人情相搏的人生际遇,使得老金在寻找女儿死亡真相的过程中,为观众带来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颤。荧幕面前是一个傲慢、无助但却饱含不解与自我怀疑的父亲形象,但老金本身就是一只囚困于传统道德牢笼的困兽,带着先天性的镣铐,当然无法自由起舞。在东亚家庭的世俗眼光中,很难说老金的父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之关怀”,但这种所谓的爱被填充进了一种“虎父”式的压迫与绝望。实际上,对于女儿娜娜来说,这种充满暴力轮廓的爱,造就了其自童年至人生成长每个阶段过程中难以弥合的伤痕。在日本语言学校,娜娜无法真正说出那句饱含双向情感表达的“我爱你”,因此,爱的暴力成为压垮娜娜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物的悲情恰恰在这层暴力化的呵护中被彻底释放。

  “幸运的人,童年能够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某种程度上,《涉过愤怒的海》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它是对原生家庭症候的问诊和复盘。这当然与老晃同名小说的改编有关,自然也凝聚了曹保平一以贯之的“灼心”态度。观众在电影中能够看到许多现实事故的影子,而正如老晃的创作灵感那般,其试图通过一个家庭故事的真相追问一个时代或社会背后的成长隐疾。无论是早些年的《烈日灼心》《追凶者也》,亦或《狗十三》《涉过愤怒的海》等,曹保平始终保持自身对时代冷峻旁观者的角色,进而让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陷入一种绝望的十字路口,在挣扎与呼喊的选择中决定只身前往的“林中路”,而这也构成了电影中对原生家庭所谓“救赎之网”的怀疑。毫无疑问,电影对于娜娜自戕式的死亡刻画与苗苗叛逆性的生活勾勒,彻底撕开了原生家庭“我是为你好”式的训诫与救赎遮羞布。真正令观众灼心的并非两个孩子漫无目地寻求爱的庇佑的多重选择,而是他们深陷于原生家庭的痛楚。于老金而言,在异国他乡的愤怒奔波或许是对女儿死亡真相的寻求,亦或是其父爱的升华,但这也暴露出了其“为父当父”的原生家庭之困,电影结尾中老金面对女儿案件调查警官的好言相劝,却陷入了无力的回忆中,似乎他从未了解过女儿娜娜的一切,壁橱里画满的“太阳”更是在铁锤之下成为戏里戏外意难平的隐喻符号。说到底,苗苗和娜娜一样有着悲剧化的原生家庭成长轨迹。即便,苗苗出生在富裕的环境,有溺爱自己以至于可以包办一切的母亲,但他们都在遭受“以爱之名”的救赎与关怀,也因此终结于无法破局的原生家庭之困。曹保平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本就属于真实生活的关键字眼,并在富有冲击性的视听调度中,达成了对原生家庭巨大穹顶之下人性晦暗、阶级差异与亲情创伤等诸多主题的叩问,阐释了一种超越普适性意义价值的道德情感追索。

  “众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众人看不穿”,电影中尽显疯狂的父亲老金与护子心切的母亲景岚,充满愤恨的生父李烈等等,他们都是这个巨大社会生产机器中“疯癫”化的零部件。与其说,《涉过愤怒的海》聚焦了原生家庭的善恶,倒不如从家庭伦理的观念演进中寻得某种安慰与答案。正如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

  所提及的“圆形监狱”一般,似乎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处在被动监视的牢笼之中,无法挣脱,也无从挣脱。因此,身处在原生家庭泥沼中的娜娜与苗苗都不得不面对伦理之善的困乏与缺失。质言之,即“道德向善”的理念已被抛掷在生活之外,成为粉饰人物内心情绪的涂层。“夫妇之爱,人伦之首”,面对儒家文化思想建构的伦理秩序,景岚和丈夫李烈的情感早已风雨飘摇,而老金与妻子之间的仇恨更是成为其永久的遗憾,这也道出了女儿娜娜作为老金婚姻抗争胜利果实的悲剧性。不难看出,家庭情感的破碎是伦理动荡的关键,而无法到达的善也必然成为娜娜与苗苗、老金与景岚两个家庭的伦理之殇。因此,在家庭伦理视域中,电影已经将故事意旨抛向了更远处,娜娜身上的十七刀几乎每一刀都指向了父权暴虐者的道德之恶与伦理之痛,以至于黄渤在映后总结老金这一人物形象时说道,“娜娜中的十七刀,第一刀是老金捅的”。实际上,无论是老金的家庭也好,景岚的婚姻也罢,他们几乎都是东亚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殉道者。唯一不同的就是前者表现出感性而愤怒的父爱,后者呈现理性而跋扈的母爱,但这两者却都让观众不寒而栗,充满恐惧。这种断裂的家庭伦理关系本质上已经被抽离了“善”,有的只能是一代代的因果轮回与恶性循环。因此,如何重构向善的家庭伦理关系,是电影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情感体认的关键。

  “一束光照进铁塔,铁塔内肮脏龌龊被显现,于是,这束光便有了罪。”人性最大的幽微之处恰恰是因为无法具体地考究与衡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为人性下定义,准确地说,人性的落脚处应当是寻找光或者说抵达善。从这个层面而言,电影仍然向观众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即如何在人生的旷野中高举属于爱的火把?人们怀疑爱的同时,也需要大胆地肯定爱,这才是跨越愤怒的海洋、走向道德之善的关键。

  (作者系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审评审,第5/7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评审团成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