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雷震宇
本届雨果奖颁奖刚刚过去一个月,关于最佳短中篇小说奖得主、本土作家海漄的《时空画师》的一些锐评与质疑之声开始陆续在网上出现,发表该作品的杂志《银河边缘》第九期豆瓣评分跌至5.5分。那么,《时空画师》到底优劣如何?对于科幻写作热,我们又该怎样去评判呢?
“科幻”二字的品控该做什么
评价一本科幻小说好坏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主题、科幻概念构建、故事性和写作。主题和科幻概念构建着重考察的是“科幻”二字,故事性和写作则着重考察“小说”二字。短篇小说受限于篇幅,能做到在两个方面以上比较突出就可称得上优秀,而长篇作品则必须在三个方面以上做到突出。
立意高远的主题可引发读者对人性、人类社会和宇宙的思考。以大家较为熟悉的《三体》为例,《三体》表达的主题是人类对宇宙法则的反抗,主题宏大,发人深省。那么,《时空画师》用双线叙事去书写一段令人唏嘘的绘画往事,想表达的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以王希孟所代表的古代士人为国为民请命的精神气节。士大夫精神是我们独有的文化,以科幻为载体来写士大夫精神是《时空画师》这部作品的独到之处。但该主题目前的呈现与科幻联结不够,甚至可以说只是借用了科幻这一外壳,因此主题方面只能算勉强合格。
科幻概念构建包含了科幻原理的阐述和具体呈现,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的核心。一个好的科幻概念设定要有与众不同之处,能让读者耳目一新;对科幻原理的阐述要逻辑自洽,令人信服;对科幻奇观的描绘要能做到栩栩如生,展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时空画师》的核心设定显然是“高维空间”,这个概念在科幻小说中并不新奇。以《三体死神永生》的引子《魔法师之死》为例,它讲述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防战中的一件奇事,可被看作是一部讲述“四维空间”概念的科幻短篇之作,之后的情节展开有从四维空间里观察“蓝色空间”号飞船的详细描写。
反观《时空画师》,却未对“高维空间”给出详细的科学阐释:王希孟是如何与高维空间建立联系的?作者只在小说开头时提及他幼时患离魂之症,后借王希孟之口说“离魂正是我洞悉色彩、光影,乃至穿越空间的秘诀,它不是病,而是上天赋予我的异能……进入离魂状态相当于意识跨入另一个高维空间”。有什么契机使得少年的魂魄在开头突然在故宫出现吗?这种类似于“时空旅行”的异能,只是为了出现而出现吗?小说如能对王希孟如何患上离魂症展开合理的科学幻想,对离魂症的能力呈现展开更有想象力的描写,又或是把两条线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其更抓人更直指人心的深刻意义,让王希孟在现代也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都有可能让小说摆脱外国人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使作品增色不少。
再以特德·姜的科幻短篇《你一生的故事》为例。故事讲述一位语言学家,为与降临到地球的“七肢桶”外星人交流,开始学习七肢桶语。作者不仅建构起了七肢桶语的核心科幻概念,还描述了七肢桶语的发音、文字、语法,乃至语言对思维方式的改变,以独一无二的科幻概念和详尽缜密的描述征服读者,摘得1998年的星云奖。2016年的电影《降临》就是据此改编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时空画师》对“高维空间”展现出的科幻奇观是怎么呈现的。故宫保安老李对鬼影的描述是“从那黑影的形状来看,它像是一具骷髅,活的骷髅”。文物修复师陈雯看到的鬼影是“在古画上跑动的小人”“小人的精细程度更是达到了媲美外科解剖图的程度”。周宁被鬼影附身后,看到“面前的医生,不知什么时候竟化作了一具活动的3D人体模型。他的皮肤就像一层透明的塑料纸,包裹着肌肉和骨骼……”在科幻概念构造方面,《时空画师》的核心创意既不新也不奇,对科学原理与科幻奇观的描绘过于平平无奇,可以说是它最大的短板。
“仰望星空”得在故事与写作上经得起推敲
科幻故事讲得好不好,一是看情节,二看人物。
《时空画师》的故事采取了当代和北宋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故事从故宫一位守夜人老李深夜看到骷髅鬼影开始,警官周宁接到报警后负责调查鬼影事件,结果自己反倒被鬼影上身,出了交通意外。在昏迷的日子里,故宫文物修复师陈雯为周宁录制故宫地库VCR,拜托医生在周宁颅内播放。后因VCR中的一幅故宫的《千里江山图》,周宁的意识与“鬼影”相见,一起回到了北宋政和年间,看到了少年天才王希孟的作画过程,也见识了王希孟的“离魂”之术。此“鬼影”即是王希孟的魂魄,它在离魂之时,不仅能挣脱空间的束缚,连时间的界限都能一并打破,因此少年才可身居宫内而画出从未见过的大好河山。一次离魂时,他无意窥见了十余年后北宋覆灭的惨象。他将惨象画出,并直言进谏,最终被皇帝斩首,年十八,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作者对王希孟、太师和皇帝的人物塑造相对丰满,可以看到王希孟从一个傀儡到冒死为民请命的士大夫的成长弧光。而当代这条线,开始的悬念设置也还不错,遗憾的是在周宁见到王希孟后,情节线的矛盾冲突便荡然无存。周宁听完王希孟的故事后从昏迷中苏醒,故事就此结束,看得人莫名其妙。同时,现代线的人物给人的感觉是扁平的。比如陈雯,只交待出她是故宫文物修复师(估计作者是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她和周宁妻子在周宁床前聊往事这段感觉既不科幻也不浪漫。警官周宁在调查鬼影案时非常快地接受了这“鬼影”是超现实因素的事实,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这些人似乎都只是为了带出北宋那条线的工具人一般。
再来看写作。这不仅指文笔是否优美,而是考验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对外部世界的描写是否能把读者代入情境。《时空画师》在引子部分对故宫雷雨夜的描写还不错,但在之后的行文中,作者大量使用交代性叙述,多处“说明而非描述”的段落,使小说缺少了文学技术含量,也缺失了对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如周宁被鬼影附身的一刻,是一段交代性叙述,“因此,当这晚再次遇见鬼影,并与它捉迷藏似地追逐了好一阵之后,周宁终于爆发了。眼看着他即将再次没入墙面,周宁抢先一步,试图阻止其逃脱。这本是他情急之下的条件反射,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效果,鬼影很快便消失不见了”。
鬼影的展现,本该是把平铺直叙化作悬念惊悚的良机,可惜的是作者没进行文学化的处理,没环境描述,没气氛烘托,周宁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全无,让鬼影的诡异感大打折扣。涉及《千里江山图》的情况,也只罗列和粘贴素材,对古今主人公的身份经历,也全部采用说明阐释。《时空画师》在写作上缺乏能引起共鸣、让读者回味无穷的描述,这也是小说被最多诟病的地方。无怪乎网上有评论说作者是个不错的科普自媒体作者,而不是位合格的科幻小说家。
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雨果奖的评选机制。雨果奖是为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由世界科幻协会所颁发的奖项。目前,雨果奖的评选机制是由协会的注册会员对候选作品进行投票。想要成为协会会员,需在网上支付50美元的注册费。所以,雨果奖是由会员制读者票选出来的,而不是由科幻界的专业评委选举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很显然,《时空画师》的获奖又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幻的关注。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时空画师》不能代表中国科幻写作的最高水准。作者海漄的生活带给普通人的启迪倒是比文本本身更值得玩味。他是深圳的一个银行打工人,因为热爱科幻,在工作之余进行写作。他在颁奖典礼上说:“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人的一天除了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眠,剩下的八小时,也许最终定义了我们是谁。海漄利用这个时间段向内探索,使自己认识了自己是谁,不至于在信息的洪流中丢了自我。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也许不必用审视专业作家的“鹰眼”来审视这样一位拥有热爱的人。期待雨果奖的新得主海漄能在写作的路上继续“仰望星空”,继续深耕推敲科幻的奥义。
(作者为青年科幻小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