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她画的并非肖像,而是身心自洽的自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她画的并非肖像,而是身心自洽的自己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11-03 08:56

  作者:余木匀

  如果提到身体,我们会想到什么?在二元论的观点中,人由肉体和灵魂组成。长久以来,身体似乎只是培育精神的器皿,我们总在追求高于身体、不局限于身体的精神上的超脱。譬如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看来,灵魂恒久不灭,身体只是必将衰老,阻碍灵魂前进的肉体。及至17世纪,在笛卡尔的哲学观中,身体更是成为不确定性的来源。这位哲学家曾下结论道:“在肉体的概念里不包含任何精神性的东西,在精神的概念里也不包含任何肉体的东西。”如此一来,在精神与肉体的地位之争中,肉体依然处于被忽视的劣势地位。直到两次世界大战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念,超前发展的科技和天翻地覆的战争与变革,让哲学家和艺术家们重新开始思考肉体与精神的关系。

  玛丽亚·拉斯尼格,《有头脑的女士》,约1990–1999,布面油彩,125×100 cm。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由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提供

  玛丽亚·拉斯尼格,《火星来客》,约1986–1999,布面油彩,100×85 cm。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摄影:霍里特·奥斯特,2023。私人收藏,维也纳

  灵敏的感官 灵敏的身体

  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进行中的展览“玛丽亚·拉斯尼格:火星来客”,便以玛丽亚·拉斯尼格这位女性艺术家创作开启新视角,展示了这位艺术家多年来关于身体与自我和感官的探索。艺术家以自己身体作为实验场与探索地,展现了内在感官与肉体的延展以及在社会规训下,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主张权与父权压制之间的矛盾。

  身体,是我们独一无二的精神依存之所在;感官,则是我们用来理解和记录世界的重要途径。每一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需要靠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靠手指去抚摸和触碰,用皮肤感受温度与湿度。人依赖五官去感知,形成经验,进而认识和理解整个世界。其中微妙又独特的个人感受也塑造了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习惯和思维模式。在玛丽亚·拉斯尼格的作品中,身体变成了实验的舞台:向外看,身体是与世界沟通的途径;向内看,身体承载了隐秘的内心世界的显现功能。关于身体作为一种表达载体的探索,这位女艺术家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到达了许多人无法到达的深度。

  玛丽亚·拉斯尼格的敏锐来自同时兼为女性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拉斯尼格画中的身体多数以扭曲、变形的形式示人,身体仿佛一团被压力和无形的空间挤压而成的软性雕塑。这样的身体失去了内在骨骼的支撑,转变为受力便会发生形变的团块,对外界的压迫与拉伸不断产生反应,最终变成了这样的形状。在粉色与浅黄的色调中,拉斯尼格仔细描绘着这些颜色好似食虫植物的鲜亮身体。在她探究而不失戏谑感的表达中,身体脱离了传统语境中那沉重的、不被待见的地位,转而与精神站在同一高度上。玛丽亚·拉斯尼格笔下的身体,是擅长感知,会敏锐地给出反应的感受器。当然,这也与艺术家自身极其灵敏的感受力脱不开关系。

  双重自画像的探索

  玛丽亚·拉斯尼格1919年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城,在一战那跌宕的氛围中长大后,二战期间,她去到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1949年,拉斯尼格绘制了她第一幅“身体意识”油画,之后便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50年代,她拿到奖学金后去往巴黎,在那里结识了诗人保罗·策兰和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的安雷·布勒东。那是一个抽象主义盛行的时代,但拉斯尼格并没有沿着抽象的道路走下去,而是坚持她的具象画法,这种做法也让她自己心生疑惑。之后拉斯尼格去到巴黎,辗转又来到纽约,在更加前卫和时髦的做派中,她最后又选择回到维也纳。

  这种跌宕的经历,以及人在这动荡的时代波涛中的处境,无疑都激发了拉斯尼格的思考。她绘制了一系列肖像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被称作“二重存在”的双重自画像。正如展览介绍中所说:“玛丽亚·拉斯尼格的大量作品时而呈现出多重、分裂的自我描绘形式,这些不同的形象有时在画面上相互分离、面对彼此。二重性的主题很早便出现在拉斯尼格的创作之中。她在上世纪40年代的笔记中说‘两种存在的方式:无畏地探索自然,但同时寻找超自然的元素(毕竟,超自然就在我心中)。’这种结合外在表现与内心体验的尝试也成为定义拉斯尼格艺术的标志性特点。”

  不仅是对于自我的内在与外在的探索,拉斯尼格还绘制了一系列自己与动物并置的肖像。这也是她的“二重肖像”系列作品。动物在画面中被赋予了灵性:它们并非是低于人类的生物,而是拥有自己的灵魂。拉斯尼格笔下的动物会让我们联想到魔法世界里属于每个人的守护神,又像是野生的小精灵,与每个人的内在灵性连通。

  与精神相通的身体

  玛丽亚·拉斯尼格曾如此说:“我在特定的位置上画画:例如,坐着,靠在一只手臂上,你会感觉到你的肩胛骨;但是,就手臂本身而言,只有它的上部,即手掌,就像手杖的手柄一样。”

  身体在她的绘画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与身体有关。即便她的自画像,也并非在着重刻画传统意义上作为人的可识别身份象征的面部,更多是在描绘身体。在她的作品中,人物面目特征总是模糊的,身体是内部感受的外在表征。我们靠内在的感官去理解和接受世界。这种感性的身体观在同时期的其他画家中也是一股清流。

  也许我们从同样注重描绘刻画身体的培根那里看到的是被社会规训改造、扭曲和囚禁的不停地受苦的肉体,每一具身体都是一座囚场。而在玛丽亚·拉斯尼格所描绘的身体上,我们发现了另一种可能性:身体也可以是精神栖息的家园,是流动又具有可塑性的,我们的主观感受与身体连通,因此令它生发出千百种面貌。拉斯尼格描绘的是一个灵动的世界,在那里身体是通透的,是充盈着神秘的内在感知的能量场。这是另一种思考下的身体观。

  自画像这个题材是画家对于自我探索与认知的直观表现,就像安迪·沃霍尔那样,拉斯尼格也坚持不懈地绘制着自己的自画像。比起普遍以为的“艺术家自恋情结”,自画像更像是对于不同阶段的自己的一次小结,是从主观到客观方面皆有的内在审视和外在调停。在疾病和死亡阴影的笼罩下,安迪·沃霍尔把自己睁大双眼、流露恐惧的照片用丝网版印在画面上。在晚年时同样需要面对这个问题的玛丽亚·拉斯尼格则心态平和地画下一幅自画像《很快,我将身处云层之上》。这幅作品明快活泼,很难让人将它的形式与实际内涵联系起来。但作品蕴含了艺术家一生的思考:何为人,人为何而存在。在这丰富的感受里,我们就像艺术家所描绘的那样,不再被沉重感束缚。当身心都自洽如一时,相信每个人都能抵达一个新阶段。(余木匀)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