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动画电影“全龄化”进阶之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中国动画电影“全龄化”进阶之路

来源:解放日报2023-06-01 10:08

  作者:龚金平

  ■在突破了传统文化的题材范围,超越了低幼化的审美情趣,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向“全龄化”的目标前进

  ■中国动画电影要完成“成人式”,仍需在叙述方式、情节结构、主题定位等方面向优秀的情节剧靠拢,通过高水平的影像制作质量、精彩的故事、真实可信的人物、令人回味的细节来吸引不同的观众

  一

  与真人故事片相比,动画电影在人物造型、动作设计、环境呈现等方面可能不够逼真和细腻,但它的优势在于拥有无限广阔的想象力和自由度。因此,动画电影较少以还原历史或表现现实为艺术创作目标,更多是致力于通过夸张的造型和动作、奇谲的空间环境、神奇的人物经历,完成恣意奔放的影像书写。这就不奇怪,动画电影一度与儿童电影混为一谈。

  其实,动画电影与真人故事片的区别,在于创作手段和方式不一样(用手绘、电脑或其他媒介来创造艺术世界),并没有规定动画电影的接受对象一定是儿童,更没有限定其题材范围。不过,纵观中国此前的动画电影,一度过分追求“儿童情趣”,甚至为了迎合儿童的理解能力、欣赏习惯和接受水平,不少动画电影情节简单、人物扁平、主题单纯。相对于制作水平的落后,这种对接受对象、功能定位的狭隘理解,更是制约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动画电影的题材来源主要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改编观念也比较正统,满足于用动画的方式还原故事的原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灿烂文明历史的国家来说,动画电影的素材可谓取之不尽,但如果一直流连于“历史”和“民间”,则多少有点故步自封、自我设限的意味。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的中国动画电影有了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改编策略,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时,也不再拘泥于原作的人物形象定位、情节框架、主题表达,而是进行了更富个性和创造性的再创作。

  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就没有讲述威武勇猛的孙悟空与各路妖魔鬼怪交手的经历,而是设定了一个没有法力的孙悟空,让他在情感与良知的感召下,用勇气、信心与毅力去战胜自己、战胜强敌。《大圣归来》对于《西游记》是一种颠覆性的改编,这种颠覆性甚至直观地体现在孙悟空的造型上。影片中的孙悟空,没有那种自由洒脱又活泼灵动的特点,而是长着一张马脸,面容愁苦,神情疲惫,显得心事重重,分明是一个受过生活打击后一蹶不振的中年人。

  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降世》)中哪吒的造型极为前卫。他不是1979年《哪吒闹海》中那种脸型硬朗、眼神刚毅、简洁利落的形象,而是眼睛大得过分,梳着丸子头,留着齐刘海,眉间还有一个封印,行为有些顽劣,举手投足之间又有一种“痞痞的萌味”。可见,《魔童降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更时尚的方式阐释了“经典形象”:不再是刚直坚毅得令人仰视,而是在“可爱”“萌”中注入了个性飞扬、桀骜不驯的气息。

  这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不再画地为牢般只为儿童奉上娱乐大餐,也不甘心照搬原作的情节内容,而是努力开疆拓土,创作“全龄化”甚至“成人化”的动画电影。

  二

  影片《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年),与哪吒的故事只有牵强和微弱的联系,已经是一部全新的电影,其背景、人物造型、思维方式都很现代。影片的观众定位是年轻人,而且是时尚新潮的年轻人。影片富有青春气息,男性人物的造型俊朗飘逸,女性人物形象时尚性感。影片兼具热血阳刚、柔情万种的气质,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传说“明”通款曲,正代表了“新国潮”的文化特点。

  更重要的是,近年的中国动画电影不仅鼓励创造性的改编,还努力在影片中融入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感的思想内涵,努力使影片能够与成年观众产生深层次的对话,彰显了创作者对于现实的人文关怀和独特思考。《魔童降世》虽然是一部动画片,但也是一则“成人寓言”。成年观众从中看到了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深刻影响,一个人如何因性格的偏执或豁达而走上不同的人生境界……影片《向着明亮那方》(2021年)飘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七个短片的片头都有一首儿歌,讲述的都是“我和我的童年”,但它们实际上是成年人视角对童年的一次怀旧。在这些短片中,我们看到了温暖的人情,市井间的烟火气,还有亲人间的羁绊与情愫。几个优秀的短片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深情关注,也有人生的诸多况味流淌其间,如人在意外和苦难中的坚强、老人面对孤独时的达观与释然、一个孩子眼中外婆的宽容与无助、普通劳动者身处生活挤压中的乐观心态……

  从刻板印象出发,我们会认为动画电影的题材天然适合表现带有神奇想象力的内容,但是,近年的中国动画电影也开始青睐现实题材,借动画的形式来完成对现实的直接观照。如影片《雄狮少年》(2021年)通过逼真的三维动画,为观众呈现了高度仿真的现实世界。主人公留守少年阿娟困窘的家世和处境、他在广东艰辛打工的情节,因真实而令人动容。这都是中国动画电影在画风、题材上的重要突破。影片还巧妙地将中国传统习俗与励志故事进行结合,在带有热血斗志和诙谐幽默的氛围中,向观众讲述了一个“草台班子”的逆袭神话,进而激励每一个平凡的个体,有勇气去面对人生的低潮与逆境。

  同时,中国近年的动画电影在画风上没有一味地追求精致、繁复和逼真,而是有意识地将画风与题材、主题相结合,既突破了以往画风简单和平面化的窠臼,又使画面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影片的情绪表达和主题建构。如影片《大护法》(2017年)是比较拙朴的二维动画,但许多画面有水粉画和国画的层次感与意境,地洞里的画面像版画和装饰画,以粗粝和诡谲的氛围完成了“造境”之功能。影片《深海》(2023年)的画面又有一种油画般的质感,经常出现大块面积高饱和度的暖色和冷色,生动地描摹了抑郁症患者头脑中的世界,这个世界立体、驳杂、混沌,且因为非理性的情绪起伏,这些色彩常常处于一种流动和变化的状态中。影片不仅体现了一种更为现代和开放的艺术观念,对于抑郁症群体的关注和关怀也令观众感动。

  三

  在以往的中国动画电影中,我们对于民族特色有一种刻板印象,似乎只有那些民族性的仪式、礼俗、意象、色彩、服饰、音乐等才是民族化的标签。最近的中国动画电影则将民族化的伦理观念和思维方式也视为对“民族化”的深刻诠释。

  影片《姜子牙》(2020年)中,姜子牙与师尊有一场对话,那是关于一人与苍生的关系,同时也是关于神性与人性的讨论。在姜子牙看来,如果“神”的使命宏大到要抹杀个体的感受,要灭绝更能体现人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凡心动念,他情愿做凡人。但对于师尊来说,神要有更为博大的胸怀,要懂得在大局与细节处进行取舍。两人的观点无所谓对错,却显示出一种颇有深度的人生思考,并在一种现代性的视野下观照了中国文化中“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影片《昨日青空》(2018年)讲述了一个有中国特色、清新唯美的青春故事。影片中的几个高三学生,面临着父母的期望与个人的爱好、人生选择之间的冲突,同时又因高考的压力和人生的迷茫而对爱情欲言又止。影片关于青春、爱情、友情的书写,虽然具有超越国别的普遍性,但青春期个体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对于孩子的人生规划,又明显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在突破了传统文化的题材范围,超越了低幼化的审美情趣,不满足于道德教化的主题追求之后,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向“全龄化”的目标前进。这时,优秀的动画电影应该是“老少皆宜”的。对于儿童观众来说,他们仍然能够沉醉于奇幻的想象力和灵动的情节、可爱的人物造型之中,甚至也能从感性的层面领悟影片所传达的价值取向;对于成年观众来说,他们能在影片中得到许多人生体悟和自我反思,如关于梦想的力量,关于人的成长,对现代社会的隐喻式书写,关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寓言化表达,等等。这时,我们才能说中国动画电影抵达了“出于幻域,顿入人间”的艺术境界。

  曾经,《铁扇公主》(1941年)、《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上下集)、《哪吒闹海》(1979年)等中国动画电影令世界惊艳。这些影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了观众的好评,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独步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当前,中国动画电影要完成“成人式”,仍需在叙述方式、情节结构、主题定位等方面向优秀的情节剧靠拢,通过高水平的影像制作质量、精彩的故事、真实可信的人物、令人回味的细节来吸引不同的观众。

  (作者系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