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中国节·元宵】藏在宋词里的元宵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网络中国节·元宵】藏在宋词里的元宵节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2-04 09:00

  作者:韩 伟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元夕,有人称之为我国古代的“狂欢节”。它不像春节,更多的是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也不像清明、中秋,充满了相思怀念的哀愁。元宵节的欢乐更为纯粹,甚至带有迷狂的色彩。

  元宵节据说起源于西汉祭祀太一神活动,朱弁《曲洧旧闻》就记载:“上元张灯,自唐时沿袭汉武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进入隋唐以后,这一民间性的节日逐渐提升到国家节日的高度,特别是唐中宗、睿宗、玄宗三朝,对元宵节情有独钟,《朝野佥载》就描述了当时的盛况:“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到了宋代,元宵节的狂欢意味达到鼎盛,从至尊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大贾到走卒贩夫,无不沉浸其中,恣意游乐。而这些在宋词里得到了充分展现。据有学者统计,《全宋词》中节序词共计1400多首,元宵词位居首位,多达330首。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元宵节在当时的风靡。

  家家帘幕人归晚:恣肆的万众狂欢

  元宵节的狂欢,基本是万众参与,热情如火,皇帝也不例外。唐中宗为了享受观灯之乐,竟然微服出宫,混迹于百姓间,而且还把数千宫女也放出宫,结果竟有不少宫女借机逃跑。到了北宋,帝王参与的热情依旧不减,吴自牧《梦粱录·元宵》记载:“上御宣德楼观灯,有牌曰‘宣和与民同乐’。万姓观瞻,皆称万岁。”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记载更为详细:“至二鼓,上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鳌山,擎辇者皆倒行以便观灯。金炉脑麝,如祥云,五色荧煌,炫转照耀天地。”皇帝不但登楼观灯,任百姓任意观瞻,而且还令黄门侍者在宣德楼上抛撒金钱,让百姓争抢。教坊使袁綯《撒金钱》就记录了这一场景:

  频瞻礼。喜升平、又逢元宵佳致。鳌山高耸翠。对端门、珠玑交制。似嫦娥降仙宫,乍临凡世。 恩露匀施,凭御栏、圣颜垂视。撒金钱,乱抛坠,万姓推抢没理会。告官里。这失仪、且与免罪。

  宋朝的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但在节日的狂欢之中,等级淡化了,规矩暂时让位于欢乐,在至高无上的皇帝面前也可以恣意争抢笑乐,这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

  毛幵《水调歌头·上元郡集》:“春意满南国,花动雪明楼。千坊万井,此时灯火隘追游。十里寒星相照,一轮明月斜挂,缥缈映红球。共嬉不禁夜,光彩遍飞浮。”词中描绘了上元夜灯火辉煌、百姓嬉游的盛况。晁补之《上林春慢》: “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凤辇晚来初过。鹤降诏飞,龙衔烛戏,端门万枝灯火。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任狂游,更许傍禁街,不扃金锁。”为了方便百姓出游,连城门都不锁了,这在《宋史》中得到了印证:“其夕,开旧城门达旦,纵士民欢。”无名氏的《鹧鸪天》,应作于靖康之难后,词中回忆当年上元盛况:“忆得当年全盛时,人情物态自熙熙。家家帘幕人归晚,处处楼台月上迟。”由此即可见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华灯火树红相斗:极致的耳目之娱

  节日总是关联着特定的娱乐活动。元宵节的活动有观灯、游街、百戏表演等。灯火是元宵节独有的身份标志,两宋元宵词对此多有描绘。

  柳永《迎新春》:“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绛树,传说为仙宫中的树,这里显然是指装饰灯火的树。鳌山,也称“灯山”,人们用彩绸结成巨大的山形,上面悬挂大小、形制各异的彩灯,形状像巨鳌,故称“鳌山”。千门万户,华灯高举,鳌山耸立,箫鼓喧天,何等热闹!

  张先在《玉树后庭花》中也描绘了上元灯火的绮丽:“华灯火树红相斗。往来如昼。桥河水白天青,讶别生星斗。”灯火通明,亮如白昼;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近高低,若飞星然。”竹竿挑灯,悬于半空,参差错落,远观如星斗璀璨,难怪词中说“讶别生星斗”,看来并非词人夸饰,而是实录。

  《西湖老人繁胜录》对街市点灯记载更为细致:

  巷陌爪扎,欢门挂灯。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光不绝。城内外有百万人家,前街后巷,僻巷亦然。挂灯或用玉栅,或用罗帛,或纸灯,或装故事,你我相赛。州府扎山栅,三狱放灯,公厅设醮,亲王府第、中贵宅院奇巧异样细灯教人睹看。

  除了观灯,还有教坊百戏、民间艺人表演等各色节目引人流连。《宋史》载:“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所谓“百戏”,包括杂技、魔术、武术、舞蹈等各种表演形式。这些表演带有鲜明的娱乐属性,既不指向伦理纲常,也不探索天道自然,而是完全服务于纯粹的娱乐需求,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更贴近百姓,更接地气,因而更具生命活力。所有这些娱乐,带给人们的是极致的耳目之娱,让人们体验到破除等级、礼法束缚的快乐,从而自由地放飞心灵,在刹那间捕捉到另一种人生的意义,而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元宵节的文化魅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香艳的幽期密会

  崇奉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不缺少家国之情、孝亲之情,可唯独对爱情,人们却总是讳莫如深。虽然晚唐五代乃至两宋,不乏滴粉搓酥的香艳之词,激起很多人的心灵共鸣,但很难得到文学正统的认可。比如柳永,“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谓红得发紫,但陈师道说他“骫骳从俗”,李清照鄙其“词语尘下”,王若虚更是给他贴上了“纤艳淫媟”的标签,恨不得一棍子打死。

  传统礼教牢牢禁锢着人们的心灵。但人生而有情,遮掩不等于扼杀。因此,元宵节的自由气息便成为自我释放的催化剂,尤其是青年男女,借此良辰美景,秋波暗送,幽期密会,在别样的心灵震颤中品尝情爱的甘露。朱䀚在《续骫骳说》中描述:“都下元宵观游之盛……五昼夜不止。每出,必穷日尽夜漏,乃始还家,往往不及小憩,虽含酲溢疲恧,亦不假寐,皆相呼理残妆,而速客者已在门矣。”这大概是对李清照《永遇乐》“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最生动的写照。

  佳人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青春美丽,“东来西往谁家女?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北观南顾,见画烛影里,神仙无数。”(李邴《女冠子▪上元》)“风柔夜暖,花语乱,笑声喧。闹蛾儿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康与之《瑞鹤仙▪上元应制》)种种描摹,堪称实录。花枝招展的佳人们成为元宵之夜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当然也是众人瞩目的焦点。灯影迷乱之中,不知留下了多少缱绻缠绵的故事。

  杨无咎《探春令》:“梅英粉淡,柳梢金软,兰芽依旧。见万家、灯火明如昼。正人月、圆时候。挨香傍玉偷携手。尽轻衫寒透。听一声、画角催残漏。惜归去、频回首。”偷偷携手的欢愉,分手后频频回望的不舍,刻画得生动细致。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是真情的凝聚与炸裂,是悲喜莫名的精神升华。

  当然,元夕的幽期密会带来的不光是心灵震颤的喜悦,也有失而不得的哀怨,“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欢笑也好,眼泪也好,都是人世间最美真情的写照,也是元宵节留给古人的心灵馈赠。

  如今,我们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在继承和发扬之列,更何况节日本身就是生产力。传扬不能靠干瘪的呼吁和空洞的说教,盲目地堵截外来节日更无济于事。何以为之?两宋元宵词所呈现的全息节日景观,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韩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荒野机器人》:智能时代下成长中的情感召唤

  • 孔德淇:“素人作家”应当挣脱“标签”依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