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亲密》:成长的明媚欢愉与隐秘忧伤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亲密》:成长的明媚欢愉与隐秘忧伤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1-13 17:08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由卢卡斯·德霍特执导的电影《亲密》,不仅获得第75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还在第9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斩获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两项殊荣。影片通过两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由亲密无间走向疏远决裂的过程,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的欢乐与隐痛,揭示出人类生命体验中的普遍性困境。

《亲密》:成长的明媚欢愉与隐秘忧伤

  《亲密》海报

  《亲密》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少年里欧和雷米原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由于关系过于亲密,他们在同学眼中成了异类。为了避免被误解,里欧开始有意疏远雷米。受到冷落的雷米一气之下,当众与里欧打了一架,两人彻底决裂。没多久,雷米意外离世,里欧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当中。在家人和师友们的帮助下,里欧经过长时间的挣扎,终于在忏悔和原谅中实现了自我和解。

  影片叙事细腻婉曲,充满生活气息。里欧和雷米一起做游戏,在田野里奔跑,拧着耳朵吃面条,种花、收花、耕地的田间劳作,以及音乐会、曲棍球比赛、海边郊游等学校生活,都有着较强的现实质感。大量长镜头的运用,增加了影片生活化的真实色彩,从而使故事更有沉浸氛围与感染力。

  以雷米去世为界限,影片分为较明显的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充满明媚的阳光与生命的欢愉,同时也夹杂着流言蜚语,以及亲密友谊出现裂缝、渐行渐远中的隐秘忧伤;后半部分则将重心放在里欧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上,表现他痛失好友后的自责,以及如何走出低谷、获得救赎的过程。

  在前半部分中,青春、友谊的美好得到充分张扬。里欧和雷米保持着一种纯洁的亲密关系,他们白天一起上学、玩耍,共同搭建想象中的童话世界,共享属于二人的秘密城堡;晚上则睡在一个房间,无话不谈。两人的关系也被双方家长接纳和认可。里欧与雷米父母一起用餐,亲如家人,特别是与雷米的母亲,有着母子般的深厚感情。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两个少年与人无害的亲密情感关系,在校园里却遭到非议。在他人的异样眼光和嘲讽话语中,里欧感受到难以忍受的咬啮性烦恼。就像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原本阳光明媚的青春岁月,因他人的恶意与指指点点,蒙上了一层阴霾。里欧的目光不再清澈如水,而是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阴郁。他有了心事,却把心事隐藏起来,不肯告诉任何人;他选择打冰球,为了使自己更像男子汉;他逐渐疏远雷米,希望以此遏制飞短流长。社会意识的规训,如同无形的牢笼,困住了里欧;又如一道屏障,横亘在里欧与雷米之间。尽管两人仍彼此在意对方,却被看不见的力量越推越远。友谊破裂时,如银瓶乍裂,却寂然无声。

  雷米的离世,令人震惊,但并不突兀,前面的情节对此已有铺垫。当雷米与里欧在房间里闹矛盾后,心情不快,雷米把自己关进洗澡间里,任凭妈妈如何敲门劝说都不开门。该情节说明雷米之前已有心理疾病和自闭症倾向,与里欧的决裂则使症状进一步加剧。得知雷米去世的消息,里欧一路狂奔,来到雷米家门前,随后影片出现长达10秒的黑屏,接着是里欧在黑暗中独自行走的画面。上述画面充满寓意,暗示里欧将在暗夜般的日子里踽踽独行。

  影片后半部分聚焦于里欧的情感和生活,展现他在失去雷米后复杂煎熬的痛苦状态和情绪感受。没有雷米的岁月里,里欧试图学会假装遗忘,让遗忘来为自己疗伤。其实不只是里欧,两个少年的家人都勉力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都尽力表现得平静如常,但平静的表情和言语中,悲伤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例如两家人一起吃饭时,雷米父亲一直努力掩饰丧子之痛,可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失声痛哭;雷米母亲中途离开餐桌,在室外徘徊,落寞的背影透出刻骨凄凉;里欧亦多次悲伤得不能自已,任泪水滑落脸庞。即便在如此悲伤的情绪氛围中,影片画面的色调仍然是明亮的,明亮的画面更反衬出悲伤的深邃。

  影片越到后面,悲剧的力量越显强大。雷米的猝然离世,不仅使其家人承受着伤痛,更让里欧失去了致歉和弥补的机会。这种疼痛和懊悔将成为里欧一生的缺憾。由此,影片由少年友谊的快乐与忧伤中,开掘出人类生命中的一种普遍性经验,即“爱”与“死”的青春成长体验。所爱之人、最亲密的朋友被死亡带走的巨大悲怆,构成了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缺失与遗憾。

  不过,《亲密》并没有滑向悲观主义,而是从剧情上的悲伤层面上升到人文关怀的悲悯层面,让里欧走出了深渊。雷米离世后,里欧在痛苦中经历了蜕变和成长,他变得懂事起来,主动帮家人在田里劳作。不仅如此,里欧在经受无数次心灵煎熬之后,鼓起勇气向雷米母亲道歉,忏悔自己的过错,最终得到了雷米母亲的原谅,也达成了与自我内心的和解,获得了灵魂的救赎。

  影片多次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里欧的成长与救赎。里欧去雷米母亲工作的医院找她时,雷米母亲正抱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象征着里欧即将告别痛苦,获得新生。里欧打冰球手腕受伤骨折,发生在雷米去世后不久,身体的伤痛与心灵情感的伤痛叠加在一起。当里欧得到雷米母亲的原谅后,他骨折的手腕愈合并拆除石膏,身体的康复也暗示着情感创伤的愈合。影片结尾处,里欧奔跑于鲜花盛开的田野,停步回眸望向镜头,然后又继续向前走去。美丽的鲜花与清澈的目光交相辉映,暗示里欧走出阴霾低谷,面向美好的人生未来。象征手法的运用,增添了影片的艺术美感和悠长韵味。

  《亲密》是一首光影之诗,凝练节制,意境清幽,值得细细品味。(周仲谋)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三餐四季》:以美食为媒,展文化之美

  • 《凡人歌》:北漂一族生活图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