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山水间,回望中国画的“黄金时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在山水间,回望中国画的“黄金时代”

来源:解放日报2022-12-23 09:39

  作者:陈俊珺

  近日,“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举行,展出了清初“十大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八大山人、石涛、弘仁、髡残的33件(组)精品力作,其中近半数作品是首次向公众展出。

在山水间,回望中国画的“黄金时代”

  王鉴《仿元人山水册》局部 一六六〇年

  “四王吴恽”与“四僧”好比明末清初的两大艺术“天团”,前者正统、后者野逸,各有千秋。十位画家在时代洪流中做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与艺术选择,汇聚成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

  “清六家”的朋友圈

  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再加上吴历、恽寿平二人,在画坛被称为“四王吴恽”或“清六家”。他们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画派,但都深受晚明画坛宗师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以董源、巨然、“元四家”为效仿对象。在清代,这六位画家被尊为画坛“正统派”。

  王时敏是“四王”之首,他自幼随董其昌学画,后来又潜心学习元代画家黄公望,并将诸家画法与个人面貌融于一体。王鉴虽比王时敏小六岁,但运笔用墨毫不逊色,摹古功力甚至略胜一筹。王翚的技法非常全面,有“画圣”之称。王原祁的笔墨组合具有极高的形式美和抒情性。“四王”共同继承和发展了董其昌的绘画理念,将具有抽象化程式的文人山水画推向一个高峰。

  吴历的人生经历有些特殊,他做过司铎(神父),其绘画是清初摹古之风与西洋之风交汇的产物,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例证。恽寿平擅长画山水与花鸟,他的山水画浸润宋元诸家,追求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恽寿平的花鸟画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常州画派”的开创者,许多花鸟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这六位画家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们构成了明末清初画坛最重要的“朋友圈”。王时敏是王鉴的叔叔,叔侄二人共同培养了王翚、吴历。王翚20岁时在王鉴的引见下,拜王时敏为师,此时的王时敏已是花甲之年,两人的师徒情成为画坛的一段佳话,在王时敏的点化与提携下,王翚名震南北,成为一代“画圣”。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他早年跟随祖父学画,山水画风一脉相承,年轻时就成为御用画家。吴历与王翚同为常熟人,两人既同龄,也是同学。恽寿平与王翚是至交,一起开创了明末清初画坛的新格局。

  学古人是为了打开自己

  “四王吴恽”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三百年来延绵不绝,是后世许多山水大家艺术道路的起点。在“四王”之后,画史上又诞生过“小四王”“后四王”。作为明末清初形成的中国绘画史上最大的流派,他们为何会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在理论观念上,董其昌通过“南北宗”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流派进行了梳理,回答了长久以来似是而非的问题——文人画究竟是什么。董其昌认为,文人画的功用不是人伦教化,而是心性修养。他提倡以“南宗”为本,汲取“北宗”技法,打通长久以来南宗与北宗分门独立的格局。中国艺术,尤其是文人参与其中的艺术样式,往往是观念先行的,也就是认识在先,实践随后。“四王吴恽”的艺术实践将董其昌的审美理想付诸现实。

  其次,“四王吴恽”虽然崇尚摹古,将宋元笔法视为最高绘画准则,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拘泥于董其昌的山水图式中,而是秉承了董其昌“集其大成,自出机杼”的原则,也就是说,学古人最终是为了打开自己。尽管“四王吴恽”总体上属于同一流派,但他们的艺术各具特色。以王原祁为例,曾有欧美学者将他比作“中国的塞尚”,他所关注的不是绘画对象的形似问题,而是致力于抽象问题,是在新空间内建立新构造,以知性重塑外在世界。近代鉴藏大家王季迁也说过,王原祁是其十分钟爱的画家之一,原因便在于他超强的笔墨创造功力。

  在中国绘画史上,没有哪个流派像“四王”这样受到过两极分化的评价。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号召:“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徐悲鸿说:“董其昌为八股山水之代表,其断送中国绘画三百年来无人知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四王”被视为文人画的终结者,遭到许多人的摒弃。但事实上,“四王”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真正退去。吴昌硕曾说“我愿学者宗四王”“譬如饮者对醇酒”。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陆俨少等一代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大家都深受“四王”一脉的影响。对后世的画家来说,从“四王”入手,可以习得山水画的程式,并在历史经典的涵泳中完成自出机杼的升华。

  天地为师,自抒胸臆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被合称为“四僧”,也称“野逸派”。相对于正统派的“四王吴恽”,“四僧”的绘画显得标新立异。从他们四人的法名或别号来看,其个性就可见一斑。

  弘仁原名江韬,明亡后曾参与抗清队伍,失败后他遁迹名山,削发为僧。他一生喜爱文学与绘画,尤其推崇元代画家倪瓒的作品,他引入几何式构图,丰富了传统的构图图式,是“新安画派”领袖。弘仁擅长画山水,兼写梅竹,工诗文,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人称其诗画得清灵之气,绘画成就为“四僧”之首,对后世影响最大。

  髡残在明亡之前就已出家,他作画构图繁密,气势跌宕,笔墨中有一种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在“四僧”中,髡残传世的作品是最少的,据统计,国内各大博物馆所藏总量为66件(套),最多的是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髡残的绘画在清代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中国画改良运动的兴起,“四僧”的艺术成就被重新认识,此后出现了一批深受髡残影响的画家,比如黄宾虹、黄君璧、张大千、钱松喦、黄秋园等。

  八大山人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他将故国之情和孤寂之心融入作品,创造了特立独行的大写意画。他善于借物抒情,常常用象征手法将对象人格化并以此来表达隐晦的寓意,比如他笔下的鱼、鸭、八哥、鹌鹑等常常白眼朝天,给人一种冷漠和孤傲之感。

  石涛是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他笔下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笔墨恣肆,构图饱满,意境新奇,一反当时的仿古之风。他的大胆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人,“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等名家都受其遗泽。

  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人物

  “四王吴恽”或是亲戚或是师生,关系十分紧密,而“四僧”之间的关系就松散得多。石涛和八大山人都是明朝皇室后裔,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他们相互仰慕,情深谊长,却只是文字往来,终身素未谋面。

  与“四王”在历史上曾受到两极分化的评价相比,“四僧”的绘画独辟蹊径,不受古人约束,历来被视为明清士大夫绘画的典型代表,鲜少处于争议的漩涡。“四王吴恽”和“四僧”都经历了明清的朝代更迭,在时代的洪流中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从而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尽管他们在绘画理念上有所不同,前者提倡摹古,得到当时朝廷的认可,后者反对仿古,打破成规,但是他们在艺术源流上都共同遵循着文人画的传统。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谢晓冬认为,在明末清初那个变动的时代,画坛不仅未因明清易代而断裂,反而在顺治、康熙年间大放异彩,名家迭出。其中最重要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八大山人、石涛、弘仁、髡残等十位大画家,他们的影响贯穿有清一代以及整个20世纪,甚至在当下视觉艺术全球化的背景下,依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传统来源。20世纪是“抽象的世纪”,但中国的视觉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抽象的基因,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实践,“四王吴恽”和“四僧”正是中国绘画史上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人物。(陈俊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 晖:讲述守正创新、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故事

  • 詹 丹: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