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小天地里陶性情

来源:海南日报2022-10-24 09:18

  作者:夏冰

  书房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寓所,也是他们修身治学的世外桃源。古人的书房从选址建造、环境规划、选字命名、空间尺度到室内陈列,无不追求清幽雅致。最近,“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举办。该展用一批文物展品为我们讲述了古人与书房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藏元朱德润绘《秀野轩图》局部。

  铁力木书案。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香炉。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书房名称

  寥寥几字显露主人心境

  根源于“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人喜欢亲近山水,有名的书房、书斋大都藏匿于山野之中或风景优美之处。在明代画家文徵明的《辋川别业图》里,唐代诗人王维的书斋文杏馆就位于“花木扶疏,树影相织”的山林里。

  而走进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比如留园、清晖园,你也会在曲径通幽处发现名为“还我读书处”“惜阴书屋”等书斋。据明代《园冶》一书记载,在园林中设书房,应选在僻静之处,书房主人可随进随出,但其他人却无从寻访踏足。如果书房设在园林外,则应先勘查地基的形状,依照“余半间”的模式建造,使书房显得自然而幽深。依地基的形状,书房可建成楼阁、屋宇、长廊、亭榭等形式。

  “书房”其实是进入现代后的一种普遍叫法。旧时文人喜欢用斋、堂、室、轩、庐、屋、居、庵、馆、舍等字命名书房。细细品之,每个字都有讲究。

  其中,“斋”是古人书房名称最常用的字之一,援引于“斋戒”一词,意为使身心素洁。以“斋”字命名书房,体现了主人约束内心、修身养性的志向,比如蒲松龄的聊斋、王安石的昭文斋、刘鹗的抱残守缺斋。

  堂的建筑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而书房大多敞亮,所以也有不少读书人以“堂”为书房名。比如杜甫的浣花草堂、苏东坡的德有邻堂、司马光的读书堂、李清照的归来堂等。说到堂,最有名的莫过于位于故宫养心殿的三希堂,这里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书房,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3件国宝。

  古人房屋布局,前为“堂”,与之隔着一堵墙的后部中央区域叫“室”。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以“室”为名的书房有刘禹锡的陋室、梁启超的饮冰室等。

  此外,古人还喜欢用“山房”命名书房,如宋濂的青萝山房、吴敬梓的文木山房、林则徐的云左山房等;古代藏书人的藏书楼或书房多以“阁”命名,比如唐寅的魁星阁、张岱的云林秘阁等;以“轩”为名的书房透着几分文雅气,比如辛弃疾的稼轩、黄庭坚的滴翠轩、朱熹的达观轩等;“庐”字的本义为荒野中的小屋,一些古代文人自谦书房简陋,以“庐”称之,如黄遵宪的人境庐等。

  除了通用名,书房名称中的专用名一般也是有根据、有来源的。宋代大臣卫泾援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后乐堂,以寄托忧国忧民之心。宋代文学家虞俦为自己的书房取名尊白堂,表达了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尊崇。据说,蒲松龄平日里很喜欢与来访者闲聊,专问奇异之事,后来他将自己听到的奇异之事润色加工成了《聊斋志异》,其书房因此得名。

  不管是否用典、如何立意,古人在为书房取名时,一般都要反复推敲名称的雅与俗、深与浅、简与繁,一旦定名往往终生不改。

  书房空间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在建造方面,古代文人不太注重书房的奢华程度,对面积大小也不太在意。“屋大则伤目力”,在古人看来,书房最重要的功能是容身读书。

  东晋诗人陶渊明就曾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诗句道出了文人的心声:狭小之地更易令我心安。乾隆皇帝经常出入的三希堂面积不过8平方米,是故宫最小的房间之一。

  尽管古人的书房大都面积不大,但其间陈设却颇为讲究。清代文人李渔曾提出:“安器置物者,务在纵横得当,使人入其户登其堂,见物物皆非苟设,事事具有深情。”古人的书房,除了摆放桌、椅、橱、灯具及笔、墨、纸、砚等基本物品外,往往还会设几榻、挂古琴、立香炉、悬字画、置古玩、配宝剑、养盆栽、饲金鱼,营造出高雅别致的氛围。

  这么多物件集中在书斋、书房中,应如何布局呢?明代戏曲作家、藏书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给出了一个十分详尽的陈设方案,其核心内容为:“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一……”

  书房与生活

  斗室乾坤大,寸心天地宽

  在古人的书房中,除了书籍、书案、文房四宝,香炉、盆景、匾联最被看重,它们可明显提升书房的档次。其中,香炉尤受青睐。

  焚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焚香的妙处颇多,一炷香烧完可知时辰,香还可以安神醒脑、净化空气。在烟雾缭绕中,书房主人或手不释卷,或沉思静悟,焚香营造出来的氛围,已然成为书房环境的一部分。烟云供养,书香常伴,这也许就是古人在书房独处时的一种精神享受。

  古代书房里的家具大都为暗色调,这难免会带给人沉闷的感受。因此,古人常用“得四时之宜”的花草盆景装饰书房,让书房看起来更有生机活力。

  “入香兰之室,则久而受其香。”在选择书房盆景植物方面,古代文人有一定的共识,一般来说,他们遵循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其一,选喜阴湿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其在室内环境中存活;其二,选不畏严寒的植物,这样可以与之“共岁寒”;其三,选植株小巧、宜“卧于案桌”的植物,这样方便安置。正因如此,松树、文竹、铁线蕨、碗莲等绿植,受到书房主人的欢迎。

  至于匾联,古人的书房,有两样东西是必须有的,一是斋号,即写有书房、书斋名字的匾;二是书房联,即表达书房主人人生感悟或思想观念的对联。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的碧山书屋,挂了这样一副楹联。上联曰: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下联曰: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在上联中,天下奇观令人神往;在下联里,古今奇书皆藏我胸。这副书房联视野宽宏,体现了书房主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生活理想。

  千百年间,古代文人在小小的书房内付出诸多心力,只为营造一方清雅的小天地,安放自己的灵魂。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代仁人志士正是在这样的精神寓所里,吟咏诗词歌赋、锤炼君子品格、传承家国情怀、赓续中华文脉。(夏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打破常规套路 增强现实质感 共赴捉妖之旅

  • 《浴火之路》:打拐议题的奇观化表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