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花样”玩水,中国人一直很在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花样”玩水,中国人一直很在行

来源:解放日报2022-08-01 10:06

  作者:肖雅文

  炎炎夏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许多城市气温突破40℃,“玩水”成为人们纳凉的好选择。

  而在古代,与水相关的各种活动不只是为了休闲娱乐、消暑避热,还承载着更多的功能和价值。那么,你知道古人是如何“玩水”的吗?

“花样”玩水,中国人一直很在行

  《莲舟新月图》局部 赵伯驹 资料图片

  舞深水,渡江河

  在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过一只“人面鱼纹陶器”,在陶器的装饰上,能看见人和鱼共游于水中。考古人员推断,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学会在水中沉浮的技能。

  原始社会渔猎时期,华夏先民依山傍水而居,上山打猎,下水捕鱼,在与水的长期接触中逐渐学会了游泳。从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的鱼镖等工具也可以佐证这点。

  早期,人们还会利用具有浮力的物品渡河涉水,例如《事物纪原》中记载:“燧人以匏济水”,《易经》中有:“包荒,用冯河。”其中,“匏”和“包荒”指的都是大葫芦。

  然而,中国古代虽有各种与水相关的活动,却很少将“游泳”两个字放在一起。

  “游泳”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朱熹作过“潜行曰泳,浮水曰游”的注解,于是古人把在水中漂浮称为“游”,把在水中潜行称作“泳”。

  《诗经》中有多处提到游泳,《周南·汉广》中提到,在西周初期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水域面积很大,出现了许多掌握游泳技术的人。在“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等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女性也已经掌握了游泳技巧。

  古人还将游泳称之为“蹈水”,把它看成是一种水面上的舞蹈。

  《庄子·达生》中有云:“孔子观于吕梁。见一丈夫游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这位擅长在急流中蹈水的吕梁丈夫,其所蹈水的地方正是最湍急的河段,而且一气潜游至数百步而出。

  到了汉代,游泳得到普及。当时的统治者在都城长安建造了一座“太液池”供皇室成员们进行水上活动。

  除了捕捞和嬉戏,游泳还是一项军事技能,在古代兵书《六韬》中,“舞深水,渡江河”被列为“奇技”。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有蛙人潜入水中战斗的场景,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极似现代自由泳泳姿。

  古人靠什么“潜水”

  古人把擅长于潜游的人叫作“没人”。

  《庄子·达生》中有记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其中的“没人”就是最早的潜水员。

  潜水寻物是古代游泳的重要功能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记载了中国古代一次大规模的潜水搜寻活动:“二十八年,始皇帝东行郡县……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当时,秦始皇发动了千人通过潜水寻找周鼎,可惜最终还是没有找到。

  而最早的职业“潜水员”则是采珠人。

  尽管官方设有专门的官吏来统率管理采珠工作,如五代十国时南汉后主刘鋹“置兵八千人,专以采珠为事”。但自商周时期至唐宋,采珠人一直延续着较为原始的采集方式。

  在以采珠为业的家庭中,男孩往往从小就要进行潜水技能的训练。采集珍珠是非常危险的工作,对于职业采珠人来说,潜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除了呼吸之外,还需要应对水域变化、暗流及危险生物。

  最初,采珠人保障呼吸的方式是在下海前在腰部系上长绳,通过绳子的晃动来提醒船上的人接应。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防护设施和工具。

  到唐代时,出现了早期的潜水装置,“潜水员”们也有了防护服和口衔呼吸管。当时的防护服大多是用牛皮制成的紧身衣,呼吸管则为锡制空心长管,两端呈喇叭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这种呼吸潜水设备有确切的记载。

  另外,潜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军事技能。清朝时,潜水员更成为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一环。清朝末年,顾翰曾在《俞家庄歌》中写道:“乡民此时亦不忙,一一跃入波中央,潜行水底如周行,密将所携系两旁。”记述了渔民们凭着高超的潜水技巧,携带草绳等物潜到倭寇的轮船底部,用草绳缠绕机具,使敌舰丧失战斗力的故事。

  “花式”玩法的诞生

  随着人们对水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水上活动的技巧开始被运用到更丰富的场景之中,陆续产生了弄潮、跳水、水秋千、水傀儡等多种水上表演形式。

  唐代时,有了弄潮活动。人们在潮水中摆出各种姿势,类似现在的“冲浪”运动,观赏性极强。当时,弄潮者很受欢迎,诗人李益在《江南曲》中说:“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到了宋代,弄潮有极大的发展。据吴儆《钱塘观潮记》记载,南宋将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参加的弄潮者不仅能在城内竖立旗帜,供市民们“打赏请客”,还会根据水平高低获得酬劳。

  跳水则主要流行于民间,被叫作“扎猛子”。直到宋代,出现了一种叫“水秋千”的跳水活动,将跳水与荡秋千相结合,与今天的跳水运动类似。

  对“水秋千”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东京梦华录》中:“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架荡平,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可见,这是一种难度极大的跳水表演。

  除了水秋千,《东京梦华录》中还记载了作为宫廷水嬉“舞台”的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这艘船被放置在金标池内,楼船百戏、水秋千、水傀儡、竞渡争标等水上活动都在此开展。

  明朝之后,明太祖推行宫廷礼乐的全盘雅化,宫廷中的水嬉活动明显减少,但民间的水上活动依然蓬勃发展。

  可以看到,水上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范围很广,无论是在渔猎生活、军事训练,还是在民间娱乐、宫廷表演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