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承载先民智慧的217组文物,藏着“何以中国”的密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承载先民智慧的217组文物,藏着“何以中国”的密码

来源:文汇报2022-07-30 10:20

  作者:李婷

  作为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昨天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文博机构收藏的217组文物,展品总计314件,涉及89个重要考古遗址,其中定级的一级品达67组。

  无论从展品规模、数量和等级上,该展堪称上博今年最重磅的精品大展。它引发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以物论史”,借助实实在在的考古发掘成果阐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深层原因。

  “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来自于西周青铜器的腹底铭文

  “通过这个展览,可以解答‘何以中国’几个重要问题——中国从哪里来,中国之中在哪,中国的文化概念是什么?”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介绍,本次展览名称“宅兹中国”来自于西周青铜器何尊,其腹底铭文记载了武王灭商和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洛邑的重要史实,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虽然铭文里的“中国”是方位词,意思是“国之中央”,指今洛阳一带,但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

  据记载,距今4000年左右,中华文明多元文化在经历漫长的发展和交融后,在河洛之间凝聚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形成以王都为中心的辐射性统治格局。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构建了古代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河南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这里发掘的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完整的大型都邑,它和诸多夏代遗存一起见证了夏文化。

  本次展览的第一件展品夏代晚期网格纹鼎,便出土自二里头遗址。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被称为“中华第一青铜鼎”。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告诉记者,这只鼎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二里头青铜鼎的出现,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

  一件商代中期兽面纹方鼎是商人置都于郑州的实物依据。该方鼎腹部呈斗形,口沿上有两个对称的圆拱形竖耳。承托器身的四根鼎足粗壮浑厚,为上粗下细的圆柱形。器壁四面与四隅各有兽面纹一组,四壁的两侧及下部用乳钉纹带装饰,足有兽面纹及弦纹。它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结合窖藏坑规模、同出器物以及与同时代青铜器的比对,可以判定该鼎是王室重器。

  周的代表性器物为一件战国晚期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全器饰错金银四瓣花纹、三角云纹,布局匀称和谐。这件鼎是战国时期错金银工艺的典型,纹饰非常罕见,铺首钮也很少见,造型精巧玲珑,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记者注意到,展厅中有多件文物与妇好有关。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比如,一件商代晚期的司母辛觥,是商王武丁的子辈为其母妇好所做的祭器,盖内与器身内均有“司母辛”三字铭文。该器造型雄奇,为立兽状,兽嘴前倾,头上有卷曲犄角一对,圆目外突,后部呈鸟状,足为两蹄两爪,尾部有兽首状鋬。器表通体饰以精致繁复的纹饰,以雷纹衬底,饰有兽面纹、夔纹、羽纹等,兽脊与下额至胸铸有扉棱很是细腻精致。一件近半环形片状的凤首人身形玉佩则出土自安阳小屯妇好墓。佩的前部为凤首,钩嘴、臣字眼、高冠,冠上雕锯齿形扉牙。器身以双阴线饰变形云纹。佩的下端屈曲如跽坐人形。该玉佩两端各有一穿孔用于穿系,或为妇好生前使用之物。

  整个展览以时间为线,带领观众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探寻先秦时期波澜壮阔文明的神采与魅力,最终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晚期商鞅方升收尾。这件器物是长方形有柄量器,外壁刻有75字铭文,分为商鞅和秦始皇两次所刻。铭文大意讲,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商鞅颁布量器的标准容量。底部铭文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令。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此后,秦统一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帝国时代。

  “何以中国?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切入点和观察立场审视研究这个问题时作出了多元多维的不同阐述,博物馆因其自身承载的历史也拥有着助力解答中华文明起源这个宏大命题的天然使命。”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该馆将联合国内文物大省,在今后五至十年内举办一系列“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用考古发现讲好中国故事,以史增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上海博物馆自行研发的数字藏品平台“海上博物”将于8月5日正式上线。届时,此次展出的两件国宝藏品商鞅方升和西周保卣将以数字藏品形式登场。此外,驻守上海博物馆南大门20余载的八尊神兽,也将以“上博META少年”形象陆续亮相。这是迄今全国博物馆界自行研发、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首个数字藏品平台及区块链技术体系。(李婷)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