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曹雪芹为何偏爱“风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重温经典 > 正文

曹雪芹为何偏爱“风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2-25 18:13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上生

  曹雪芹爱风流。友人张宜泉赠诗云:“爱将笔墨逞风流。”本文所论,主要是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偏爱用“风流”一词。

  “风流”是曹雪芹笔下的高频词。初步统计,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据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下引同)“风流”及带“风流”二字的词语共出现四十余次,平均一点七回一次,而后四十回只有两次,平均二十回一次。频率相差十余倍,而且词义也完全不同,第93回称嫖宿女尼的贾芹为“风流公子”,而曹雪芹从无这种用法。第65回写贾珍贾琏兄弟在尤三姐面前的丑态,只说二人“在风月场耍惯了的”,到程乙本才改成“贾珍贾琏这样风流公子”。他似乎不愿玷污“风流”这个词。前八十回,凡出于作者的叙述口吻,“风流”一词都是以正面含义使用的。即此一例比较,就可见后四十回及程乙本与曹雪芹的差异。

曹雪芹为何偏爱“风流”?

  为什么曹雪芹如此偏爱“风流”一词?笔者认为,有下列三个原因。

  首先,体现曹雪芹“大旨谈情”的著作意旨。

  第一回僧道对话云:

  那僧笑道:“……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当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此,使它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遭劫历世不成?但未知落于何方何处?”(下僧述绛珠还泪故事,此略)

  此段对话中“风流”组词反复出现(共5次),第5回警幻仙姑还有“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之语,可见这是作者有意强调的概念。曹雪芹使用语词概念很严谨,他以“风流”喻逾越礼教的两性爱情(或同性恋情),但坚决拒绝将涉淫滥之事也称为“风流”(他用“风月”一词)。“公案”原为禅宗语录,宋代为话本小说一类名目,从官吏判案引申为复杂纠结的事件之意。“风流冤家”一语始见于元杂剧,至于“风流冤孽”之语,曹雪芹以前罕见,他借用佛教“孽苦”观念及民间流行的呼情人为“冤家”之语,表达两性情感缠绵纠结苦乐相兼的特点,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前世情缘到宝黛现实苦恋的故事,正是对“风流冤孽”等词语的最好诠释。第一回和第五回概述性词语的所谓“风流”实际上就是“情”的代称,它表明了在这部”大旨谈情”的小说中作者对“情”的鲜明肯定态度。

  与此相反,后四十回作者虽然比较成功地描写了宝黛爱情悲剧,但他对“情”总体上是持佛家“色空”的否定态度。“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116回)“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惹不得的。”(120回)这就使他在精心设计的与第一回和第五回对应的贾宝玉重游太虚境(116回)和甄士隐归结红楼梦(120回),虽然重现了警幻仙姑和僧道形象,却绝口不提前面反复强调的集中体现“情”的内涵的“风流”二字。

  其次,回归正面词义,并发挥其在涉情内容方面的覆盖性和表现力。

  “风流”是一个有着历世累积层和广泛运用面的词语。

  从具象性的语词符号向抽象的比喻意义延伸演变,与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密切相关。学者指出,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教化”内涵。魏晋以降,风流成为名士的特质,其主要内涵包含仪态风度以至个性精神,冯友兰谓之“人格美”。从南朝民歌、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内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牟发松《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社会历史变迁》,载《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2期)北宋以来到元明清乃至近代,“风流”词义从原来的褒义或中性发展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放荡淫乱等贬义,并被普遍运用。从士大夫上层到市井社会的享乐淫靡风气和通俗文学的流行,助长了“风流”的污名化。从名士风流、佳丽风流、情爱风流到色欲风流,雅文学与俗文学并用,褒义中性贬义多向延伸,这就是曹雪芹面对的复杂写作语境,他的高频正向运用,显然具有阻遏“风流”的污名色情化并使之回归美感精神层面的积极意图。

  曹雪芹对“风流”一词的运用得心应手。即以人物描写和评述而论,同样用于女性美,写黛玉,就有众人眼中的“风流态度”(第3回)、宝玉梦中的“风流袅娜”(兼美似黛玉,第5回)、薛蟠眼中的“风流婉转”(黛玉,第25回)、与薛宝钗相比的“妩媚风流”(第28回)不同组合,贾珍贾琏眼里尤三姐的“绰约风流”,三姐自诩的“风流标致”(65回),都给人以可见可感却难以言传的品味空间。而男性则有近乎女性美的香怜玉爱的“妩媚风流”、年轻帅气的贾蔷贾蓉的“风流俊俏”(第9回),冯渊的“绝风流人品”(第4回)、秦钟的“举止风流”(第7回)、北静王的“风流潇洒”(第14回)等则显然除了颜值,还显示某种气度修养。贾宝玉的“恋风流”(第9回)似乎含有年少同性伴侣的暧昧,但他写《芙蓉诔》追求的“风流奇异”(第78回)却是极高的创新境界。以人物声口而论,史湘云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是潇洒豁达,刘姥姥的“老风流”是逗笑取乐,贾蓉“谁家没有风流事”是无耻辩解,贾政以“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称道林四娘表现他除了坚守正统,也有放诞风雅的一面,而门客称恒王“千古第一风流人物”则阿谀取媚之态毕露。语境词义,各臻其妙。

  最后,寄托曹雪芹崇尚魏晋的人格和审美理想。

  前引张宜泉《题芹溪居士》诗云: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借问古来何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一粟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下引同)

  张诗明确地把“风流”视为曹雪芹的人格特征,并且通过小注“(居士)姓曹名霑字梦阮”,揭示其“风流”不仅是艺术才华,更包含崇拜魏晋名士阮籍的叛逆性的独立人格追求。曹公友人敦诚《寄赠曹雪芹霑》诗“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内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诗意,则强调“文采风流”的世代传承。敦氏兄弟在其他诗歌中,还进一步描写了曹雪芹的“傲骨”、“白眼”、“狂于阮步兵”等崇尚魏晋风度的“风流”特征。这种“风流”人格,绝非复古,实际上是反抗包衣奴役制度的反奴人格,质疑和反叛传统思想观念的独立人格,和呼唤个性觉醒、平等要求和博爱情怀的近代人格萌芽。

  曹雪芹的“风流”人格,在小说中找到了最合适的审美理想载体,这就是与其人格契合的他所偏爱的黛玉晴雯形象。从性格看,晴黛并非完美,有着各自的缺陷。作者毫不隐讳地作了写实描述。但是,他却把“风流”的桂冠献给了林黛玉和晴雯。作者不仅多次描写黛玉的“风流”美,还直接把“风流”作为黛玉美质的符号。黛玉的《葬花吟》“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27回),以花自喻,《唐多令》哀叹“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70回),以柳自喻。这些诗词,何止如李纨所评“风流别致”?其“风流”,已经成为洁净情操傲世风骨深情心灵的专属符号。晴雯判词以“风流”极赞其美质,既是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反奴独立人格的强化,又以“风流灵巧招人怨”概括美质遭受摧残的悲剧命运。晴雯之死,则以“俏丫鬟抱屈夭风流”郑重标目,揭示晴雯悲剧即是“风流”美的悲剧这一深刻社会哲理命题。第77回庚辰本批曰:“可知晴雯为聪明风流所害也。一篇为晴雯写传,是哭晴雯也。非哭晴雯,乃哭风流也。”晴为黛影,晴黛一体,“诔晴雯即以诔黛玉”,“哭风流”,何止为晴黛而哭,也是为自我叛逆性的“风流”人格“不合于时、为世所弃”的命运而哭,宣泄着曹雪芹内心的无比悲愤。(刘上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