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元宵佳节 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元宵佳节 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

来源:文汇报2022-02-15 16: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潘惠英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美好的月圆之夜,故称元宵,又称元夕、灯节、小正月、上元节。和另一个满月佳节中秋不同,元宵不重天上月,而重人间灯。正如清人梁元颖《元夕前门观灯》诗曰“今宵闲杀团团月,多少游人只看灯”,元宵的第一关键词是“灯”,观灯、猜灯谜,人们纵情狂欢,尽一夕之乐。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之看花灯局部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佳节最具辨识度的习俗便是观灯。早在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提起过观灯成为一种制度。唐代开始,正月十五夜张灯,至宋臻于极盛。不少古籍记载宋代灯市计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达数丈的“鳌山灯棚”,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数万盏。如《东京梦华录》说每逢灯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金人元好问《京都元夕》诗云:“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代马致远有写元宵的小令〔仙吕·青哥儿〕《十二月》:“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据说当时大都丽正门外有棵大树被忽必烈封为“独树将军”,每年元宵挂满各色花灯,远看像一条冲天的火龙。

清代金廷标《元宵灯戏图》

  明代,元宵放灯延长为十天,著名画家唐伯虎《元宵》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清代元宵花样更多,除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经学家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书画家姚元之则如是《咏元宵节》:“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和南宋大词人辛弃疾那阕著名的《青玉案·元夕》异曲同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可谓灯山灯海、人山人海,到处熙熙攘攘,热烈欢快。

  元宵灯彩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沈从文在《灯节的灯》中写道:“宋人笔记同时还记下许多灯彩名目,‘琉璃灯’可说是新品种,不仅在富贵人家出现,商店中也起始用它来招引主顾,光如满月。‘万眼罗’则用红白纱罗拼凑而成……明清以来反映到画幅上如《金瓶梅》《宣和遗事》和《水浒传》插图中种种灯景,和其他工艺品——特别是保留到明清锦绣图案中,百十种极其精美好看旁缀珠玉流苏的多面球灯,基本上大都还是宋代传下来的式样……明代的‘金鱼注水灯’,和用千百蛋壳做成的巧作灯,用冰琢成的冰灯,式样作法虽已难详悉,至于明代有代表性实用新品种,‘明角灯’和‘料丝灯’,实物在故宫还有遗存的。”

南宋李嵩《观灯图》

  《红楼梦》如是描摹元春省亲时的富丽堂皇:“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第五十三回写贾府过年时“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煞是热闹喜庆。“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如此高档精妙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灯具,自非寻常人家所能拥有。而宫廷灯彩更奢华,清宫画《雍正十二月令图》的第一幅《正月观灯》上有一盏天灯,是一根金色雕龙纹的木柱竖立在石座中,靠近顶端处横插一梁,塑为龙形,龙口衔一盏花灯,花灯有细线与安放在地面上起到固定作用的四个小铜人相连。还有一盏四面装饰花纹的花灯高挂在灯棚上,灯下有童子正在嬉戏,廊檐下还有各式宫灯,渲染出满纸喜乐。而明代散文家唐顺之兴致勃勃地写下《元夕咏冰灯》:“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元宵的灯,还是孩子们的玩具。汪曾祺曾说:“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故乡的元宵节》)周国平儿时元宵节的惊喜,则是父亲亲手制作的一只精致的走马灯,“在纸屏的各面绘上不同的水彩画,挂在屋子里。电灯一亮,纸屏旋转起来,令我惊喜不已。”(《我的心灵自传》)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元宵,是大众的嘉年华,青年男女往往还借这大好机缘演出一幕幕动人的爱情故事来。老舍曾言:“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北京的春节》),和男人一起踏月、看灯、看焰火,把街上挤得水泄不通。明末少女李翠微有一套散曲〔正宫·山渔灯犯〕《元宵艳曲》传世,其第一支曲子这样写道:“灯如昼,人如蚁,总为赏元宵,妆点出锦天绣地,抵多少闹嚷嚷笙歌喧沸,试问取今夕是何夕。这相逢忒煞奇,轻轻说与他,笑声要低。虽则是灯影堪遮掩,也要虑露容光惹是非。爱杀你,果倾城婉丽,害相思,经今日久,甫得效于飞。”这自然是一对有情人幽期蜜约的实录,女主人公勇敢而可爱。据清初王端淑所辑《明代妇人散曲集》记载,李翠微是陕西米脂人,乃闯王李自成之女。还有,清人董舜民的《元夜踏灯》生动形象地描画了一位闺阁女子在元宵夜和意中人幽期密约的甜蜜羞怯和不忍离别的淡淡感伤:“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元杂剧中有不少元宵爱情剧,其中《才子佳人误元宵》《陈翠娥贞节赏元宵》已佚,《王月英元夜留鞋记》尚存,宋元戏文亦有《王月英月夜留鞋》。《王月英元夜留鞋记》简称《留鞋记》,无名氏作,题目正名是:“郭秀才沉醉误佳期,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故事讲的是郭华赴汴京应试,偶遇胭脂店店主之女王月英,顿生爱慕之情,借买胭脂之名,常到店中与月英相会。而月英也钟情于郭华,叫丫环梅香传信郭华,约他元宵之夜在相国寺幽会。郭华酒后赴约,在等月英过程中睡了过去,月英来时推不醒他,只得把一只绣鞋、一块手绢留在郭的怀里,以表情愫。郭华醒来,追悔莫及,竟吞手绢自杀了。包公审理此案,以绣鞋为证传讯王月英。月英将罗帕从郭华口中拽出,郭华苏醒。包公断二人为夫妻。该剧第二折开头的〔正宫·端正好〕描画元宵之景:“车马践尘埃,罗绮笼烟霭,灯球儿月下高抬。”第二支〔滚绣球〕描绘元宵节俗:“灯轮呵红满街,沸春风管弦一派,趁游人拥出蓬莱,莫不是六鳌海上扶山下,莫不是双凤云中驾辇来,直恁的人马相挨。”闽南歌仔戏《陈三五娘》讲述五娘在观灯时为泉州才子陈三所救,一见钟情结良缘。还有,《乐昌分镜》以著名的“破镜重圆”故事为题材,剧本虽佚,本事尚在,宋元南北剧都有。讲的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之妹乐昌公主才貌双全,嫁徐德言,夫妻恩爱。鉴于政局纷乱,徐德言将一面镜子一分为二,夫妻二人各执一半,相约如大难不死,公主就派人拿这半面镜子在元宵节叫卖。陈亡后,徐德言果然在元宵灯海中见一苍头拿着半面镜子高价叫卖,夫妻俩“破镜重圆”,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粤剧《帝女花》演的也是这个故事。还有,明代小说家瞿佑的《牡丹灯记》将乔生与符丽卿的凄美爱情故事演绎成宁波月湖版的“许仙与白娘子”,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竹枝词云:“初元夹岸丽人行,莫是袁家女饭僧。若到更深休恋恋,湖心怕过牡丹灯”,咏的也是这个故事。

  灯,代表光明和希望,在闽台方言里,还与“丁”谐音代表添丁,故旧时元宵盼望生育的妇女会刻意在灯下游走。民间还有元宵走百病、摸门钉的习俗,妇女们结伴而行,以强身健体、驱病除灾,而摸门钉则有生子之意。《雍正十二月令图·正月观灯》里有一座人头济济的单拱桥,画的就是元宵“走百病”。明人张宿诗曰:“白绫衫照月光殊,走过桥来百病无。再过前门钉触手,一行直得一年娱”——驱病、添丁,是世世代代老百姓最朴素也最美好的愿望。

  【紫府高祯来盛会,画堂歌乐列华筵】

  常言道过大年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特有的喧喧腾腾喜气洋洋。肖复兴说,“元宵看灯,老北京人一般叫做‘逛灯市’,或者叫做‘闹花灯’,也有叫做‘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儿。”(《元宵节的灯》)

  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局部,描绘了南京元宵灯会的盛景

  除了现实情境中的看灯,元宵“看灯”也是戏曲舞台上最常见的桥段之一。其中黄梅戏《夫妻观灯》和越剧《追鱼》是大众最耳熟能详的,前者演王小六夫妻从一到十,双双报灯名,举手投足,满满是对日子和美的企盼和祝愿;后者唱书生张珍和鲤鱼精欢欢喜喜同赏元宵灯彩:“这厢是狮子滚绣球遍地锦,那厢是二龙戏珠满天星,双双蝴蝶迎风飞舞,对对鸳鸯比翼交腾……”还有茂腔《赵美蓉观灯》和沪剧《徐阿增出灯》都有大段关于元宵观灯的描绘,仿如专门铺叙介绍各种灯彩的“灯赋”或曰灯彩说明文,前者唱历朝历代的人物故事在一盏盏花灯上显现,还有各种动物灯、节气灯、庄稼灯、菜园灯等等,娓娓道来,后者更是细数令人目不暇接的灯名,如十二月花名灯、生肖灯,又如“有头有脚乌龟甲鱼灯、无头无脚蚌蛯蛤蜊灯、有脚无头螃蟹蟛蜞灯、有头无脚泥鳅鳗鲡灯”,唱词则既报了灯名又出了灯谜,非常有趣,也非常生活化。

  京剧名家史依弘曾在元宵戏曲晚会上利用现代科技影像在历史的细节中改编复原《上元夫人》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专门为元宵节编演应节古装新戏《上元夫人》,1920年元宵首演于新明戏院,故事讲的是王母娘娘和上元夫人带着伎乐侍从自天而降,汉武帝设筵款待,上元夫人当筵歌舞。这出戏虽情节简单,但场面热闹,尤其是梅兰芳扮演的上元夫人,技巧精纯,歌舞新颖,服饰鲜艳,观众十分喜欢,仅三日票房收入就高达一万五千元大洋。可惜它已失传,仅遗留下剧本、舞谱和寥寥几张剧照。2021年,京剧名家史依弘在元宵戏曲晚会上利用现代科技影像在历史的细节中改编复原《上元夫人》,展现了“抱月”“风转”“俛视”等场景,她唱着“星月影动玉琅玕,祯祥吉庆贺新年。紫府高祯来盛会,画堂歌乐列华筵”,与动态化再现的梅兰芳先生上元夫人舞谱影像叠映交融,歌舞蹁跹,令人耳目一新。

  观灯,也往往伴随着猜灯谜,好玩又益智,老少咸宜,贫富不拘。灯谜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先秦时期,制作灯谜需要智慧和巧思,大量运用比喻、借代、想象及拟人等手法,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清人钱琦在其《台湾竹枝词》里描绘了灯谜活动热闹非凡的场景:“烟花火树拂墙过,映带春节灯谜多。”清代李汝珍的长篇小说《镜花缘》多次写到猜谜和制谜活动,如第八十一、八十二两回生动详实地摹画了清代中叶百姓的猜谜活动。而《红楼梦》中共有灯谜二十七则,如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太监拿来元春所制灯谜给众人猜。“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猜就猜着了”,寥寥数语便把宝钗识时务、懂世故、明事理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出来。而“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准备工作做得如此细致充分,全家团圆猜灯谜的欢快喜庆自不必说。

  佳节必有美食,元宵节照例要吃元宵。老杭州素来有“上灯圆儿落灯糕”的说法,意思是正月十三上灯时吃汤圆,等到正月十八落灯时吃年糕。南宋政治家史浩《粉蝶儿·咏圆子》词曰:“玉屑轻盈,鲛绡霎时铺遍。看仙娥、骋些神变。咄嗟间,如撒下,真珠一串。火方燃,汤初滚,尽浮锅面……”,把做圆子的女人比作仙娥,把圆子比作真珠,写得惟妙惟肖。而在浙江台州的许多地方,人们正月十四闹完元宵之后,回家吃的不是元宵,而是糟羹。

  在老北京人的节日记忆里,元宵节“烧火判儿”是一项观赏性极佳的节庆活动。“判儿”就是泥塑的判官,里头放置一个炉膛,装煤点火后,因灼烧而通体变红,且有火焰从七窍喷出,十分好看。四川有句俗话叫“正月十五大月亮,蒜苗扯得光桩桩”,说的是“偷青”,就是到别人家园子里“偷”葱、蒜、萝卜等,被偷的人家也不会生气,因为在当地方言里生菜与“生财”谐音,萝卜被称为“菜头”,和“彩头”谐音,而蒜则和“算”同音,都是好“好彩头”。而太原一带每逢元宵都要“闹火红”——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八音会、莲花落、二鬼摔跤、跑场秧歌,无不呈现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