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洪波
从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举办之时,冬奥会的消息就登上了中国报纸的版面,只不过,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无力派员参赛,报道的都是外国选手的赛况。对于冰雪运动,当年的报道中说,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冰天雪地的隆冬,穿着冰刀雪橇,驰骋于高山大泽之间,往来于坚冰厚雪之上,可以让精神体力加倍健强。”因此当时冰场开业,往往上升到“体育救国”高度,而年轻女性滑冰,更是被赋予了男女平等的意义。通过梳理当时的媒体报道,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一角。
奥运会时称“万国运动会”,《体育月报》1924年第1期刊发的冰球比赛报道。
20世纪初,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建议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5日至2月4日在法国夏蒙尼举行。国内报纸在1月25日刊载了23日的一则电讯稿——《法人对于世界运动大会》,报道了巴黎1924年第8届夏季奥运会组委会先期举行冬季项目的决定。此后的1月28日、29日、30日,连续三天报道了第一届冬奥会的比赛情况。《体育月报》以“万国运动会”之称谓报道了其中的冰球比赛消息。此后1928年在瑞士圣莫里兹举行的第二届冬奥会、1932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第三届冬奥会,国内报纸如北平、天津、上海等地的《晨报》《益世报》《申报》等均进行了简要报道。
1936年在德国举办的第四届冬奥会,国内报道尤为详细。当时中德关系比较友好,德国邀请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夏季与冬季奥运会。在国力孱弱的背景下,参加夏季奥运会经费尚且捉襟见肘,经过多方筹集方才勉强应付。冬季奥运会则直接以“尚无参加此项比赛之准备”为由拒绝。虽然中国运动员与此次冬季奥运会失之交臂,但国内媒体对此次冬奥会仍给予了较高关注。
早在这届冬奥会开幕(2月6日)之前,1935年12月底,北平《华北日报》就对开幕式时间、会期、比赛场地进行了报道:“第四届冬季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大会将于明年二月六日起举行,会期十日,参加凡二十八国,选手千余名。会场设于德国最高峰支库司比斯冶山麓……冰质极良,滑雪场风景优美。”根据报道,各国选手参赛情形为:“主办者德国派选手百四十三名;澳大利亚选手最多,达百五十名;捷克司拉夫八十名;美国六十二名;法国、挪威、瑞士均为五十名;日本凡四十九名。”
对于比赛成绩,当时报纸也进行了预测,认为“溜冰竞赛”的冠军,应该会从挪威、美国、加拿大选手中产生。花样滑冰竞赛殊难推测,不过《华北日报》认为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德国选手巴伊冶鲁,“在德无出其右者……本届初登世界舞台,当不让诸前辈专美于前也。”其他滑雪、冰球等运动项目热门冠军人选也有详尽分析。
比赛开始前,《华北日报》刊发了《第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各国参加项目一览》,详细介绍了挪威、瑞典、美国等国所参加的冬奥会项目。各国运动员准备情形,也见诸当时报道。
比赛开始后的成绩也受到报纸追踪。《京报》就以《俄五百米溜冰竞赛近世界纪录》为题,报道了苏联参加此次冬奥会的情况。比赛日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国内报纸都会报道赛况,甚至还有奖牌榜的排名情况。对于明星运动员,当时也有类似现在人物特写的报道体裁。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报纸已基本掌握赛事报道的基本要素了。
第四届冬奥会以后,原定于1940年的日本札幌冬奥会、1944年的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办,1948年瑞士圣莫里茨冬奥会期间,我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报道的详细程度远不及1936年冬奥会。
以冬奥会为契机,报刊杂志对现代冰雪运动也做了诸多普及。1936年冬奥会开幕前,《华北日报》以《谈溜冰运动》为题对速滑运动进行介绍:“一八一四年英国举行溜冰比赛,始有第一次纪录之产生……现在之世界溜冰速度竞技会,有三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组织,第一个是每年举行的世界溜冰竞技大会,第二个是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欧林匹克世运会,第三是欧洲溜冰竞技大会。”随后还详细列举了男子500米、1000米直至一万米;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速滑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当时国内冰雪运动与世界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例如男子500米,世界纪录为42.5秒,国内最好成绩则为54秒,有十多秒差距;女子500米世界纪录为51.5秒,国内最好成绩则为67.6秒,差了16秒。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东北姑娘杨扬以44秒187的成绩问鼎冠军,实现了中国冬奥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创造了属于中国人的世界纪录。中国运动员在冰雪项目上,终于也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