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依盟、杨 璇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炎炎夏日,执一把团扇,或能感受古诗词中的袭袭凉风。中国历来有“制扇王国”的美称,扇的传承发展历史悠久,扇面文化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尤其在宋朝这个文化繁荣的高光时刻,扇面艺术获得了长足发展,方寸绢丝上,山水亭台、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美得让人惊叹。
宋元时期流行团扇画,《葵花蛱蝶扇面》图卷正是诞生于这一时代的巅峰之作,堪称扇面中的佼佼者。《葵花蛱蝶扇面》图卷出土于山东邹城明鲁王朱檀墓,现藏于山东博物馆。此卷为绢本,金粉设色,尺寸纵24.3cm、横25.5cm。分甲、乙两面,一面画一面诗,诗画双绝。
甲面绘的是葵花蛱蝶图。通幅赭色渲染,以没骨法绘出蜀葵与秋蝶。画面上,金黄色的葵花恣意怒放,硕大而绮丽,花瓣细纹清晰,红蕊微吐,花叶淡墨勾边,朱笔绘出的纤纤叶脉,笔触细腻,右上方一只彩蝶闻香而来,欲飞欲落,悠然悬于花丛之上。即便历经千年,色泽已光鲜不复,却仍能看出它的精细雅致、层次分明,显得丰满而生动。
乙面则为宋高宗金字草书七绝一首:“白露才过催八月,紫房红叶共凄凉。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夕阳。”整首小诗笔法洒脱婉丽,笔意清楚,流畅且浑厚,飞动而兼沉着,可见其深厚精湛的书法造诣。作为宋徽宗的儿子,高宗赵构同样尤为精通书法。
这首明显颇为凄凉颓废的七绝诗,也让本来趣味盎然的“蝶恋花”画面,平添了几分感伤。诗画相映,意韵深远,透过这一方小小的扇面,我们仿佛能够看见,那位独自立黄昏的高宗皇帝,正对着一片山河破碎、秋风萧瑟之景而叹息伤怀。
《葵花蛱蝶扇面》图卷两面均无署款,原本是出身不明的。幸而,摊开长长的画卷,拖尾空白上显露的几行跋文,意外地为它镀了层光灿灿的金。
画上方钤有“皇姊图书”朱文印,“皇姊图书”是元鲁国大长公主的收藏印。在元朝时期,《葵花蛱蝶扇面》图卷被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所藏,并在其上钤“皇姊图书”朱文印。祥哥剌吉是元武宗海山之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收藏家”,她的藏品包括《清明上河图》等众多名画,数量及质量都相当可观。
在收藏画上钤印表示收藏之精,这种现象在早期多见于宫廷内府皇室收藏,以前宫廷内府或私人收藏多有专人及书画鉴赏家将内容、尺寸、印章、题跋等资料作详尽记录,诗、书、画、印妙趣贯穿,不仅使画卷更加完美,还可以作为鉴定画迹真伪的佐证。明代初期宫廷强烈的汉文化中兴心理,使皇室追求宋代画风的复兴,当时皇室、贵族是艺术风格的主导者,宋画写实严谨含蓄深远的诗情韵致,正符合他们阶级身份的需要。
据《墨缘汇观》记载:“考大长公主凡所藏名书画,皆命冯子振、赵岩等题识。”而作为珍品之一的《葵花蛱蝶扇面》图卷,自然也没能逃脱被“题识”的命运。
元人冯子振在图卷拖尾处题诗并序——“宋高宗德寿宫题葵花扇面,后二百年,人间得之,以为珍玩,三叹物色,敬书二十八言:绘墨清新德寿宫,戎葵生意畅西风,金晖留照倾心蠊,秋在黄裳正色中。海粟道人冯子振百拜。”后面接着还有元人赵岩的题诗:“香凝御墨晓凉催,不与凡华一样开,日落中原何处在,倾心谁与酹金杯”。
也正是因为冯子振所题的这段跋文,才得以确认,扇面上这一首七绝诗,竟是大名鼎鼎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的御笔亲书!有了“帝王书法前三甲”的宋高宗做“背书”,即便正面的“葵花蛱蝶图”不知是否同为御笔,来历难以考证,也已充分奠定了它高贵的身份和珍稀的价值。
这幅画卷钤还有宽边朱文“司印”二字的押缝印。“司印”为明代宫内执掌书画库的“典礼纪察司印”的三分之一,六字印分三行排列,另两行“典礼纪察”四字被钤于册中,作为档案资料保存起来。典礼纪察司是古代掌管制度礼仪的部门,职能范围甚广,其中包括对书画库的管理。“司印”二字钤印说明朱檀就藩兖州府时所携书画已办理登记在册手续。
明初以后,此卷辗转归朱檀所有,朱檀少年薨逝后,它也随之葬入明鲁王墓,是最为珍贵的随葬文物之一。1971年,在考古工作者们的发掘和保护下,这卷极富传奇色彩的扇面珍品才得以重现人间。
《葵花蛱蝶扇面》图卷历经宋、元、明三朝,皆是皇室珍藏的“团宠”,大家甚至都舍不得将它做成扇子拿在手中把玩,可见其显赫身价。它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和书画收藏的珍贵资料,对研究宋代书法绘画、元明皇室收藏史、扇面文化发展等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张依盟、杨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