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阳光洒在马背上
——访青年艺术家刘林格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正如歌曲所传唱的,蓝天、白云、奔跑的马……内蒙古的草原风光让人憧憬向往。歌曲的传唱带给人们无限遐想,而以内蒙古题材为创作对象的美术作品向人们直观再现了内蒙古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进一步拉近了人们与内蒙古的风土人情的距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草原的迷人魅力。青年艺术家刘林格创作的版画《阳光•阳光》,刻画的便是内蒙古的形象。
版画《阳光•阳光》是一部民族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语境,民族艺术也不例外,它是基于民族文化特色而存在的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征样式,更是民族生存状况与生活方式的一种显现。中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滋养着中国民族艺术的创作,民族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的选择。
青年艺术家们往往就地取材,从身边的内容入手进行创作,为实现艺术抱负提供了便利。“我出生于内蒙古,对这片土地有着天然的热爱。我想通过艺术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那些独特的民族符号。”青年艺术家刘林格说道。
刘林格近照
2010年刘林格进入内蒙古大学学习版画创作,2014年顺利毕业,从接触版画起至今已近十年。十年间,她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包括《那达慕》《吹过草原的风》《阳光•阳光》《相遇》系列和《嗨,你还好吗》系列等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内蒙古的文化景观为创作主题,让更多的人看到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内蒙肖像”。
《相遇-中国梦》 版画 68cm×102cm 2013
《那达慕》 版画 96cm×71.5cm 2015
《吹过草原的风》 版画 94cm×115cm 2017
谈及创作的初衷,刘林格表示,“我生活在银川已有七年,但是对于我的家乡内蒙古,那些独有的文化符号始终浮现在我脑海中。有一天,我决定拿起刻刀,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告诉人们内蒙和蒙古族人的样子。”2015年开始,刘林格连续创作了几张以内蒙古那达慕为题材的作品,将蒙古族人的铮铮铁骨,大草原的广阔,微风下的蓝天白云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创作那达慕题材的作品时,刘林格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创作观念上的矛盾和变化。她坦言,“创作这些作品源于我对内蒙古这片土地的熟悉和热爱,但在创作过程中并非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顺利,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内蒙古的样貌,记忆中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这些内容的表现往往并不好把握,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变化,同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内蒙古和蒙古族人身上所独有的文化印记。另外,我也时常担心作为女性的阴柔气质会影响对蒙古族人粗犷豪迈特性的表达。”那达慕题材的系列作品是刘林格对内蒙古进行艺术表现的重要积累,对内蒙古风光时代变迁的观察,对当下蒙古族人精神风貌的准确把握,以及通过锋利的刻刀与坚硬的木板实现对自身阴柔气质的克服,以表现更为丰满立体的蒙古族人形象,这些让刘林格在艺术创作上获得长远的进步。
版画《阳光•阳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立项资助,该作品以绝版木刻的方式创作,整张画纯手工印制,尺幅为2米长,1.2米宽,比一般的绝版木刻版画尺幅都要大。人物造型刻画严谨,刀法应用流畅,分版层次准确,获得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阳光•阳光》 套色绝版木刻 121cm×200cm 2018年
从版画学习者到专业的版画创作者,刘林格经过了刻苦地训练和实践,尤其体现在作品《阳光•阳光》的创作中。“学校只教授版画创作的基本操作流程,要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作品,一张技术相对成熟、分版相对没有问题,颜色看起来舒服,内容可以让观众驻足一秒的作品,创作的过程就像铁杵磨成针,需要一步步细致地揣摩和探索,中间只要走错一步,就会导致前功尽弃,必须格外小心谨慎。”谈到《阳光•阳光》的创作感悟,刘林格表示,“《阳光•阳光》的完成,让我真正感受到绝版木刻技艺的严谨,印色过程必须花费足够的时日,无法像机器一般加速,只有绕不过去的细致和耐心,在这一过程中时间本身也成为对作品的敬意,对生活的敬意。”
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对刘林格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国家艺术基金发现了很多的艺术人才,让那些对艺术有追求、有想法的青年艺术家始终饱有乐观的创作心态,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支持和鼓励,让青年艺术家们站在更宽阔的艺术视野进行创作。”未来,她将继续致力于以内蒙古地域资源为题材的版画创作,让更多的人通过她的作品,切身了解内蒙古和蒙古族人,看到不一样的民族艺术景观。
(光明网记者张义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