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京剧艺术的至纯粹,中华道德的至高尚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京剧艺术的至纯粹,中华道德的至高尚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1-13 09: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窦洪涛

  京剧《大舜》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国人的初心;是中华复兴的源动力。这是京剧,也是一个京剧中的中华大千世界。

京剧艺术的至纯粹,中华道德的至高尚

京剧《大舜》剧照

  《大舜》表达了深刻的哲思,大舞台、大内容,加之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当之无愧为京剧中的精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于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精耕细作。该剧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情,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永恒价值。相信《大舜》将是京剧史上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几经修改后的京剧《大舜》有了明显改观,可以说是做到了精益求精、锦上添花。舞台表现力尤为突出,京剧味道更浓、更纯粹,达到了京剧艺术之至纯粹,道德之至高尚。舞美与音乐更加舒服,《南风歌》由老生改为青衣演唱,突出了京剧声腔定位。其中重新录制的音乐,配器中加强了民乐部分,特别是京胡部分。加强了打击乐,与故事情节更为吻合,渲染力更强。叙事结构更加明晰,演员的表演更精纯、大气,令人震撼。尤其是大舜的气势,犹如天雷轰鸣,观众的心情随之喜怒哀乐。缩减了群舞场面,提高了舞蹈场面的写意性,与全剧节奏、气氛保持了高度统一,使该剧更加精致,意境更加突显。舞台设计的时代感有所增强,戏曲空灵,舞美设计恰到好处,半圆的平台与两侧结绳的时代感都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舞美、内容、表演、观众,跟日月星辰融为一体,妙不可言。剧情在穿越,演员在穿越,观众在穿越,穿越得自然,感情真挚而深厚。

  这是一部有着艺术、历史和文学积累的好戏,它表达了一种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也回答了这样几个问题:出身贫寒的好男儿,出路在哪里?大丈夫以何德何能落地生根?君子如何办得了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又如何担得了至忠至勇至仁至孝之重?中国人的人伦和婚恋观初心是什么?为人子当从公还是从私?作为华夏儿女,作为龙的传人,我们的人生志向、终极梦想又是什么?

  大舜人生的“通关”密码不是永远也窥探不到的天文数字,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具足的至真、至朴、至简的大道。这个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有志为尧舜者,必然能够自得。

  大舜:情怀与担当

  京剧《大舜》以大舜东巡染病,危在旦夕,回顾自己的人生为起点,穿插他与尧的过去时和进行时,不忘牵挂国家前途,写出了他的人生观、国家观,展示了他博大的情怀与担当。

  剧情的承转起落大开大合、从容不迫,用生动感人的故事把大舜多舛的命运、坚守的孝道、执着的精神、为君之道等一一道来,让华夏儿女真正感受到祖先崇高而伟大、可敬又可爱的人格魅力。尤其是暮年之舜和少年之舜的同台对悟,其表现形式大胆而精彩,不但把历史搬到了观众面前,还把不同时空糅合在一起。将一个人物垂垂老矣、白发苍苍的时代和15岁英气勃发的少年时期糅合在一起,同台演绎,可谓独具匠心。时间跳跃、剧情跳跃、人物关系跳跃,灵感与灵魂相互碰撞,悲悯而精彩,艺术的张力无限延伸却又不失真实,给人以泼墨于石上而生出花来的快感。它不仅具有强烈的“奋斗”精神,也找到了中华文化大道的根源,同时也以形式的创新开拓了京剧文本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编剧以此来审视大舜一生,并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巧取胜,以情传神,用生动感人的故事将大舜的一生娓娓道来。用京剧语言演绎大舜文化的精髓,以现代视角捕捉历史的文化足迹,是一种创新式的探索。这不仅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文化的集成式展示。

  舜帝禅让:公天下

  公元前2208年,舜年逾百岁,率众南巡,卧病苍梧。病榻之上,舜抚琴而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道尽了帝王忧国忧民、心急如焚,以天下百姓为念的迫切心情。

  春夏秋冬四季顺应天地人之心,是让天下人内心都安乐;让心中不平荡然涤去,赋予我子民财富,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卿云歌》亦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予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以竭,褰裳去之。”

  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够看透生死,也不是所有的君王都不肖于金银随葬。只有树木才可以活千秋,只有五岳才能享万岁之寿,为人君者必定要有感同身受的慈悲之心。舜爱民、怜民、惜民,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清心寡欲的他只愿与琴相依九泉之下。然而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寻得一位贤德之人继承他的王位,继续给予万民福祉。

  什么样的人可以解民之愠?什么样的人可以阜民之财?在舜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身处苍梧,心系天下。暴以烈日,鼓以南风。冥冥之中,黄帝、炎帝、尧帝的灵魂也似乎降临了。时正当酷暑天气,晴空万里,气候闷热。忽然间,电闪雷鸣,大雨骤降。舜帝感叹苍天感应,顺人之心,喜之过望,趁机宣布荐禹于天。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孝感动天:大德之始

  少年舜言:“我死无憾,却叫二高堂‘杀子’不成?陷父母于不义,岂非人子不孝,大大大不孝也!”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笃诚孝悌之德,经天纬地之才。这是京剧《大舜》所倡导的人伦道德之风,也是唐尧将帝位禅让给大舜的重要原因。《二十四孝》开篇即是大舜的孝感动天,在中国,舜就是“孝”的代言人。然而,在京剧《大舜》中,并没有多少舜遭受父亲和继母虐待的场景,它以更加戏剧化的场景,对舜的“孝”做了更有高度的诠释。

  少年时的大舜遭遇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为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人要加害于他时,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亡命天涯,以免使父母背上万世骂名。舜的这种大爱之心,包容宽容无私之心是世人学习的楷模。

  在暮年大舜与少年大舜同时空对话的场景中,少年大舜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死无憾,难道让二高堂‘杀子’不成?陷父母于不义,岂非人子不孝!”《孝经》开宗明义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爱惜自己的身体,尊敬自己双亲,即便每日洗衣做饭,受鞭挞之苦,也只默默忍受,在他看来,这就是“孝”的表现,但也仅仅是“孝”的第一步。而“陷父母于不义”,让父母遭邻里乡亲的唾弃,害父母受牢狱之灾,才是为人子最大的不孝。所以,舜毅然决然地远走他乡,以实现远大志向作为让父母扬名的最好方式。

  舜的一生,是大德仁孝的一生, 京剧《大舜》所提倡的人伦孝道,其高度要远远高于一般的艺术作品,这样创造性的转化以及创新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大舜文化的精髓。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言君子通之于贤也。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强不息”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先贤,从伦理道德角度出发,反对消极无为,提倡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君子永远不变的理想与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悦远来,不论是在菏泽湖区捕鱼、在黄河岸边制陶,还是在历山脚下耕种,舜凡事率先垂范,事事处处为民众着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百姓造福。他的仁爱之心和高尚行为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人们都愿意以舜为榜样,效仿舜的言行。于是四海漂泊的人,都纷纷选择舜居住的地方搭建房子定居。舜号召周围的人要团结友善,倡导大家分一些田地给新来的人家。他还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耕种的技术,使新建家园的人能尽快地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归附舜。舜居住的地方一年的时间就成了一个村落,两年成了一个小城镇,三年之后变成了一个繁华的都市。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大舜孤身一人,耕于历山,身入荒芜,无家无室,却能聚众人之心。所居之处,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他用自己的才智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经典,也为今后治国、平天下做好了准备。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团结统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影响着整个民族政治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竭尽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

  问世间女子芳心何许?

  女子如何选一个好夫君?是选家财万贯,还是选名门望族?娥皇与女英作为世间女子的楷模,以她们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写下答案。

  尧帝执政七十年,要大臣们向他推荐一个接班人。大臣羲仲向尧帝推荐了大舜。尧帝就带着两个女儿微服私访,看舜能否继承他的帝位。到了洪洞历山下,听到阵阵鞭挞声且凶狠异常,尧帝三人心想此人实在太过残忍,正想上前训斥一番,却见那人只是鞭笞栓在犁辕上的簸箕,并非真的抽打在牛身上。娥皇、女英听后非常感动,只因舜是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值得托付终身。所以,为人夫要有一颗不忍之心、一颗恻隐之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才智之心,这也是家庭和睦的必要条件。

  尧帝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在舜身边生活了二十多年,一直过着节俭的平民日子。她们是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巾帼女杰,与男人们一起,舍小利益顾民族宏图大业,舍一己私欲为天下人富足。这两位了不起的女性,与轩辕黄帝的嫔妃嫘祖与嫫母一样,她们伟大的一生、不凡的岁月,都是被后人敬为神灵与圣贤的缘由。她们即是两片绿叶,映衬着舜帝的璀璨,更是两朵鲜艳的红花,渲染着上古先人的辉煌。她们是舜帝生命中两片绚丽的色彩,也是飘扬在帝舜初都妫水河畔的两缕千秋流芳的、缭绕不去的香魂。她们是上古女性的代表,她们用生命彩绘了华夏民族,在历史上留下一道缤纷。

  中国士大夫精神

  什么是君王?京剧《大舜》中,尧帝做了最完美的回答:“帝君者,不在天下之上,而在天下之下。此事乃普天之下,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非至忠至勇至仁至孝的大丈夫不能为。”舜深深一震:“那毕生之苦、万钧之重,重华不敢辞!”真正的王者从不辞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当舜接下尧帝授命的时候,大有一种“如欲治平天下,夫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风范。

  然而,剧情一转,骨肉亲情,天下众生,敦轻敦重?常人难以抉择。选择天下众生,哪还有剔骨还肉之痛;选择骨肉亲情,哪还有泯灭人性之殇。为人子从公还是从私?在情与法的问题上,舜给了禹答案,也给了我们答案。

  禹的父亲鲧耗时九年治水不利,导致无数百姓丧命,舜请帝命,正刑典,要戮鲧于羽山,为后世戒。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正直无私的大舜。但该剧处处体现着人文情怀,当鲧被带至刑场准备行刑的时候,舜却再三阻挠司杀者,就是为了等禹来见父亲最后一面。无形之中,也将舜的宽厚与仁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禹恳请舜放过父亲的这一段对话中,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展露无遗。观众时而为禹捏着一把汗,也时而为舜不徇私枉法的做法暗暗称赞。当舜问禹,封堵之法与疏浚之法究竟孰对孰错的时候,整部剧被演员们推向了高潮。最终,事实胜于雄辩,禹还是承认了父亲的方法是错误的。然而,就在鲧行刑的那一刻,禹竟欲自刎以尽孝道。舜的一番话无不让在场观众动容,他的那句“人子之孝,不在殉无益之死,在乎九死不悔,不改父志”,久久铭记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君子依仁由义,在公与私、情与理的问题上,舜告诉我们“大义”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不忘初心:不忘来路,便识去路

  京剧《大舜》自始至终都埋藏着一个伏笔,舜为什么死后执意要葬在苍梧之地九嶷山?这是阴阳和谐,南北和睦的主题思想。九嶷山汇九民之天下的大一统思想,让人更感觉到他的博大胸怀。

  熄狼烟、止干戈、共传承的理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和文明传统。九嶷山在九黎境地,并不是华夏、东夷的国土,大舜葬于此十分危险。然而他却指出,自己若葬在九嶷山,后继者都会来这里祭拜,南北有所交流,就一定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无论生死,就像舜帝说的,他都要看着部落的人民友好起来,要看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给了中国人一个天下大同的中国梦。

  天下大同,就是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众生平等;埋骨何须桑梓地,只要德高行范,人生处处是青山;中国梦就是苍生平等梦,中国梦就是让每一个人,不分国界、人种、语言都过上好日子;中国梦,就如大舜一样,死后葬于何处都是德荫后代与后世。

  京剧《大舜》带给人们的感受是震撼的,它让每一位观众都找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让我们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不忘来路,便识去路,人人皆可为尧舜。

  大幕垂下,《南风歌》起:“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久久回荡。

  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无论是“至仁至义”,或是“至孝至诚”,都不乏其人,但最早、最具孝悌仁义的代表——“舜”的艺术作品却未曾有见。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总能处逆境而凤凰涅槃,其文化之根必有浴火之灵,这根与灵究竟是什么?相信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时,总是不断地汲取先贤往圣,在亲民,在明明德,在泼洒至善中乘长风破万里浪。

  (作者系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窦洪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