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表达
——访青年艺术家毕敬虎
青年画家毕敬虎说,选择水彩画作为创作方向,是受了一条鲅鱼的启发。
毕敬虎1998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绘画专业,学的主要是与壁画和壁饰相关的课程。“其中有一门超级写实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第一次接触到水彩画,对水彩作画的细腻印象深刻。”毕敬虎回忆说。
毕敬虎近照
毕业后的几年,毕敬虎一直在尝试各种材料的创作,但总感觉与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存在距离。有一天,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来一条鲅鱼,鱼很新鲜,鱼鳞还泛着蓝绿色的光,鱼身被塑料薄膜包裹着泡在水里,“那个瞬间我被吸引住了,那种塑料薄膜贴附在鱼身上的透明感和非常微妙的色彩变化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了想去表现的冲动。当时,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水彩能够把这种感觉表现出来。”毕敬虎说。
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毕敬虎重拾水彩画,而以此创作的那张《鲅鱼》水彩作品,也让他树立了对水彩画创作的信心。
从2009年开始水彩画创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毕敬虎对水彩画的理解越来越深,喜爱也越来越深。“水彩画无法修改,因此对绘画技巧、材料都有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而水是不可控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总会充满了偶然性与不确定性。”毕敬虎说,水彩画是在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上,是与传统中国画最为接近的西方画种,水彩画中的笔法和韵致与中国传统审美也非常契合,因此水彩画和中国画可以有很多相互借鉴之处,这是水彩最有魅力之处,也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丝路琵琶梦》 纸本水彩 80x130cm 2017
而他创作的水彩组画《丝路琵琶梦》,就是将西方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互鉴的一个成功尝试。
“面对历史悠久、复杂深厚、多维度、多面向的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和呈现,是我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最终选择以琵琶作为题材,因为琵琶虽非中国本土乐器,是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的外来乐器,但它最终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历朝历代诗词歌赋吟咏的对象,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和符号。”毕敬虎说,希望通过对琵琶传播与发展历程的艺术化呈现,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融汇能力,从而体现出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与包容性。
为了加深对丝路文化和琵琶的理解,毕敬虎先后去到西安、乌鲁木齐、库车、克孜尔、喀什等地考察采风。“采风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创作动力和表达欲望,使得《丝路琵琶梦》创作能够顺利完成,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成果运用作品。”
《琵琶记之一》(纸本水彩80x130cm)2011
在创作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如何运用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思维去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换,一直是毕敬虎比较关注方向。毕敬虎说,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文脉、情感价值等独特且重要的文化基因,是我们获得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但同时,传统文化又要进入当代语境,进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与当代文化场域互动,才能是鲜活的,才可能确立和发展出新的文化形态,建立新的文化范式。
“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向观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更具当代性的呈现传统文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重新看待和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历经劫难而仍能生生不息,绵延数千年的强劲生命力。”毕敬虎说。
(光明网记者章丽鋆、李贝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