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开辟黄梅戏艺术新领域,致敬新时代不朽功勋
——黄梅戏《邓稼先》“二改”专家修改会在西安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王营)2019年9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黄梅戏《邓稼先》“二改”专家修改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理论评论、编剧、导演、音乐作曲、舞美设计等领域专家针对作品的表现形式、人物形象、舞台塑造、思想内涵等方面条分缕析、把脉会诊,为该作品进一步提升指明了方向。
探索现代戏曲,铸造时代英模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创造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史诗。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人员写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为实现“强国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黄梅戏《邓稼先》正是以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奋斗历史为主线,演绎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留学归国、别妻埋名、原子弹试验成功、氢弹试验成功等人生的重要阶段,展现了其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令观众心潮澎湃、潸然泪下。
高标准打磨精品,大主题有硬实力
7月28日,黄梅戏《邓稼先》“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会后,主创团队对专家意见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对剧作文本、舞台调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打磨、开展了多次排演。通过近两个月的筹备,黄梅戏《邓稼先》在陕西西安广电大剧院顺利“一演”。
在“一演”次日的“二改”专家修改会上,导演张平表示,“一改”修改会后,主创团队对专家们在会上提出的民族气节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剧作性和抒情性的平衡、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的安排等问题的宝贵意见进行了仔细研究,通过对剧本文本、演员表现和舞台调度的不同方式展开了慎重的修改。他还对修改情况和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逐一说明。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邓稼先》“一改”中主创团队的努力和现有的艺术成果。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蕴明对该剧题材的选择和呈现予以高度评价,他表示,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时间节点中出现的关键人物,这一典型群体的时代高度和深刻意义,在这部作品的舞台呈现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天津评剧院院长、一级演员曾昭娟对男女主演的表演、唱腔赞赏有加,她指出,男女主角的情感心声和家国情怀都通过表演、唱腔展现得深刻和动人,演员们传递出来的精神面貌完全符合本剧博大精深的题材。
英雄也有柔情处,细微之处显真实
好戏也须细打磨,只有不断优化完善、精益求精,才能勇攀高峰,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赞赏之余,对于“一改”后的黄梅戏《邓稼先》,与会专家也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意见。
与会专家表示,该剧在人物的塑造上还不够深刻,冲突感稍有欠缺,情感表现不够饱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一级编剧欧阳逸冰表示,目前的人物塑造缺乏厚度:邓稼先在西南联大求学、在美国留学等关键经历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在剧中没有体现。另外,仅仅以圆明园作为“国耻”的象征来激发爱国之心,这种写法难以塑造人物的深度和态度。而对“郭永怀逝世”和“遥思母亲”这两个具体场景,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研究员秦华生认为,“郭永怀不幸逝世,简单地悼念安葬的方式不足以打动人心,而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指引和继承。比如,郭永怀与邓稼先进行精神对话,这比集体的吊唁更能凸显人物特点,这样的抒情也更加饱满,对人对剧都是一种升华。”
会上的另一个争论聚焦在本剧对“忠与孝”这一对矛盾的处理上。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一级导演熊源伟表示,郭永怀给邓稼先批假,让其回家探望母亲,而邓稼先因为试验进入关键节点而拒绝的这一场戏不够有温度。对忠与孝进行这样的抉择,与当今的时代精神有所冲突,容易显得人物缺乏合理性,难以与当下的观众产生共鸣。
如何通过戏剧塑造英雄人物?专家们指出,黄梅戏《邓稼先》对主角的塑造对其他剧种类似题材的演绎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王蕴明表示,人物的身上有时代的印记,即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熟悉了这些就能够了解他的心理状况,也就能容易接近人物的高度和时代的需求。熊源伟谈到:“今天,在舞台塑造英雄,当然要有精神制高点和浩然正气,但更重要的是有人性的注入。”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一级导演查明哲阐释到,“忠孝”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所承受的最大问题,如何去思考和表达忠孝的抉择问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时代的高度应该建立在生活上,在思想深度、在生命力度、在情感温度、在人性真度上。唯有这样才能更加让观众信服,才能塑造真正的英雄,而不是“天生英雄”。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王辉认为,“人物传记的文艺作品,应该用本质的、真实的创作来展示人物的真实人生,通过真实人生深刻挖掘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且通过内心世界来表现背后的时代背景。”
提升舞台表现力,升华主题深刻性
在黄梅戏《邓稼先》的主题音乐的创作上,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一级作曲李道国认为缺乏特性特点。李道国表示,对一部精品戏剧来说,需要有一首能够让观众记住、吟唱的主题音乐:“黄梅戏有很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旋律,但编排一部现代剧应该有所创新。并且创作的主题不能丢掉传统,既要符合人物形象又要有中华民族的自身风格。”
对于黄梅戏《邓稼先》结尾一幕,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苗培如认为应该有进一步的升华。苗培如说:“黄梅戏《邓稼先》也是在歌颂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成就,因此,结尾处舞美设计等还应该有所升华。不要拘泥于真实,重要的是意境。”为此,他建议,结尾能否再重现原子弹、氢弹爆炸的经典画面,然后幻化成共和国国庆节日的漫天礼花,冰冷的武器变为绚丽的礼花,这样更能触动观众,让人们更加热爱和追思英雄,也能够在视觉提升这个作品的主题。
来自陕西榆林的语文老师胡雅贤,是一位忠实的黄梅戏爱好者,作为观众代表参加了“二改”专家修改会。她表示,在中国科研发展史上有很多像邓稼先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物,他们一定是能忍常人不能忍之痛,这很让人感动。看完黄梅戏《邓稼先》演出之后真的是热血热腾、彻夜难眠。
黄梅戏《邓稼先》主创团队认真汲取宝贵意见,积极探讨相关问题。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艺术创作中心总经理丁飞表示,主创团队一定会严格按照艺术基金的各项要求全力推进修改工作,争取达到更高的高度,不辜负专家和观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