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的“可视之维”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南宁站侧记
光明网讯(记者 张义文)对于民族文化的尊重、挖掘与创新,既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艺术家应有的文化担当。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走进南宁,在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展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青年艺术家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彰显青年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历史担当与国际视野。
新时代语境下的创新
巡展以“可视之维”为主题,分为“视觉与形象”“交互与重构”“格物与开新”三个板块。“视觉与形象”关注青年艺术家立足个体及故土记忆,面对观念、物质、技术发展和图像信息的编译转码,从全球化、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思考本土文化的传承。“交互与重构”意在展示青年艺术家通过交互与重构,对都市文化和社会空间的审视,探索材质的跨界融合。“格物与开新”表现青年艺术家融时代审美、人文精神、科技理性于一体,促进传统工艺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表达来看,展览作品的艺术风格不失张扬,艺术语言大胆多样,艺术观念开放创新,力求在新时代语境下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
桂西南边疆 张学 布面油画180cm×190cm 2017—2018
“视觉与形象”部分中,张学的油画作品《桂西南边疆》笔法丰富,运用点、提、皴、擦、揉、摆、染及刮刀刮、刻等技法,人物形象生动,构图错落有致,色彩处理和谐而统一。整幅作品主题突出,表现了依饭节这一仫佬族民俗节日的集体记忆。
吕峰油画作品《红水河流经大化县》对广西红水河沿岸小县城进行了描绘,是人与现实自然关系的直接记录。画面色彩明丽大胆,笔触活泼有肌理感,通过不平衡的构图来表现真实的地域地貌特征,刻画出红水河蜿蜒迂回、激流交错的自然特点。车船并行,依河依山而建的工程正在进行,生机勃勃繁忙的县城状态定格在画面中。
红水河流经大化县 吕峰 160cmx180cm布面油画 2018
“当代是此时此景的聚合,而创新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艺术观念代表着时代发展,我们应紧随时代步伐,增强创新创造能力,不断挖掘更深层次意义上的表达和呈现。”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利国杰认为,“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的启发在于艺术创新是持续的过程,作为青年艺术家,要时刻关注国家发展,探讨艺术观念的更新,培养自身的创作质感,走在时代的前列。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是枯萎的。如何创新新时代语境下的艺术观念,这一命题在此次巡展的作品中得以表现,作品《逸境NO.7》在融合中西媒材中探索创新,作品《钢铁战士北部湾》寓表现主义于现实主义进行表达……
钢铁战士北部湾 柳风 15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8
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艺术创作
“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广西侗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建筑、节日、服饰、生活细节大都围绕这里独特的地缘文化。我以参与者的身份体验了这样的状态,并最终通过作品呈现了出来。”参展艺术家韦明思在谈到自己的作品《侗家》时表示。他认为,民族文化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广度与深度,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既是对艺术创作的反哺,也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传播与发扬。“如何把民族文化融到作品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韦明思说。
侗家 韦明思 亚麻布油彩丙烯180cm×180cm 2017
材料工艺与当代观念转化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以“守正创新”作为学术总议题,围绕艺术本体,如艺术语言、艺术材料、技术革命,从青年艺术创作的视角和广度深度思考材料工艺与当代观念转化。
广西艺术摄影学会秘书长郭家驯对巡展中摄影作品的材料工艺进行了探讨:“除了用传统材质加以表现外,展览作品还用现代的材质,比如铜板、铝板、锌板,再加上UV打印的叠加,将古老的文化表现在现代材质上,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魅力。”
“青年艺术创作者对材料的应用以及题材的提取,有比较多的想法,而且在作品中做出了比较大胆的技术创新。”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蔡智观看展览后指出,传承和创新对于全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或者创作者来说,在保持一个宽视角、深思考的基础之上,要有创新,要有突破,必须在学科以外的知识面进行思维。
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刘绍昆认为,国家艺术基金对青年美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中,体现出观察生活的新视角以及对生活的新认识,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基于不同视角,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在传统中挖掘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实现艺术的转化与创新,是艺术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重要路径。通过“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会呈现在大众面前,广泛影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之路,推进我国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张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