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技艺 戏出人生
——访皮影艺术家何泽华
何泽华自幼在皮影戏中长大,受父辈熏陶耳濡目染,七、八岁时就开始拿毛笔在碎牛皮上涂鸦。何泽华回忆,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放学回家后,拿起雕刀刻皮影。九岁起,何泽华开始跟随师傅何祖鸿学艺,学习皮影画稿描样。十五、六岁时,他就可以单独操刀,独立完成全套皮影道具的雕刻制作。
何泽华表演(汪辉 摄)
如今,皮影正渐渐走出了人们的生活。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皮影第九代传承人,何泽华建起了皮影戏博物馆,搭起了戏班子,默默守护着这份老手艺。“做皮影并不难,但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要耐得住寂寞。”何泽华说,“皮影是我这辈子都要与之为伴的朋友,我要坚持把皮影戏演给大家看,让这个日渐衰落的行当散发出新的光芒。”
作为皖南皮影的代表性传承人,何泽华将技艺运用得炉火纯青。他的作品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人物设计采用全侧身的平面形象,人物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这独特的雕刻技艺,正是皖南皮影的雕刻技法“推皮触刀”,而这种技艺也正面临失传。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何泽华。
封神演义 如来佛 牛皮 70-cm×40-cm 2017
请您介绍下近期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何泽华:在安徽皖南民间,老百姓有供奉如来佛的风俗。在老百姓的眼里,如来佛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降妖除魔,给家庭带来平安和幸福。同时,这一形象也成了皮影戏(神戏)当中至高无上的神灵,我的皮影作品《如来佛》创作灵感由此而来。作品采用了皮影雕刻中的弧形线条雕刻法,运用红、黄、绿、黑四色渲染人物,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感。
作品最大的创新和特色是什么?想通过作品表达怎样的情感?
何泽华:构思时,我将佛主的寿眉加长了一些,嘴巴和面部做成了微笑的表情,以显示佛的仁慈和亲和。创作时,我考虑到一些老图、老样已不大为现在的人们所接受,就想着把现代人的审美需要融入到我的作品中。百姓祈福就是希望为每个家庭带来平安、祥和、幸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想,只有每个家庭都和谐、幸福了,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光明网:您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他对你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何泽华:我最欣赏的艺术家是著名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收藏家赵树同教授。2003年,赵树同教授将私人收藏的4万7千余件价值八千余万元的珍贵皮影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学院,促成“中国美院皮影艺术博物馆”的成立。他的这一举动,对于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来说,是一次极富价值的拯救。“要让中国最好的东西,放在最能妥善保管,最能深入挖掘,最能让她放射光芒的地方。”这是赵树同教授的梦想,也是我坚守皮影艺术的信念来源。皮影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将它保存下来。
光明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你的艺术创作、职业生涯,有何积极意义?
何泽华: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我的创作思路、眼界拓宽了许多,让我的艺术之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鼓励我们多出精品,不断传承和弘扬皮影这门古老的艺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那些有意向申请基金项目的青年艺术家们抓住机遇,不断地挑战自己,永攀艺术的高峰。切记要时常勉励自己,扎实付出。因为,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