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艺术创作中的核心问题
——艺术创作的导向性、时代性与创新性问题
作者: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王雪峰
青年是时代最具活力和创新意识的群体,在他们的作品中既可以感受到传统艺术文脉的承沿,又可以感受最具时代风格的艺术创新。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有效的对青年一代创作进行了激励,使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明确导向、大胆创新、融入时风,形成当代青年创作的审美新风尚。本文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作品出发,讨论青年艺术创作中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艺术创作的导向性、时代性与创新性问题。
一、艺术作品的导向性
艺术作品的导向性主要从题材角度体现,既有在政治层面的政治性导向,也有在真善美表达上的审美导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对作品的导向有着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中国精神的艺术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表现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这个导向既是社会主义的文艺方针精神的表现,又是新时期对于文化发展的总要求。从国家层面对艺术家进行创作资助的首要要求就是要贯彻国家的艺术方针和文化精神要求。
通常,在当下的青年艺术创作中,艺术作品导向性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艺术主题视角和思想性上,而政治性导向与审美性导向则蕴含在作品之中。2017年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滚动资助作品巡展在策划的时候,策展人将作品的导向性涵盖在几个单元标题之中,包含“自现实”“观山水”“寻史迹”“再造物”“致经典”;在2018年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滚动资助作品巡展的策展单元中策展人以“历史国魂”“吾土吾民”“都市景观”“林泉造物”“翰墨心印”“影像叙事”作为单元主题。策展思路可以看出导向性与主题性是展览的基础,同时这些导向性的主题也是当代青年创作最为主要的面相。其中有艺术家表达对于当下社会视角下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思考和多元文化的共存,如边小强油画作品《佤族文化》系列和刘刚的油画《云南文山》,表达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状态的思考,引发观者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刘悦的油画作品《手机围城》和张博的中国画作品《再不封闭的山村》,表现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城市生活中手机造成的危机与现代农民生活的变化。也有对于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探求,这方面的作品题材更多体现在山水画与风景画之中,如孟新宇的油画作品《四季太行》,作者常年隐居太行山,在与太行的神悟与对话中,把握住现代人对太行之美的蕴含挖掘。蒯连会的油画作品《春水东流》通过对水波的不断尝试表达,在烟波浩渺的水波中表达了技术性所带来的情思。还有部分画家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文脉中拓进,表现革命与军旅主题,如军旅画家程建利的油画作品《寂静的纳吾错》、翟书同中国画作品《特战神兵》,都以歌颂的立场表现中国现代军人的雄姿和精神。
孟新宇《四季太行》2014
程建利《寂静的纳吾错》2014
青年艺术创作者的知识背景、学习经历与人文素养决定了艺术作品创作内涵的深度与表达主题的偏好。艺术工作者在当下对中西传统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理解,对社会转型中的各种世相,以及对信息时代人本身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的触碰决定了艺术创作者思想的深度。而思考最终的目的是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感化人、教育人,并能给观者以正能量的启发。
二、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味是中国艺术历来重视的价值因素。艺术作品品评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已经形成了系统体系,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得以不断地延展。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味主要表现为艺术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在修养,这是艺术创作者人生历练的内化涵养与时代风尚在艺术作品中的反映。这种艺术作品内在的修养通过审美的潜移默化来感染人、影响人。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时代风尚是影响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审美因素,当代中国社会受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影响而高速发展。据此形成相适应的时代风尚,通常概括为多元化与视觉化的特点。多元化是指艺术创作手法的多样影响与路径,视觉化是指艺术作品对于观者的视觉冲击力。
当代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中直接受着时代风尚引导,形成当代艺术创作的品味与格调。从艺术基金所资助的青年艺术人才来看,他们大多是现代美术学院培养的艺术工作者,接受了来自中西方绘画系统的训练,有着较为开阔的艺术视野,在创作实践和生活历练中艺术修养不断得以提高,进而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形成艺术家的品格。如周亭创作的系列油画作品《记忆的味道》,作者通过朦胧的城市意象来表现日益变化的城市记忆,学院油画技术的训练以及女性的视角使她具足深厚的色彩修养和熟练的表达技巧,她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色彩堆置的醇厚与画家内心细腻的品味。杨洋的油画作品《新西藏》接受了古典写实主义油画的影响,表现当代藏民的生活状态,画面流露出古朴、典雅、厚重的艺术格调。
周亭《记忆的味道》2015
杨洋《新西藏》 2016
三、艺术作品的创新性
艺术创新性是指艺术作品的创新价值,即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对于当下艺术史构建的贡献与意义,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在艺术史发展中语言风格的独创性。这种语言风格既要有明显的个人识别度,也要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自然延续,它符合艺术的真善美原则,而非故作标新立异。艺术创作的独创性需和时代紧密结合,要能体现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要能引领时代的审美先潮。青年油画家孟新宇的太行系列作品《四季太行》在油画语言的创新上已经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从太行山的感受出发,将中国山水画的意趣与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表达相融合,拓展了中国油画意象表达的新境。郭仁海的油画作品《傣家》将傣家风景统一在色调之中,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融入油画的表达中,也是意象油画探索创新的新风格。而籍洪达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心印寂静——花鸟画组图创作》以及秦晖的山水画作品则有着明显的老师的印记,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已经成熟,正通过实践努力在传统、师承与自我审美中寻求着风格突破之路。
郭仁海《傣家》2014
艺术创作中技术的创新性是指在技术层面做出的新的开拓与探索,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艺术创作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在技术表达层面得以创新,多重手段和技巧使艺术作品在当下呈现多样的面貌。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作品中,技术的创新更多体现在装置艺术与工艺美术,如郅敏的装置雕塑《天象四神》,运用烧制的陶瓷片来表达四神的形象,在材料和技术的开拓上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综上,通过青年艺术创作的导向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讨论,可以看到,艺术作品的三性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一幅作品成功的关键。国家艺术基金在评审中从艺术作品的内核出发,挖掘人才,鼓励创新,一批“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艺术作品”在画坛逐渐呈现。(王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