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在北京、南京、大连、成都、宁波、敦煌、乌鲁木齐等城市和香港、澳门地区陆续展开,对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项目中遴选出的滚动资助作品进行全方位展示。巡展期间,主办方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围绕展览主题和作品内容等方面展开评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当代青年艺术的文化建构和价值引导,搭建交流思想和展示学习的平台。现将敦煌站研讨会专家发言摘录如下:
独创性是艺术家的价值所在
侯黎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原所长):
对于艺术家而言,独特的创造性最重要的,也是艺术家的价值所在。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这是文字代替不了的,也是影像代替不了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什么?要强调自己看到了什么。只有将自己看东西的角度表现出来,你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记忆、技术来表现它。因此,技术的创新,往往是因为不同人的不同视觉、角度,创造出了不同的记忆,才有可能产生出不同的呈现方式,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规律。
守望敦煌艺术并进行当代转化
马 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研究院在继承发扬传统艺术的时候,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我们有责任、有担当、有义务守望敦煌艺术、守望敦煌文化。
此外,我们要把好导向关,为青年艺术创作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方向上有更好的把关意识。比如写意方面,现在工笔画占比大,内容重复,缺少大写意的作品。我们要明白,工笔作品也并不是画得越细、越写实,它的艺术性就越高,也应该有写意精神,这种写意性,是艺术性的问题,也要追求艺术的高度。
集中艺术人才力量对敦煌艺术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
姜生治(敦煌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比如说莫高窟的壁画、塑像、藏经洞的文书等等,这些都值得研究。敦煌的文化底蕴深厚,出了很多知名的艺术作品,比如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又见敦煌、敦煌盛典、敦煌神女等等,但也有比较欠缺的。
敦煌书法在历史上有高峰,有张芝、索静的草书,有特别漂亮的汉简,还有敦煌艺术里面的写经,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好好研究。敦煌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应该动员甘肃省乃至全国的人才来研究,敦煌人更是责无旁贷。艺术的发展需要一股劲,艺术家没有钻劲、拼劲不行,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出人才、出精品。
不断提升甘肃美术工作者的素养
王亚玲(甘肃省美协理事、敦煌美协副主席):
希望国家艺术基金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能够更多地考虑和重视敦煌当地的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带动更多艺术家创作出更好地作品。
美协成员主要通过与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和艺术家的方式交流学习,还有向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包括敦煌学院的老师们请教学习。省美协非常重视敦煌美术工作者的培训和提升,组织了各种艺术培训和展览。下一步,我们要继续鼓励大家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人才培养项目,为这个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美术工作者。
搭建平台提供扶持,提升青年艺术家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王启江(敦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因为近年来书画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一些青年艺术工作者生活状况不佳,收入不断降低。很多爱好书法、绘画的人,他们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认识上也在提升,但是他们的收入是与付出不对等的,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不能很好地走向市场,生活堪忧。在生活和艺术的压力下,很多青年半途而废,只能选择其他的行业。
未来,我们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强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为青年艺术家搭建更多平台,让青年艺术人才在市场中得到充分成长。
(光明网记者产娟娟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