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中双元思维的发扬光大
——在话剧《张謇》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张永祎:
这出戏将张謇这一人物的家庭、实业,以及他所处的地域、时代,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想从自己的角度看这部戏,说说戏中“双元思维的发扬光大”。
双元思维在话剧《张謇》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用,体现了戏剧的本质。戏剧便是通过两种元素的队列、对阵来推动情节永久不懈的流动和运动,观众的审美永远在期盼着后面的变化,变化也是戏剧中最美的曲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各种双元思维都随处可见,瞬间转换,表演生动、惟妙惟肖,并通过人物的对话,逐步呈现历史背景来呼应前景,又把情景融入到背景当中,整体拼接就是完整的历史线索,构思非常巧妙,这是我们所熟悉的“茶馆”风格,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既让我们看到双元思维的由来已久,也看到了双元结构的推陈出新。
其中,人物关系的双元结构,才是凝心聚力的重中之重。这主要有两个关系:一是张謇与和尚,一是张謇与佐藤。开场时是张謇和和尚的对话,最后收尾也是张謇和和尚对话。而张謇与佐藤的关系,佐藤上场时提出贷款八百万,结束时则是入股一千万,通过这一关系体现出张謇伟大的民族情怀,他不会在狼子野心面前低下我们民族高贵的头颅。这两组人物关系都是封闭的,这二者交叉点就是张謇这一人物,一定要抓住。
其次,张謇中年与老年这样的双元结构,形成了一个对话,前者体现了他的动摇,后者体现了他的坚定。为什么这么写?是不是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让我们进一步眺望漫长人生的节点,这就是张謇人生中的关键几步,让我们感受到他全部的人生图景,看到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舍命救国的源远流长。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张謇波澜壮阔的人生,更赋予艺术创作历史的厚度、深度和广度。三是凸显了心灵冲突,把这种心理视觉情感化了。
中年与老年对话的形式非常新颖,情绪自然摆渡过去,但第二次再出现时,以同样的方式,在舞台高度、背景高度、人物高度、对话高度等方面都极其相似。怎么办?一是删去,一是求变。这里建议可否才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第一场对话当中,由两人对话改为三人对话,张謇的三个人生阶段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对比,这样的话,老年张謇可以左右逢源,对影成三。二是,在第二场对话中,两个人能不能一虚一实?这样可能有一些创新和变化。
最后,张謇慷慨的表达非常经典,堪称点睛之笔,其爱国情、英雄心达到了爆发点,气势磅礴、气宇轩昂,一下照亮了全部的人物、事迹和整部戏剧,不仅穿透历史,也穿透心灵,应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对所有情节的疑惑到此一目了然,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编导贯穿始终的艺术主线这就得以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