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王洪才
在当下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书院快速崛起,成为我国国内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承载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功能。书院的蓬勃兴起,不仅有利于学生陶冶个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自理能力,还对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今天越来越沉醉在网络包围中的大学生而言,书院的出现无疑为大学生自由健康地成长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通道。
伴随魏晋佛教东传,古代书院大大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理审辨的内容。在今天,书院俨然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连接符,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大学书院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对话的结晶
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一直致力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借鉴西方博雅教育、美国的通识教育和牛津剑桥大学的住宿学院制等,我国书院教育的发展极大弥补了传统专业分科教育的不足。在此意义上,建设大学书院也成为了学习西方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纵览古今中外,书院制培养出来的大师群星闪耀,因此许多学校在进行拔尖人才培养试验中就采用了书院制管理,可以说,大学书院的建立正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古代书院是人们清静修学的场所,也是一批读书人为了寻找真理的净土,同时也是知识分子为了避免被尘世的物欲横流裹挟的一块避难所。在这里知识分子得以保持学术创新的动力,为学术反思和重建提供机会。书院昌盛时期,诞生了宋明理学。而其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对后世中国学术和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今天的书院,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标识,它的寓意就是通过自学、研讨和与大师问答达至学术的精深。书院意在提醒学子,要达到高深学问境界,必须勤于钻研,必须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因此,书院也代表着一种文化隐喻:学问只有在交流、切磋和诘问中才能壮大。著名的鹅湖会就是一段著名的学术佳话。它的更深刻意义在于,学术需要包容,只有在交汇融通中才能成其大。
成就大学问者不仅需要个体长期地不断地努力,更需要具有一种融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雅量与智慧,如此方能修得真学问,才能担当国家兴旺和民族振兴的重任。这就是大学书院对今日学子的潜在要求。显然,这正是我们建立教育强国的召唤,也是国家创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出发点,当然更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
大学书院努力构筑一种自由全面发展氛围
选择书院作为通识教育的实验模式,不仅因为书院内涵的文化寓意,更在于其培养人才的积极功能。
书院制将学术与生活融为一体,把人格陶冶与学问养成有机结合。大学书院制度打破了传统大学住宿管理中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打破了传统专业教育中学科的边界。大学书院在住宿区域中设置了综合文化娱乐设施和学习研讨空间及提供各种管理服务,这为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学术本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学术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中国学术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我们面临西方文化的强劲挑战,急迫需要其进行对话;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但又必须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不动摇;与此同时,我们又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但必须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适应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挑战。大学书院的勃兴可以说是大学在承担复兴传统文化和学习西方文化之间进行的一次创新试验,同时也是中国大学对全球化局势的一次主动应答,而且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的检验。
毋庸置疑,古代书院的一些具体做法在今天都已经不适应了,但古代书院那种追求真理、探究真学问的精神却具有永世的价值,它对今天大学生的启发性在于:一个要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具有勇于自我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大无畏精神,必须具有胸怀天下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具有追求大学问的主动品格,也必须具有严格要求自我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