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话剧《甲午祭》:梦回百年 殷鉴凛凛

话剧《甲午祭》:梦回百年 殷鉴凛凛

2018-10-19 10:0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邓海建

  一个浩荡辽阔的新时代,听得到历史深处的悲鸣。

  2018年7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话剧《甲午祭》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活动处处长姚志华主持会议并讲话。相关专家组和主创人员聚焦作品,共商“升级”之计。

  古希腊戏剧推崇悲剧的“净化论”,鲁迅先生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亦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甲午祭》作为一部大型历史题材话剧,通过描绘从日本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到《马关条约》签订的那段苦涩历史,既表慎终追远之意,亦抒壮志凌云之心。它的“净化”功能,大概在于两个层面:一是以艺术表达的形式提醒观者勿忘历史;二是以悲剧力量激活国人爱国与忧国之心。

  “中国觉醒自今日始。”话剧《甲午祭》以120多年前的满清王朝衰落史实为依据,是一部讲述中国在甲午战争时期李鸿章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走向的正剧。该剧自2015年10月酝酿筹备,2016年8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新创作品资助立项,目前已完成59场演出,先后应邀参加了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和第13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等重要演出活动,备受市场和业界好评。

  大悲恸中有大警醒,大开阖中有大追问。甲午历史,虽烟云百年而伤痕历历;晚清颓败,虽大势滚滚而自有宿命。话剧《甲午祭》之所以能在诸多力作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资格,靠的是内容上的一股正气、一股清气,拼的艺术上的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历史剧之难,难在两个地方:一是客观历史和戏剧矛盾的对立性;二是重大题材和细节表达的契合性。换言之,这两个症结都指向作品的严谨与温情、严肃与创新。

  较为难得的是,话剧《甲午祭》以戏剧思维对甲午期间的风云变幻进行新的阐释与再现,功过是非,思有所据。从内容上来说,尽管研讨会上的专家们对李鸿章等主要角色的历史评价多有商榷之辞,但从另一层面来说,亦是戏文创作在呈现丰富多元历史人物中有着自我思辨之举。当然, 尊崇历史是主流,据此之上塑造鲜活的历史人物,可能亦是“啃硬骨头”的烧脑之处。从表现形式而言,慈禧、光绪、李鸿章等重要人物已经有较高的表演完成度,写实的真实人物与幻觉的心理空间交替,假定的战场与人物的内心意识流对比,包括宫廷语言和民间表达的语境呈现,写实与写意、史诗与独白……乃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艺术创新层面的可圈可点之处不少。

  慢工出细活,聚力铸精品。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平台上,话剧《甲午祭》获得新生之力。专家评审、边演边改,基金制管理、项目化运作,中华文化精品创作进入制度化、专业化轨道。正如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活动处处长姚志华所言,“这次研讨会,大家从‘但是’以后开始说,一起把这部剧打磨得更好。”从人物刻画到细节完善、从肢体动作到台词风格,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少中肯而建设性的意见。循序渐进、精益求精,未来升级版的话剧《甲午祭》呈现出走向典范与力作的更多可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家艺术基金在弘扬主流文化、繁荣艺术创作上,有以史为鉴的责任,更有鉴古知今的初心。所谓文化自信,不仅要慷慨澎湃,亦须内敛自省——从这个意义上说,话剧《甲午祭》是个艺术样本,即便带着痛感,却也促人前行。(邓海建)

[责编:刘冰雅]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