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编导要勇于尝试
——在舞剧《杜甫》“二改”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孔德辛(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
在看了三遍舞剧《杜甫》后,感觉自己都快会跳“丽人行”了。指点谈不上,我想说的更多是感受。
古典美是很雅致的,低调的奢华才是品味和品质。在这部剧里,我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气质,它的视觉非常好,但是昨天在现场观看的时候也给我一些不满足。这个不满足不是主创、演员不认真的问题,而是剧场限制所带来的。剧场的局限因素会导致我们的艺术品质下降,比如舞台升降平台的状态、舞台尺寸的大小,严重限制了“弓箭舞”一段的发挥,只能将原本上下层立体展示的舞蹈在舞台两侧展示,效果大打折扣。当年我在排演舞剧《孔子》的时候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剧场的因素会导致好多创意流失。建议编导今后再排舞剧的时候,要考虑到巡演中可能会遇到的舞台因素。
其次,对杜甫这个人物的舞台表现,我觉得越来越贴切人物了。我看到了很多细节,比如加入了一些小动作,非常有趣。往往小的细节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
第三,上次研讨会时,我提出对双胞胎演员饰演两个杜甫的不满足,这次演出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两个杜甫”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加强。不过,我还是觉得处理得有一些不合理,让人觉得另一个杜甫是突然之间进来,然后又突然消失了。人物关系的逻辑还需要再推敲。
第四,下篇开场“权”一段的舞蹈,形式感非常好,但我觉得对舞台上圆台、官袍、衣架没有很好地合理利用,好像死的道具放在舞台上一样,有些刻板。让人觉得形式感太强了,里面的内容不够。我认为,这时的唐朝正在走向落败,“权”的情绪并没有表现出递进的过程。
第五,对于编导韩真所说的冒险式创作思维,我特别能够理解。作为一名编导,不断挑战自己以往的作品,虽然有风险,但我觉得这是需要的。年轻的编导需要大胆地挑战,否则老是保守地守在自己创作的安全区,便没有创作意义了。
最后,韩真所说的剧团演员流动快的问题,我深有感触。我在排演舞蹈的时候,每次排练,演员都换新面孔,演员不是怀孕生孩子就是从事别的行业了。我非常感谢仍在剧场里坚持跳舞的舞者,希望国家艺术基金多多扶持舞蹈院团,包括地方院团,多支持坚持在舞台上的演员们。(光明网记者 崔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