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传承世界经典
——在芭蕾舞剧《哈姆雷特》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湖南音乐家协会主席邓东源:
由上海芭蕾舞团倾力打造的芭蕾舞剧《哈姆雷特》,定位较高,高水准创、编、排、演,大胆启用国际化的创作团队,精心组织,缜密安排。编剧尊重原著,音乐甄选和创作也尊重原作。看完后,让人真正领略到新古典芭蕾的细腻、优雅与崇高。该剧较好再现了400年前莎翁巨著之一的《哈姆雷特》的精神实质,对莎翁笔下人性与尊严的讴歌,对人类社会对“真、善、美”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
将莎翁名著《哈姆雷特》改编成新古典芭蕾舞剧,这在亚洲和中国是第一次,在全世界也是第一回。主创团队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上海芭蕾舞团迎难而上、克服种种困难,借助国际力量,瞄准国际一流水准奋力一搏,最终呈现出了完美、感人的优秀作品,我在这里首先向该剧主创团队致敬,向全体演职人员致敬。
作为原创,该剧的第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创、编、排尊重原著。世界名著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我们有责任把世界经典名著在我国以多种形式传承下去。近年来,我们发现,国内外一些演出机构为了片面追求商业价值,对一些世界名著妄加串改,任意制造所谓的“矛盾冲突”,结果适得其反,广受观众诟病。上海芭蕾舞团坚持从严格尊重原著入手,在整体创意上尊重原著,在每个舞段讲述故事情节上尊重原著,无论是编剧还是表演,都坚持高度再现和还原原著,这一点做的非常好。上芭版的《哈姆雷特》定位为新古典主义风格,语汇古典、优雅,而手法一点都不古板,非常现代。这与上海人优雅气质吻合,与东方人典雅气质吻合。这在东方艺术家讲述西方名著故事上,无疑是成功者的典范。
该剧的第二个成功之处在于:上海芭蕾舞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抱团取暖”,注重“天时地利人和”,大胆创新,大胆启用新秀,让该剧走得顺利、走得更好、走得更远。一是团结国际力量,力邀全世界顶级艺术家加盟;二是团结国内力量,集中全国芭蕾舞艺术家集体智慧,让中国古典芭蕾舞在国际国内舞台重新绽放异彩;三是举全上海之力、举全团之力,精心筹备,把功夫下在每个细节上。正是因为有上海芭蕾舞团的辛勤付出,才让这部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和广泛的支持。
该剧的第三个成功之处在于:舞剧音乐创编无疑是成功的。音乐素材的甄选和创作部分都是非常准确和成功的,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撼人心魄。一是大胆选用外籍著名音乐家作为音乐总监和作曲;二是尊重国际音乐巨匠柴可夫斯基的原作,英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迈克·英格兰十分注重舞剧情节,以柴可夫斯基《哈姆雷特幻想序曲》和柴可夫斯基《哈姆雷特戏剧配乐》两部音乐巨著为上芭版《哈姆雷特》音乐主体,在此基础上大胆创作,完美的衬托剧情,迈克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倾力合作、亲自指挥该团首演,为该剧首演成功添彩;三是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高素质、高水准的现场演奏为该剧锦上添花。
上芭版《哈姆雷特》融入了工匠精神,没有搞噱头、博眼球,而是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尽善尽美。几点建议:
一是在交响乐团现场演奏时,指挥应将有些乐段的管乐“压一压”,管乐太响,比例过重,压住了弦乐织体,显得管乐喧宾夺主了,不利于整台舞剧对故事情节的讲述;
二是该剧除选用柴可夫斯基原作音乐外,新创作部分是否还选用了其他国际名家的音乐,若选用了,必须在节目单和其他宣传资料中认真注明,确保音乐版权清晰,便于该剧顺利走向国际舞台。
三是建议按照国际名著大戏的推广惯例、规格来进行包装和推广,将该剧精心打磨后,尽快纳入“名剧进校园”等线下活动内容,用DVD和U盘等载体,将该剧在我国大、中学和社会演出团体,尤其是国际文化交流等平台,作为示范作品进行推广。
四是服装、舞美要更加讲究,尽量回避不适合该剧剧情的服装款型和色彩,确保该剧真正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衷心祝愿上芭版《哈姆雷特》能够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