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成兆才》的三重经典价值
——在话剧《成兆才》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杨晓华(中国文化报评论部主编):
个人认为,话剧《成兆才》在攀登艺术高峰的路上,可谓一个佼佼者。那么,这部作品有何经典价值?在此谈三点理解。
第一,该剧以话剧向戏曲致敬,是话剧民族化道路上一部值得关注的佳作,也是田本相先生所命名的,《关汉卿》《雷雨》《原野》《茶馆》《风雪夜归人》等作品所构筑的诗化现实主义创作在民族复兴时代的一个重要收获。它不仅在题材选择,而且在美学结构、艺术生态上整体融合了中华戏曲的精神。这充分体现在台词、舞美、音乐、节奏、情节、意境等各个方面。长期以来,话剧界、戏曲界这两个艺术群落之间有融合,也有很多观念上的冲突。对于二者的关系,剧作家田汉站在民族艺术成长的高度,有高屋建瓴的理解,也有刻苦经营的实践。看得出,话剧《成兆才》是具有这样的胸怀和抱负的。
第二,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尊重英雄的习惯,后稷、嫘祖、大禹等在一个侧面都是类似于“劳动模范”的生产中的英雄。但是,在艺术生产上我们又比较尴尬。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们一方面深入骨髓地崇拜艺术、享受艺术,另一方面从主流意识中,对文人和艺术家又横加贬低。即使是李白这样的一代“诗仙”,在唐明皇眼里也只不过是个“御用文人”。对表演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戏曲的艰难成长史,也是中国表演艺术家的辛酸史。话剧《成兆才》以虔诚之心,成功塑造了一位在文学和表演上均有造诣的艺术大师、文化英雄的饱满的舞台形象,很了不起。
第三,该剧在情节设置、语言表达上,有一种揉搓人心,将思想和悲剧效果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艺术效果。看剧过程中,让人几度欲哭,但是剧情继续往前推进,节奏紧凑,不给人垂泪的空间。作品在对戏剧结构、心理节奏、思想逻辑的高超把握当中,不断冲击和走向观众的心灵深处。成兆才历经人生的曲折,最后返回家园,重见心上人时,不再是单薄的浪漫情爱,而是一位文化英雄功成身退、恬淡从容的乡土皈依,其中的凝重和厚实让人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