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开炉》中还需要更强的时代压抑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开炉》中还需要更强的时代压抑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7-20 15: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开炉》中还需要更强的时代压抑感

  ——在话剧《开炉》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开炉》中还需要更强的时代压抑感

  汪守德(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

  这部戏是一个地域性的题材,又以民间性视角和开拓性姿态来构造,令人看得津津有味。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这部戏的意义在哪里?这是很值得沉思的。从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历史来看,我们有很多创作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开掘和表现,但还有不少内容仍然没有覆盖到。那些我们没有观照到的、今天依旧具有意义和价值的题材,需要对其进行关注和开拓,使之产生出新的更具思想和艺术质量的作品。

  话剧《开炉》体现了创作者深厚的爱国情结和精湛的艺术思维,二者构成了这部戏的整体艺术风貌。总体感觉剧作饱满、扎实,无论是戏剧结构还是人物塑造,都有其独到之处,很多地方值得细细欣赏和品味。这部戏给我的强烈感觉是:历史有时候是可以翻过去的,或者说是可以不去想它的;但从本质上说,历史就原封不动地停留在那里,永远没有翻过去,时刻在提醒、刺痛着我们。我们可以时时回望历史,从过往的历史中重新审视和寻找我们民族曾经走过的路,这条路可能是苦难的,也可能是辉煌的,而以戏剧的方式审视和寻找它,其意义非同小可。

  对这部戏,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第一,我体会到了这部戏所体现出的双重压抑。第一重压抑来自那个时代,日寇在东北盘踞了十四年之久,这是最重要的时代背景;第二重压抑来自人物情感,即赵铁锤、冯淑玉、罗铁杠之间的婚姻错位,给人物心理造成了情感纠葛和困顿,也是戏剧的基本矛盾。我认为,情感造成的人物心灵的压抑在戏中表现得比较充分,但时代的压抑感,即日寇凶狠残暴的统治给戏中人物造成的压抑感,表现得不太够。

  虽然以日本商人何会长为代表的日寇侵华势力在戏中有了一定的体现,但是从赵铁锤、陈铁墩、冯淑玉他们身上的铮铮铁骨之感来看,我觉得这种表现不是特别准确。因为在那样黑暗统治的笼罩之下,像是随时有一把刀悬在头顶,主人公说话办事不可能那么高调,有强烈的压迫感和压抑感才符合历史事实。这种压抑感越强烈,人物的悲剧感才会越明显,最后的爆发才会更有力量。如果从一开始,人物就体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且总能达到目的,最后爆发的力量感就会显得薄弱。

  第二,是戏剧的走向问题。戏中人物的情感戏写得比较充分,但是给日军打马蹄铁这一重要线索,交待得不是很清晰,最后收得匆忙。本应该浓墨重彩进行表现的地方,一下解决了,让人有些意犹未尽。在我看来,这部戏有两条线索是极其重要的:一是三个人的情感纠葛,这关系到人物的情感归属;二是打马蹄铁这一核心事件,这关系到义和盛铁匠铺的生死存亡。他们从开始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到答应日本人的逼迫,再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后通过炸火车来实现目的,整个过程应该说是相当具有戏剧性的。但我觉得第二条线索写得不够清晰、充分,略显遗憾。

  第三,舞台上的铁炉应该是个很好的设计,但后来播放了一些LED视频资料,令人感到比较突然,因为前面的大部分场次中并没有使用这种手段,产生了一定的随意性。怎么把铁炉的设计使用得更充分、使之自始至终地贯穿下来,我以为值得再研究。

  此外,在台词上也有一些小问题,显得不够严谨。比如,冯淑玉说“铁匠之后,一锤定音”,“一锤定音”一般是指打鼓而不是打铁;再如,还有这样的台词“战时从军,和时从民”,“从民”好像说不太通,“战时从军,和时为民”,可能比较恰当一点。这些还需要再推敲一下。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