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话剧《张謇》的文化贡献与“但是”

2018-07-16 14:06 来源: 
2018-07-16 14:06:42来源: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话剧《张謇》的文化贡献与“但是”

——在话剧《张謇》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话剧《张謇》的文化贡献与“但是”

  中国文化报评论部主编 杨晓华:

  看话剧《张謇》这样的作品,大大增强了我们冲击高峰、创造高峰的信心。

  第一,这部戏激情书写了一部近代经济史、特别是在近代民族工业史,政治史、特别是改良运动史,文化史、特别是教育史上的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胡适先生在写给张效若(张謇先生的儿子)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中,称张謇“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一部以至于许多部详细传记的。”在塑造英雄人物这方面,这部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而这部戏,不仅仅表现了张謇恢弘的人生经历,更从精神世界描写了他那伟大的孤独。比如,通过一段精彩的对话,让中年张謇和老年张謇发生心灵的碰撞。“你这样值不值、后悔不后悔?”“不后悔。”为什么?因为学校、幼儿园、气象台、博物馆等都延续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在造福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所以他不后悔。有一位为人讲过,没有一个伟人不知道自己如何伟大!事实上,任何一个伟人都有强烈的文化自觉,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对社会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张謇先生本人尝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戏中引用这句台词,最能够解释张謇为什么孤独,为什么又不怕孤独,他孤独但是并不悲哀。

  第二,这部戏立足于写乡帮先贤,又超越于乡帮先贤,是深度挖掘彰显中华地域文化,展示民族精神历程之枢纽的大戏。张謇先生对南通太重要了,张謇先生以个人之力,塑造了南通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尽管可能只有二三十年。但是却改变了一个城市两千多年以来的历史命运。另一个黄金时代应该是改革开放,但改革开放是在我们党取得政权、并在邓小平这样的政治领袖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的。可想而知,张謇要面对的压力,要克服的困难会有多大。不仅如此,张謇对这个城市的贡献也超越了地域、时代和民族。这样一个人物,在他有生的73年间,经历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世事沉浮变化,从坠入深渊到曙光初显、乍暖还寒,他自己也从一个封建文人转变成为一代实业巨擘,其精神叠加和震荡之激烈,我们可想而知。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我觉得既有历史责任感,也颇有艺术眼光。

  第三,这部戏比较系统化地对舞台语言进行了探索,体现在艺术呈现的方方面面,但其基本风格是延续了诗化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作出了积极的、有价值的贡献。这部戏选择在张謇70岁、事业兴极而衰的特定历史时空里展开剧情,通过特定情节、结构、舞美等来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比如,情节上,在一个精神谱系中书写张謇的精神,让张謇与跟他精神世界发生紧密联系的人在舞台上互动;舞美上,裸眼3D的应用,写意和写实的结合,非常大胆;结构上是顺序加倒序,倒叙在这里的意义不仅仅是舞台调度的手法,也构成这部戏的结构性的鲜明特征。整个剧情和人物在舞美、语言等符号系统之中激荡震颤,一气呵成,让一代英雄搏击时代潮流的浩然正气,直击心灵。

  以上三点,是我对这部戏的文化贡献的理解,下面我想认真说说“但是”。

  第一,张謇的主要贡献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贡献,他主要的历史形象也是企业家的形象。因此,展现作为企业家的谋略和远见,是实现张謇艺术形象的立身之本。而这部戏的笔墨更多集中在写张謇如何坚守大义、慈悲为怀,如何不遵循市场和企业之道、“以一人救一国”,看起来凸显人物思想境界似乎有足够的理由,但却将人物置于戏剧行动的似显蛮憨和鲁莽之中。而历史上张謇并不是一个缺乏企业智慧的人,相反,他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有高超商业智慧的旷世儒商。

  第二,关于张謇作为英雄人物的复杂性问题。戏中的张謇让人感觉几乎没有缺点,面对别人的动摇、别人的目光短浅,他总是那么明确、那么坚定、那么毫不犹豫、那么慷慨激昂。可张謇有那么完美吗?当我们真正全方位地理解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谁都不可能那么完美,而只有把一个人更真实地呈现给艺术、呈现给人民的时候,艺术的信服力和感染力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在塑造英雄人物的时候,要切忌用思想的激情、意志的热烈、节奏的跳跃,掩盖或替代戏剧冲突的深刻和人物性格的丰富。

  第三,这部戏是一部当代艺术作品,是在21世纪中国走向民族复兴征程的历史时空,当代艺术家所塑造出来的当代文艺作品。但当我们感受张謇的内心世界时,除了感染我们的伟大、崇高的一面外,没有看到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矛盾变迁、人性变迁的足够的复杂性。作为张謇的对立面,真正可以和他棋逢对手的是日本企业家佐藤的老师,而这个人物在舞台上没有形成足够的空间,更别提饱满的形象。这种关键性戏剧冲突的缺乏,削弱了艺术的深刻性、经典性和伟大性。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熊月之曾评价张謇称:“作为中国近代名人的张謇不朽功业主要有三,即高中状元、实业巨子与立宪领袖,每一项背后,映射的都是他雄浑的精神气象。构成这一气象的主要是四大因素:既重视成规又俯视成规,既重视金钱又超越金钱,既把握大势又审察细理,既自强不息又达观认命。”这里所说的深刻矛盾性,正是这部戏可以有更大超越的精神深刻性和艺术化张力的依据。

  最后,大幕合上,我陷入反思:假如张謇是虚构的人物,我在看戏时还会如此激动吗?假如没有真实历史的存在,我能这么感动吗?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这毋庸讳言。但在艺术创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以历史知识和观念作为创造艺术的先天条件,但却要时刻警惕把历史知识直接放进观众的艺术感受背景之中,而是尽可能地清理这些先入为主的知识和观念。这不仅仅因为这些知识和概念本身就存在局限和谬误,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艺术从人的更开放和真实的生命感受出发,去塑造心灵。在今天的时代空间,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权力和途径回到历史发生地,从已经逝去的时间中,打捞更加本真的历史情景和事实真相,从而更多地为构建精神生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做出我们应该有的努力。如果我们的艺术家能够比较自觉地在对历史严苛的审视中,在学术和文化、特别是艺术史传统中,在这样的艺术逻辑和文化逻辑中,去创造人物的话,我们这部戏一定可以走到更加开阔和高远的境界。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