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触及长征精神的核心
——在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马云霞(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
长征,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神圣的符号。小时候,学过这段历史,走过一些地区,很受感染和触动。舞剧《长征•九死一生》在剧目简介里,出现了“长征精神”“庄严的洗礼”“浩然悲歌”等一些词汇,让观众十分期待。但看完舞剧之后,感觉有点沉闷,和想象有较大差距。相对而言,“九死”演绎得比较到位,而“一生”则轻描淡写就过去了,比较遗憾。
个人认为,音乐过于现代,节奏缺少变化。偶尔有一段小提琴演奏,但不够高扬。一些符号性的东西,用得不够灵活。例如到了陕北,与其刻意用画外音点出来,不如用一段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把观众带入规定情境。长征的主题音乐应该鲜明,“生”的一线希望出来时,配合音乐就可以把舞蹈带出来。目前看来,一些现代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了一种悲剧气氛,但似乎并未触及长征精神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把剧名里的“长征”二字去掉,可能更贴切。既然以“长征”为主题,就不可回避红色主题,音乐就要有力量、有色彩、有民族性。
另外,一些舞段给人“抻”的感觉。例如开始的独舞,共有6分钟,适当缩短一些,可能会更集中。剧中,人物关系有点乱。编导可能是想表现生死的悲壮,但营造的气氛过于悲惨,不太合乎历史的逻辑,不能将现代人对生死的理解植入历史人物的身上。在长征途中那种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怎么体现这种精神的信仰、理想的光辉?归根结底,就是要在把死亡的残酷表现到极点之后,用精神的信仰来托出主题,用“九死”托出“一生”的意义。长征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壮举,不体现出长征精神,这部舞剧的教育意义就无处可寻。修改过程中,需要在思想定位上进行调整,设计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舞段。
在音乐、舞蹈编排上再继续下些功夫,相信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一定能够改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