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话剧《家客》:一个关于“如果”的人生命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话剧《家客》:一个关于“如果”的人生命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12-26 18: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廖夏璇

  人们对宏大的感受,往往是从微小开始的;个体遭遇与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通过一个个看似卑微琐碎的故事得以呈现。正如剧作家喻荣军在话剧《家客》中所着眼的那样:一场地震,两座城市,三位故人,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下,任何一个个体抉择的开启,都导致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任何一段个体记忆的深处,都镌刻着一段难以磨灭的群体记忆。在那波诡云谲的命运推手之下,“如果”不再是人们幻想逃离当下的不二法门。因为,纵使人生的打开方式成千上万,谁又敢评判你所选择的那一种,就是生活本身最好的模样?话剧《家客》正是透过那座残存于城市高楼间的老式院落,那些话语间有意无意流淌出的往日时光,连同莫桑晚、马识途、夏满天等一个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名字,与观众讨论了这样一个关于“如果”的人生命题。

  对于“70后”的喻荣军而言,剧中呈现的是父辈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及生活状态,那种曾经被卷入时代的无力感以及当下被社会疏离的孤独感,他不可能完全感同身受并沉浸其中。但是,我们能够从剧作中捕捉到,他对于担当起这份情怀所倾注的真诚与心血。因而,当视角转为一定距离之外的凝视,他的叙述笔触反而显得更加冷静和克制,以致全剧自始至终没有泛滥的情绪和无休的控诉,更多的,只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庸常之下情感的暗涌,是时代前进的滚滚车轮下,个体与社会及个体与自我之间的调适——他回归生活的日常,把视角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转化为对一代人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摆脱了展示“伤口”和沉溺“疼痛”的窠臼,以一种平和而温暖的基调观照戏里戏外映射的芸芸众生。对于身处观众席的我们来说,它平淡、鲜活而又似曾相识,就像是剧作家带领我们去窥探了一段别人家的家事,并向我们揭开了隐藏于这段家事背后的五味人生。

  话剧《家客》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的戏剧结构,三幕“如果”,三种命运走向。每一幕开场,作为报幕者的摇滚歌手,分别强调了在1976年这个时间节点上,“马识途从唐山回到上海”“马识途没有从唐山回到上海”“马识途从唐山回到上海又走了”三种假定情境,每一种假定都以莫桑晚的一句“没什么,我就是瞎想想”而告终,紧接着便无缝衔接切入下一个假定情境中男主人公的出场。在第一种假定中,马识途与莫桑晚过着普通工人退休后的平淡生活,夏满天仅作为一个公园里新来的歌唱老师出现在他们生活的背景之中,成为马识途与莫桑晚的人生过客;第二种假定中,马识途四十年后“闯入”知识分子莫桑晚和夏满天的生活,成为他们平静生活的“不速之客”;第三种假定中,马识途从唐山回来又离开,他作为一段回忆成为莫桑晚和夏满天的人生过客。对于这三种假定之间的从属关系,笔者认为它们是彼此相对独立但又存在高度互文性的并列关系,只要篇幅足够,还可以衍生出第四、第五甚至成百上千的假定情境,而尾声部分歌手吟唱的“1976年马识途根本没去过唐山”,可视为第四种假定情境的未完待续,为全剧留下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开放式结尾。这种互文性还充分体现在那个始终未出场却死了三次的“老刘”身上。作为一个活在剧中角色话语中的暗场人物,他在三种不同的假定情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他或是那个会在公园里教大家唱《小苹果》的普通大爷,或是那个自视清高要教大家唱歌剧的歌唱家、文化局副局长。纵观全剧后我们发现,这个“老刘”的形象与不同情境中夏满天的形象既相互错位又高度重合,这种人物设定上的互文性,无疑增添了观众对人物解读的审视性。

  当然,作为幕后“操盘手”的剧作家,他在众多假定的可能性中着重呈现的显然是第二种:1976年,马识途没有从唐山回到上海——四十年后,他突然回来了。这是全剧最大的一个“梗”,也是极具戏剧张力的一个点,它在第二幕中延展为九场戏,将这种假定情境背后的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如果说,马识途在第一幕中扮演的是“回归者”,在第三幕中扮演的是“离开者”,那么他在第二幕中扮演的更像是一位“闯入者”的角色——他以一位客人的身份,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老屋,却闯入了莫桑晚和夏满天的生活。在那个承载着共同记忆的屋檐下,一个女人、女人的丈夫以及她“死而复生”的前夫,这是一组极其微妙的人物关系,剧作者赋予它以理想主义色彩,让他们从排斥、试探、信任到依赖,关系层层推进,构成一种近似乌托邦的假象。最终,这种脆弱的平衡被社会现实打破,夏满天在“知识分子的尊严”笼罩下凄凉离世,马识途也再次踏上人生的新征程,第二重假定在莫桑晚孤独的《田纳西华尔兹》歌声中缓缓落幕。

  话剧《家客》是一部散发着浓浓“上海味道”的舞台作品,它恰如一块滋味地道的上海点心,轻轻咬下去,不同层次的味觉体验在口中慢慢弥散,唤醒了人们关于上海、关于时代、关于人生的某种感触或记忆,短暂却又回味无穷。

  一爿屹立于繁华夹缝中的旧院,三位有故事的老人,不时传来的沪上小调,关键时刻脱口而出的地道上海话……这种自带文化标志的舞台符号,既来自全剧整体风格传达出的真实生活质感,也来自演员表演流露出的自然生活状态,以及不依赖包袱却处处藏着惊喜的戏剧语言。张先衡、宋忆宁、许承先三位老戏骨的倾情演绎令人印象深刻。随着三段假定情境的变换,他们不断调整身份,张先衡饰演的历经沧桑后回归的马识途、宋忆宁饰演的归于生活庸常的女教授、许承先饰演的放不下“知识分子尊严”的文化局副局长,没有造作浮夸的性格放大,没有浓墨重彩的情感宣泄,他们毫无表演痕迹的演绎却用最轻的笔触,撩动了观众的心弦。当我们透过马识途的回忆,看到那个在水田边伴随《田纳西华尔兹》翩翩起舞的少女莫桑晚时,站在他身边的,却是那个认为“学问顶不上一斤鸡毛菜”,甚至可以花费大量时间用电话与骗子周旋的老年莫桑晚,那种随着历史景深的构建而生发的时代沧桑和人生况味不禁让人感叹,如果没有那场地震,他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然而,在天灾与时代的不可抗拒力量面前,个体是如此的渺小,现实中并没有“如果”。所以,剧作家以其浪漫而敏感的笔触,为观众设置了三种“如果”,将这个不可实现的“梦想”交给舞台,带领我们探索人生这块“点心”中蕴藏的不同滋味。(廖夏璇)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京剧《新声》:京剧入川,高唱“新声”

  • 琼瑶余晖:“纯爱梦”的苏醒与国产爱情电影的转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