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带给观众的总体感受很重要
——在民族舞剧《朱鹮》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韩春启(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生导师、一级舞美设计师):
这个戏我之前没有看过,但是早就听说了。所以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个研讨会。说几点感受,仅供参考。
第一,我觉得从观众的角度去评论一部作品,往往是这部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总体感受。我们今天在这里分门别类的就编导,音乐和舞美等方面来探讨,不要忘记真正的主体是这个作品最终的效果。而且在戏剧创作当中,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整体,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可能更重要。为此,我认为这个作品的欣赏节奏过于平淡。
第二,我觉得创作不要刻意回避借鉴。我们也知道创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但是你既然要做就得做好。我同意于老师说的,就是向大师致敬。因为我们在向大师致敬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当代的感受。比如我在看“朱鹮之死”时马上就想到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天鹅之死”,那种情感沟通立马让你进入情景。我认为非常好,完全可以借用这样的通道来达到我们的创作目的。
第三,对于这个剧的宣传,环保只是一个概念,我觉得没必要过分强调。作为一个舞剧来说,过分强调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我们根本不是通过看这个剧来理解环保的,同样环保的意义也不用通过这个剧来表现。因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该失去就得失去,即便没有这个环境破坏朱鹮也不可能永存,因为我们每分钟都在失去所谓的美好的东西。我在这里强调的是,过分的玩概念其实没有多大的意思,因为我们最终是在看戏,而不是解决概念的问题。
第四,就是既然是完整的一部剧,它就得有人物、就得有情感、应该有充足的戏剧张力。我感觉现在整个剧确实很美丽,但是它缺少经典的舞段。因为舞剧本身是具有非常强的形式审美的一种剧目。如果让人去忽略故事,靠什么呢?只能靠你的形式审美,包括舞蹈和音乐等等。
第五,我觉得故事的时间维度有一个问题。要么你就再往前,要么你就再清晰,现在卡在了一个刀刃上。好像就是一个古代和现代,中间缺少了一个过渡。从这个角度上谈,这个剧的剧情线我觉得还真的需要加强。因为今天的观众的生活节奏已经非常快,你不注意观赏节奏,再好的剧很难让人接受。
另外有一个小的建议是,我在看这个录像的时候,我记得整部剧变成了上下篇,但是它的英文还是“幕”和“场”,这个不太符合戏剧的规范。上下篇就把自己放到了歌舞诗或者是晚会那去了。
还有就是建议,谢幕应该取消不必要的表演性。因为在国际惯例当中,谢幕正好是演员而不是角色与观众的直接交流。现在的这种表演性谢幕,给人的感觉是特别的尴尬。演员一边在向观众表示谢意,一遍又在表演,观众们的掌声也不知道是为前者还是后者鼓的。所以,我建议谢幕的时候简简单单,回归戏剧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