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求生记》是一部穿越类的古典小说,也是四大名著《水浒传》的同人作品。其实,由名著衍生而来的同人作品自古就有,最著名的大概要数《三国演义》——它完全可以看作是史书《三国志》的同人小说。王侯将相都还是那些史书上的名字,情节事迹也还能靠点谱,但从作者立场到人物形象,则已经面目全非。
大家爱看同人,享受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给历史整容”的快感。如果再加上穿越的因素,则流淌在每个读者心中的,约莫就是那句名言: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成书于明代初期的《水浒传》,历来就是同人作品改编的重点对象。从明代以来就有数不尽的后传、外传、补传甚至衍生作。另一部大名鼎鼎的明代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就是借用了《水浒传》中西门庆这个配角,对其出身背景和生活经历加以铺陈改编而成。 这种写法和美剧当中的“衍生剧”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改编者的立场和认识各有不同,《水浒传》的那些同人作品对人物的塑造和改编也各有不同。清代文人陈忱是梁山好汉们的同情者和崇拜者,所以在其所写的《水浒后传》中,《水浒传》中幸存的三十余位梁山好汉和部分英雄后代,由于奸臣迫害而揭竿再起,或重举义旗,杀官造反;或远赴海外,创立基业。但是在清代另一文人俞万春写的《荡寇志》中,梁山好汉们一个个都被他原创的“雷将”们或擒拿斩首,或直接在战场上杀戮,最后水泊梁山也被宋代官军荡平,充分展现了他对梁山盗匪的仇恨态度。
到了近现代,也有一些著名的《水浒传》衍生作。比如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文学家张恨水就创作出一部《水浒传》续集,讲述在北宋末年,金军南侵、国家危亡之际,梁山好汉们同朝廷捐弃前嫌、舍身忘死,共同奋勇抗金,表现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其中的情节很大程度上也隐喻了当时的国内形势,起到了振奋国人精神的重要作用。
《水浒求生记》一书既然写于当代社会,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但是与此同时,它又保留了原著那种出生于古代市井社会中的“水浒味儿”。 作者模仿了《水浒传》那种古代白话杂糅一些文言词语的语言,尤其是人物对话,更是原汁原味。这一点也是笔者推崇此书的最大原因。
这里稍微举几个例子。
1. 都围着做甚?添乱!还不速去打碗热汤来,给寨主润润嗓子!不知道他老人家三日没进水米么?没一点眼力价!还敢平日里四处炫耀是寨主身边的体己人,老爷我就是在外面寻两个七老八十的苍头,也比你们精细!尽是些粗蠢的夯货,骂不醒的泼才,在这里惹爷生气!
2. 哥哥,这万贯财宝再加上八千石粮食,可足抵我山寨一年之用了,叵耐这厮竟积攒了恁多家私,直比小弟我下山连劫三个月商客都要来得实在!
3. 这不成器的撮鸟,既有弓箭手埋伏,也不敢躲远一点,洒家都能听到他们心中打鼓声了。要不是哥哥吩咐不可轻举妄动,洒家直打杀这厮们!
4. 剩下鲁智深看看王伦,又看了看离开的林冲,忽喊道:“都睡觉去,只顾看鸟!”
5. 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这老咬虫、马泊六,也有今日!
体己人、苍头、夯货、泼才、叵耐、家私、撮鸟、这厮、老咬虫、马泊六……这些词汇可都是原汁原味的水浒“词根”。尤其是骂街的国粹,像最具代表性的“叵耐”,原意是“可恨”,相当于现在的万能前缀“他妈的”或者粤语里的“扑街”。相信看过《水浒传》的读者对“叵耐”一定印象深刻,更不要说鸟长鸟短、这厮那厮了。
除了骂人,也有像“马泊六”这种专用名词,它是皮条客的意思——但作者若说“你这皮条客”,就显得太fashion了,因为“皮条客”源自清朝北京八大胡同的皮条营,两者隔了至少五百年呢。
一般能做到熟练运用“原著词根”的,读者就会觉得其同人作品很有“原著气质”。但作者显然不满足于此,他还更进一步地做到熟练运用某些贴合原著语感的动词或虚词,比如:
1. 你接得了我这兄弟三招,便与你一箱!直甚么?
2. 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最后的依仗竟是一把衮刀?!莫不叫天下英雄心寒眸酸!今日小弟便对兄长起个誓,兄长且记住了:过往神灵在上,我王伦在此立誓,日后定叫兄长林冲此生不再凑合!
3. 徐宁哪里按得下心中惊愕,失声道:“舅舅叫你来投我,如今你却因我而残废了,叫我怎生与舅舅交待?却都是我送了兄弟你啊!”说完抱着汤隆嚎啕大哭。
4. 武松见这张大户的浑家凶恶,只是被她这么一搅,形势变得有利起来,当下也不与张大户计较,只是正色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是男儿本色!却与这女子美丑有甚干系?我见了这等丑事,只是要管。你若是不想惹事,叫我与她赎身了去!”
5. 只听他愤愤骂道:叵耐高俅那厮,恁地可恶!枢密院那边得了钱,做事起码还讲点规矩,倒没有为难自己。只是高俅那厮执掌的殿帅府,从进门到出门,处处花钱、人人打点,好不容易见到那正主高太尉,却得他一顿好奚落,还把自己花大价钱奉上的豪礼当场砸烂,直叫他一股凉意从脚根升起,落了个满腹辛酸。
如果说经常跳出来的“直甚么”还是词根性质的词汇,那么“凑合”就很堪玩味了。原著只有两处出现“凑合”一词:(1)索超本是天罡星之数,自然凑合,降了宋江。(2)当下被叶清再三撺掇,也是琼英夫妇姻缘凑合,赤绳系定,解拆不开的。邬梨依允,择吉于三月十六日,备办各项礼仪筵宴,招赘张清为婿。
第一处“凑合”是聚集的意思,第二处“凑合”是碰巧的意思,而本书的“凑合”是将就的意思。但不要以为将就意思的“凑合”是现代表达,其实古代就有,比如张载的《经学理窟·周礼》:“天官之职,须襟怀洪大方看得,盖其规模至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穷究,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这里的“凑合”也是将就的意思,而张载刚好也是宋代人士。
如果说“凑合”还只是形似而神非的表达,那么像例3、4、5的“送”“只是”“叫我……了去”“却得……直叫……落了个”,就显得形神皆似了。因为按照现代的习惯表达,我们只会说“都是我断送了兄弟你啊”“就是要管”“你若是不想惹事,就让我给她赎身”等等。
若非对《水浒传》原著和《三言二拍》之类的古代白话小说熟稔于心,大约是飚不出这种语感的。物以稀为贵,当满大街的历史同人穿越都是常见表达乃至不乏网络用语的时候,突然看见一本“古文”,就不免惊喜了。这时候甚至能顿悟到韩愈柳宗元为什么要发起“古文运动”,而十年前又为什么有人要发起“新古文运动”。并非古文有多好,而是今文看久了觉得没劲,需要新鲜的东西。 复古变时尚的做法之所以能屡屡成功,大概是因为人的寿命短而且善于淡忘。
另外,若一个人对某本好书几乎烂熟成诵,则不免要起写同人的念头。因为原著总会有些不合自己心意的地方,有些情节如鲠在喉,最好“我行我上”,将其改上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