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输出的作品中,《无限恐怖》是最为特殊的一部。
它既不同于用西方奇幻背景“旧瓶装新酒”的《盘龙》,也不同于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间的《我欲封天》,更不像体现中国现代化文明的《失恋33天》那样可以让外国人直接看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不错,它产生于中国互联网文化之中,但是究其本质,这却 是一部属于全世界“网生代”群体的作品,最大程度上消弭了族别和国界带来的隔阂。
《无限恐怖》是zhttty在2006-2008年写的一部科幻小说,是后来所谓“无限流”的开山之作,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目前这部作品已被翻译成英语,连载于早已在美国网络文学爱好者圈子里闻名遐迩的武侠世界(Wuxia World)上,现在已经更新到了第十八卷。
从评论总数来讲,《无限恐怖》要比《我欲封天》这种“小白文”少得多;但从评论深入度来讲,《无限恐怖》书下的长评、楼中楼要比《我欲封天》里的出现频率高得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按照常理来讲,显然评论基数越大,越容易出现长评与楼中楼这种较为深入的探讨评论。故而,可以说《无限恐怖》走的是小而精路线,忠实读者占比例较高。这种情况与《无限恐怖》这部书本身也有关系,毕竟它是目前在wuxiaworld上翻译连载的网络小说中,最不“小白”的一部。
《无限恐怖》在国内最为称道的是它开创出的“无限流”设定,包括主神空间、任务世界等一系列要素。那么外国读者们是否因为这一点而喜爱这部书呢?笔者怀着这个疑问专门去wuxiaworld上,找到《无限恐怖》抛出设定的那几章,翻看读者评论。奇怪的是,读者们大多聚焦于情节和人物上,对无限流设定反而极少议论,完全没有笔者想象的那种对新设定的惊叹。
难道是无限流的设定乏善可陈,无法引起大家的认同感吗?并非如此。有位读者曾经在书下留言说这本书的设定很像日本漫画《Gantz》(又译作杀戮都市),怀疑这是不是抄袭。但是立刻有好几位粉丝跳出来回复说,这本书的大部分设定与《杀戮都市》并不相同,算不上抄袭——无限流通常要包括主神空间、多个任务世界和生存压力三个要素,《无限恐怖》或许借鉴了少许《杀戮都市》的设定,但主要设定元素的确是其首创。可见,这些外国读者对无限流设定的认同感很强。较少议论世界观设定,更像是一种毫无违和、自然而然的接受。
那么,《无限恐怖》这个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世界观,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被诸多外国读者所接受呢?这就要归结到《无限恐怖》自身的“网生”色彩了。在《无限恐怖》开创无限流之前,网络小说中的各种类型,都可以在纸媒时代的传统文学中找到渊源。玄幻、奇幻、科幻、言情、仙侠等等,莫不如是。即便是看起来新颖的网游小说,也可以回溯到《神经漫游者》等一系列的赛博朋克作品上。而 无限流是第一个纯粹在互联网上诞生的网络文学类型。我们知道,媒介不仅仅是一种载体,它也会反过来影响承载物。就好比甲骨的坚硬影响了甲骨文的字形;就好比广播只能传递声音,所以广播节目注定不会有画面。
假如把纸质媒介视为“旧”,把互联网媒介视为“新”。那么无限流小说这个纯粹的网生产物,显然已经把身上的“旧”的影响削减到了最低,“新”的特性就无比鲜明地显露出来。当然,“旧”和“新”在这里只是一个时间先后的称呼,并没有任何褒贬意味。
那么这种“新”的特性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互联网这个媒介独特的文化凝聚力。它可以将一种传统观念上相对小众的文化扩散开来,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小众文化粉丝们连接到一起,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跟自己一样。积沙成塔、聚土成山,一个又一个横跨全球的粉丝社群就此形成。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 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型“想象的共同体”。
这些共同体内部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既能让圈外人看不懂,又能让圈内人“天涯若比邻”。
比如,loli这个词,只要你是一个略懂ACG文化的人,不管是西伯利亚人还是澳大利亚人,都能无障碍地了解使用者想要传达的意思。再比如说,国内许多游戏主播都喜欢去外服打英雄联盟,队友都是外国人。他们并不精通当地语言,却可以使用“GG”“nice”等世界通用的游戏术语与外国队友完成基本交流。但假如你丝毫不懂ACG文化,或者从未打过英雄联盟游戏,那么即便你与这些独特语言的使用者住在一起,你也听不懂他们的“黑话”。
而《无限恐怖》这部作品堪称是互联网媒介上文化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书中有极具日本动漫特色的人物,如萝丽的名字是“萝莉”的谐音、三无眼镜男楚轩、双重人格少女赵樱空、懦弱心病男张恒,这些都是ACG文化中常见的角色设定。
书中有《异形》《猛鬼街》《咒怨》《木乃伊》等著名邪典电影作为任务世界,这些电影都被邪典文化爱好者奉为经典(邪典电影Cult Movie,指低成本的、别具特色的小众电影,恐怖片是其中的常见类型)。还有主神空间与任务世界的无限流设定本身,就极具网络游戏的色彩——主角要一次次从主神那里接受任务,进入任务世界完成目标;任务成败与主角生死挂钩,失败则死,这是典型的游戏发布任务模式,任务未成功自然是Game Over;回到主神空间可以接受治疗,类似于游戏中的复活池;任务完成后的奖励可以购买装备和技能,这与游戏中的商店也没有区别。
ACG文化、网络游戏(ACG里的Game更多是指日本游戏)、邪典电影,这些都是原本的小众文化,也都借助互联网媒介凝聚起横跨全球的粉丝社群,甚至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去反向影响主流文化,如ACG成为日本支柱产业,电竞成为国际承认的正式比赛等等。
《无限恐怖》就像一只八爪鱼,将这几支重要的小众文化力量统统抓到一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互联网媒介属性的绝佳体现。
再来看《无限恐怖》书下留言的这些读者们,他们的头像里,动漫人物、游戏角色、邪典文化图片占据主流地位,恰恰说明了他们的确是上述所言的那些文化粉丝社群的成员。 《无限恐怖》正是靠着互联网独有的文化凝聚力,将这些粉丝们吸引到了自己的书中,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拥有相近色彩的设定和故事。
正是因为读者们接受得如此之快,所以才会顺利地使用自己熟悉的那一套话语体系开始评价和分析故事的具体情节,毫无障碍地把自己代入其中。这就是《无限恐怖》下书评总数虽少,却有大量长评和楼中楼的原因;也是评论区对无限流设定的惊叹少,而对情节人物探讨多的原因。
《无限恐怖》在国外传播的胜利,与其说是这一本书的胜利,毋宁说是它背后代表着的互联网媒介,以及其包含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胜利。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粉丝评论家 “幕天”]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